摘要:(1)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2)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3)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4)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 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5)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 大伯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 .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6)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7)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 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8)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 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 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9)“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 另一个人接着说. (10)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 12.下列对于这篇小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第(2)段中.“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的推测并非闲笔.作者借此表现了她典雅的气质.B.第(3)段“起风了--转身走进了大楼. 在文中起到了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自然转入具体情节的叙述.C.小说巧妙地把情节场景安排在一个小小的电梯里.窥斑见豹.从一个很小的角度表现了“她 带病坚持为大家服务的崇高品质.D.“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 与“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前后呼应.意在突出“大家 对“她 共同的不屑与奚落.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33833[举报]

1、B   2、D   3、C   4、A    5、D(私:个人的)

6、C(因:介词,“趁机”/动词,“沿袭”。A、以:介词,表原因。B、乃:连词,于是。D、而:连词,并且)    7、D

8、①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数众”(1分),第二分句主语补上(乐恢)(1分),大意1分。②古人有保全自身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 “容身”(1分),第二分句前的主谓补上“您”(1分),大意(1分)。③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与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亲事(“即位”“执政”1分,除“赐位”“提拔”(1分),大意(1分)。

9.BE

10. 内容:(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以上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写法:(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以上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1.从下面两组中选择一组作答(每空1分,共6分)

(1)A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B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C 多于田亩之农夫;多于市人之言语。

(2)B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B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C  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愁暗恨生。

12、AC(A项主要是从侧面表现“她”的友善和耐心;C项中“坚持带病为大家服务”有误)

13、衬托(1分)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和典雅的气质(2分)

14、三个场景:在电梯发出超载警报时,“她”从人群中主动挤出来,等下一趟;“她”帮农民模样的大伯上楼,可是电梯内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不回应“她”的请求;“她”帮一位姑娘捡起一枝玫瑰,被人关在电梯外,被某些人称着精神病人。

15、对比反衬鲜明(1分),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要治疗。

16、用对比手法(1分)表现了世俗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照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3分);只要举例妥当,语言流畅有条理,且言之有理就可(9分)

17.BD(B项,从文章看,大学生毕业时的不文明现象不是个别人的行为,而且已经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是一个需要找原因,及时解决的问题;D项,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对学生心理关怀不够只是其中一方面,不能说是根本原因。)

18.“一屋不扫”指大学生毕业时所做出的一系列不理智的行为(2分)。包括乱扔垃圾,破坏公物,乱涂乱画等不正当的发泄行为(1分)。

19.答案:

1)校方工作要到位,充分照顾学生心理,应给毕业生以温情之感,而不应以高压对待。

2)离校日期应安排合理,让毕业生有充足时间准备。

3)组织丰富的活动,开通沟通渠道,加强与毕业生的沟通,让毕业生有归宿感。

20.答案不唯一,只要在话题的范围内,有自己的观点,有分析,言之成理,语句流畅即可。重点看其思维深度。

21、C[A.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临的敌人。B.叶公好龙,比喻名义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D.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此三项皆使用不当。C.反躬自问,反过来问问自己。]

22、[答案] D
    [讲解]A项“培养失足青年”不合情理。B项“能否”是两面性,而“加速训练并造就……”是一面性的,句子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应改为“要采集50万朵花的花粉”。

23、书法、意象、体味、神髓 

24、略

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争,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史校尉。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候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今应该做的,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与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