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261881[举报]
一、
二、11、(1)H2O (2)NaCl (3)H2CO3 (4)NaOH
12、(1)2Mg+O22MgO (2)2Al+3CuSO4=Al2(SO4)3+3Cu
(3)Fe2O3+6HCl=2FeCl3+3H2O
13、③ ②
14、 有气泡产生; 片刻后蜡烛熄灭; 不支持燃烧; 灭火
三、15、(1)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 钟罩内水面上升,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P+5022P2O5;
(2)物理性质:无色、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氮气不与红磷反应(或氮气不支持燃烧)
16、(2)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石灰水浑
浊程度的不同判断C02含量不同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人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木条燃烧情
况的不同判断O2含量不同
(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根据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判断水
含量不同
四、17、(1)174 (2)42.59%
18、(1)4秒 (2)10%
通过初中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中仪器的名称:甲 ,乙 :
(2)在B装置导管处装上橡胶管,并用止水夹夹上后,从甲向乙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是否漏气? (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3)如果实验室用A、E组合来制取并收集氧气,A装置的试管口应添加 ;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束时应 .
(4)已知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极易于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是空气的污染物之一.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得知氨气也有还原性.运用类比的思想,既然氨气具有还原性,能否象CO那样还原CuO呢?于是他们设计实验制取氨气并探究上述问题.请你参与该小组的活动并完成下列研究:
(一)制取氨气
①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用上图中 组合(填序号).
(二)性质探究
该小组成员用注射器抽取实验(一)中生成的未经干燥的氨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氨气还原性并验证其产物.(夹持装置未画出)
③有同学发现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为确保实验结果果的准确性,他认为还应该在A、B之间增加一个干燥装置.于是他选择了下图中的 (填“甲”或“乙”).(碱石灰是NaOH和CaO固体混合物)
④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单质.请写出NH3与Cu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问题讨论
⑤有同学认为:NH3与Cu0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也可能是Cu20.已知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时,能生成CuS04和Cu和水.写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该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u20.
⑥在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又有同学提出:Cu20与Cu0的热稳定性哪个更强?于是又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9.8g Cu(OH)2固体,加热到80℃C一1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l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A.冷却后称量,A的质量为7.2g.据此可推得A的化学式为 .根据该实验,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为: 在高温下更稳定.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B装置中仪器的名称:甲
(2)在B装置导管处装上橡胶管,并用止水夹夹上后,从甲向乙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是否漏气?
(3)如果实验室用A、E组合来制取并收集氧气,A装置的试管口应添加
(4)已知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极易于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是空气的污染物之一.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得知氨气也有还原性.运用类比的思想,既然氨气具有还原性,能否象CO那样还原CuO呢?于是他们设计实验制取氨气并探究上述问题.请你参与该小组的活动并完成下列研究:
(一)制取氨气
①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用上图中
(二)性质探究
该小组成员用注射器抽取实验(一)中生成的未经干燥的氨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氨气还原性并验证其产物.(夹持装置未画出)
③有同学发现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为确保实验结果果的准确性,他认为还应该在A、B之间增加一个干燥装置.于是他选择了下图中的
④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单质.请写出NH3与Cu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问题讨论
⑤有同学认为:NH3与Cu0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也可能是Cu20.已知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时,能生成CuS04和Cu和水.写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⑥在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又有同学提出:Cu20与Cu0的热稳定性哪个更强?于是又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9.8g Cu(OH)2固体,加热到80℃C一1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l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A.冷却后称量,A的质量为7.2g.据此可推得A的化学式为
通过初中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中仪器的名称:甲______,乙______:
(2)在B装置导管处装上橡胶管,并用止水夹夹上后,从甲向乙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是否漏气?_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3)如果实验室用A、E组合来制取并收集氧气,A装置的试管口应添加______;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实验结束时应______.
(4)已知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极易于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是空气的污染物之一.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得知氨气也有还原性.运用类比的思想,既然氨气具有还原性,能否象CO那样还原CuO呢?于是他们设计实验制取氨气并探究上述问题.请你参与该小组的活动并完成下列研究:
(一)制取氨气
①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用上图中______组合(填序号).
(二)性质探究
该小组成员用注射器抽取实验(一)中生成的未经干燥的氨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氨气还原性并验证其产物.(夹持装置未画出)
③有同学发现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为确保实验结果果的准确性,他认为还应该在A、B之间增加一个干燥装置.于是他选择了下图中的______(填“甲”或“乙”).(碱石灰是NaOH和CaO固体混合物)
④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单质.请写出NH3与Cu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问题讨论
⑤有同学认为:NH3与Cu0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也可能是Cu20.已知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时,能生成CuS04和Cu和水.写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该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u20.______
⑥在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又有同学提出:Cu20与Cu0的热稳定性哪个更强?于是又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9.8g Cu(OH)2固体,加热到80℃C一1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l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A.冷却后称量,A的质量为7.2g.据此可推得A的化学式为______.根据该实验,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为:______在高温下更稳定.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通过初中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中仪器的名称:甲______,乙______:
(2)在B装置导管处装上橡胶管,并用止水夹夹上后,从甲向乙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是否漏气?_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3)如果实验室用A、E组合来制取并收集氧气,A装置的试管口应添加______;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实验结束时应______.
(4)已知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极易于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是空气的污染物之一.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得知氨气也有还原性.运用类比的思想,既然氨气具有还原性,能否象CO那样还原CuO呢?于是他们设计实验制取氨气并探究上述问题.请你参与该小组的活动并完成下列研究:
(一)制取氨气
①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用上图中______组合(填序号).
(二)性质探究
该小组成员用注射器抽取实验(一)中生成的未经干燥的氨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氨气还原性并验证其产物.(夹持装置未画出)
③有同学发现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为确保实验结果果的准确性,他认为还应该在A、B之间增加一个干燥装置.于是他选择了下图中的______(填“甲”或“乙”).(碱石灰是NaOH和CaO固体混合物)
④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单质.请写出NH3与Cu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问题讨论
⑤有同学认为:NH3与Cu0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也可能是Cu20.已知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时,能生成CuS04和Cu和水.写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该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u20.______
⑥在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又有同学提出:Cu20与Cu0的热稳定性哪个更强?于是又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9.8g Cu(OH)2固体,加热到80℃C一1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l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A.冷却后称量,A的质量为7.2g.据此可推得A的化学式为______.根据该实验,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为:______在高温下更稳定.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B装置中仪器的名称:甲______,乙______:
(2)在B装置导管处装上橡胶管,并用止水夹夹上后,从甲向乙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是否漏气?_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3)如果实验室用A、E组合来制取并收集氧气,A装置的试管口应添加______;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实验结束时应______.
(4)已知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极易于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是空气的污染物之一.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得知氨气也有还原性.运用类比的思想,既然氨气具有还原性,能否象CO那样还原CuO呢?于是他们设计实验制取氨气并探究上述问题.请你参与该小组的活动并完成下列研究:
(一)制取氨气
①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用上图中______组合(填序号).
(二)性质探究
该小组成员用注射器抽取实验(一)中生成的未经干燥的氨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氨气还原性并验证其产物.(夹持装置未画出)
③有同学发现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为确保实验结果果的准确性,他认为还应该在A、B之间增加一个干燥装置.于是他选择了下图中的______(填“甲”或“乙”).(碱石灰是NaOH和CaO固体混合物)
④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单质.请写出NH3与Cu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问题讨论
⑤有同学认为:NH3与Cu0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也可能是Cu20.已知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时,能生成CuS04和Cu和水.写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该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u20.______
⑥在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又有同学提出:Cu20与Cu0的热稳定性哪个更强?于是又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9.8g Cu(OH)2固体,加热到80℃C一1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l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A.冷却后称量,A的质量为7.2g.据此可推得A的化学式为______.根据该实验,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为:______在高温下更稳定.
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成
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人下表中: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气体成分 | 氮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其他气体 |
空气中的气体(%) | 78 | 21 | 0.03 | 0.07 | 0.9 |
呼出的气体(%) | 78 | 16 | 4 | 1.1 | 0.9 |
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人下表中:
实验步骤 | 验证依据 |
(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 |
(2) | 根据______判断CO2含量不同 |
(3) | 根据______判断O2含量不同 |
(4) | 根据______判断水含量不同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人下表中: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气体成分 | 氮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其他气体 |
空气中的气体(%) | 78 | 21 | 0.03 | 0.07 | 0.9 |
呼出的气体(%) | 78 | 16 | 4 | 1.1 | 0.9 |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人下表中:
实验步骤 | 验证依据 |
(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 ______ |
(2)______ | 根据______ 判断CO2含量不同 |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人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 根据______ 判断O2含量不同 |
(4)______ | 根据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判断水含量不同 判断水含量不同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