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27233[举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C
D
C
C
B
C
B
D
A
A
A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C
D
D
A
C
B
C
B
C
D
C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6分)(1)21 8 11 (6分)
(2)(20°S,135°E)(4分)(3)炎热干燥 逆时针 高 (6分)
27.(14分)(1)负相关(2分)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量平衡值小,盐度高,反之,水量平衡值大,盐度低(2分)
(2)B 海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量大 (2分) ;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2分)
(3)A海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量支出少(2分);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锋面和气旋活动,降水量较大,水量收入多(2分)
(4)C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广大,陆上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洋;南半球同纬度则海洋为主(2分)
28.(9分,每格1分)(1)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热带雨林带(2)热带沙漠气候 撒哈拉沙漠 (北非) (3)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4)温带季风气候 温度落叶阔叶林带
29.(11分)(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2分) 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冬季吹偏北风,夏季吹偏南风(3分)
(2)地形上:澳大利亚受大分水岭的影响,海洋水汽较难深入内陆;美国中部平原广阔,海洋水汽可深入内陆(2分)
洋流上:东澳大利亚暖流势力较弱;墨西哥湾暖流是世界上很强的暖流(2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上:北美海陆热力力差异比澳大利亚大,季风显著(2分)
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
图13
⑴根据下表资料,结合相关地理知识,说明A、B两城冬季和夏季降水的差异,并分析造成此种差异的原因。
12-2月 | 3-5月 | 6-8月 | 9-11月 | ||
A城 | 平均气温(℃) | 3.6 | 12 | 24.3 | 16.2 |
降水量(㎜) | 739.1 | 435 | 558.3 | 541.6 | |
B城 | 平均气温(℃) | 7.1 | 14.2 | 24.6 | 18.5 |
降水量(㎜) | 241.6 | 672.3 | 868.4 | 544.7 |
⑵C所在半岛的地势特点大致是 ,判断依据是 ;该半岛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 海沿岸,简述其主要原因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13
⑴根据下表资料,结合相关地理知识,说明A、B两城冬季和夏季降水的差异,并分析造成此种差异的原因。(6分)
|
12-2月 |
3-5月 |
6-8月 |
9-11月 |
|
A城 |
平均气温(℃) |
3.6 |
12 |
24.3 |
16.2 |
降水量(㎜) |
739.1 |
435 |
558.3 |
541.6 |
|
B城 |
平均气温(℃) |
7.1 |
14.2 |
24.6 |
18.5 |
降水量(㎜) |
241.6 |
672.3 |
868.4 |
544.7 |
⑵C所在半岛的地势特点大致是 ,判断依据是 ;该半岛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 海沿岸,简述其主要原因
。(6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读图5,回答10—12题。
10.①②④地附近海区,盐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④①② B.①④② C.①②④ D.④②①
11.①②③④四个城市中,气候特点与下表统计数据相符合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 |
月 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C) | 22.5 | 20.1 | 18.5 | 16.2 | 14.6 | 12.3 | 11.4 | 13.4 | 14.7 | 15.3 | 1.8 | 20.1 |
降水量(mm) | 8 | 5 | 10 | 50 | 78 | 91 | 98 | 51 | 49 | 40 | 25 | 14 |
12.①城市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热带雨林
C.热带荒漠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图表,回答有关问题。(17分)
该图为某国略图,表1是该国甲乙两城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该国不断承接和发展新兴电子工业,电子工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西北部的莫西卡利地区有望成为区域性第一电子工业园。
甲、乙两城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表1)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月均温(°C) |
甲城 |
26.4 |
26.4 |
26.4 |
27.1 |
28.2 |
28.4 |
28.5 |
28.4 |
28.0 |
28.0 |
27.5 |
26.8 |
乙城 |
13.4 |
14.7 |
17.0 |
18.2 |
18.6 |
17.4 |
16.2 |
16.4 |
16.3 |
15.5 |
14.9 |
13.5 |
|
月降水 (mm) |
甲城 |
9 |
1 |
2 |
5 |
28 |
271 |
209 |
312 |
341 |
145 |
50 |
14 |
乙城 |
9 |
9 |
13 |
27 |
58 |
157 |
183 |
173 |
144 |
61 |
6 |
8 |
(1)描述该国西部近海等深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处海底地形的成因。(4分)
(2)据图和表1比较甲、乙两城气温、降水特点的异同,并分析原因。(8分)
(3)分析西北部莫西卡利地区承接和发展电子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3分)
(4)分析该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 农业部于2003年11月6日发文要求:在我国75%以上的农村地区要逐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
材料三 下表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没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地区 | 土壤水分 | 土壤空气 | 土壤有机质 | 大气悬浮质 | 大气水分 |
M | 23.5% | 16.7% | 3.2% | 3.4% | 34.5% |
N | 6.3% | 25.5% | 0.7% | 14.6% | 18.6% |
(1)填出图中两个地区的名称。
M ;N 。这两个地区被誉为“ ”。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 。
(3)材料三显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了土壤中的 和 ,使大气中 减少、 增加。
(4)图中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