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若..下面一定成立的是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22269[举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2分)
做一个终身读者
① 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一个不是读者的学生,不管他考试成绩多么优秀,本质上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一个不是读者的作家,我们有理由怀疑他作为作家的资格。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己有的过程。换言之,做一个读者,就是加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传统中去,做一个文明人。相反,对于不是读者的人来说,凝聚在书籍中的人类精神财富等于不存在,他们不去享用和占有这笔宝贵的财富,一个人惟有在成了读者以后才会知道,这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也取决于人口中高趣味读者的比例。
②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作读者的。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③ 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自惭形秽。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才能读几页书,你就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读者。当然,这种情形绝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是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之后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每个人天性中都蕴含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遗憾的是,当今功利至上的教育体制正在无情地扼杀人性中这种最宝贵的特质。在这种情形下,我只能向有见识的教师和家长反复呼吁,请你们尽最大可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能保护多少是多少,能抢救一个是一个。我还要提醒那些聪明的孩子,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后,你们要善于向现行教育争自由,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救。
④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个人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翻翻,连兴趣也谈不上。针对当今图书市场的现状,我要特别强调,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须知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野蛮人,惟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⑤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⑥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读好书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周国平)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为第①自然段的画线句找一个事例论据来支持一下。(3分)
【小题3】第4自然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请简述本文的论述过程。(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
  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徵,自坊里供帐始,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彊,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之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馀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阅者以其言戆:愚直
B.至此户口渐蕃:多
C.卒定谳,罪如律论:议论
D.复欲于计典之黜:罢免。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线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罢无益费架梁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B.守备黄镇中非刑杀人臣神遇而不以目视
C.之言于总督,乃已吾公取彼一将
D.屡请上官,乞豁除而刀刃若新发
【小题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3分)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间里问,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        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A.③④⑥B.①②⑤C.①②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任昌化县知县时,陶元淳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多。
B.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得知后上书申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C.在陶元淳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人衙¨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拍案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D.陶元淳力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5分)
(2)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五 泄(袁宏道)
越人盛称五泄,然皆闻而知之,陶周望虽极言五泄之好,其实不曾亲见,与我等也。发郡城凡二日至诸暨县,县去五泄尚七十余里,次日始行,一路多顽山,无卷石可入目者。余私念:看山数百里外,敝舟羸马,艰辛万状,今诸山态貌若此,何以偿此路债?周望亦谓乃弟:“余辈夸张五泄太过,若尔,当奈中郎笑话何?”独静虚以为不然。顷之,至青口,两山夹天如线,山石玲珑峭削,若叠若镂,数里一壁,潭水滑滑流壁下。一壁上有古木一株,上人云是沉香树,一年一花,猿猱所不到。其他非奇壁则皆秾花异草幔山而生红白青绿灿烂如锦。映山红有高七八尺者,与他山绝异,因相顾大叫曰:“奇哉!得此足偿路债,不怕袁郎轻薄也。”王静虚曰:“未也,尔辈遇小小丘壑,便尔张皇如是,明日见五泄,当不狂死耶?”静虚曾习定五泄三年,以是知之极详。余与公望闻之,喜甚,皆跳吼沙石上。缓步十余里,始至五泄僧房。静虚曰:“牛羊下矣,五泄留供来日朝餐。”
五泄水石俱奇绝,别后三日,梦中犹作飞涛声,但恨无青莲之诗、子瞻之文,描写其高古喷薄之势为缺典耳。石壁青削似绿芙蕖,高百余仞,周回若城,石色如水浣净,插地而生,不容寸土。飞瀑从岩颠挂下,雷奔海立,声闻数里,大若十围之玉,宇宙间一大奇观也。因忆会稽赋有所谓“五泄争奇于雁荡”者,果尔,雁荡之奇,当复如何哉。暮归,各得一诗。所目既奇,诗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是何等语。时夜已午,魈呼虎号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一二三四等泄,俱在山腰,五级而下,飞涛走雪,与第五泄率相类。山路甚险巇,余等从山下观之,时,新雨后,苔柔石滑,不堪置足,一手拽树枝,一手执杖,踏人肩作磴,半日始得那一步,艰苦万状。山僧云:自此往富阳便是平地,不复下岭。
(选自《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有删改)
【注】①五泄:五泄是由五条瀑布汇注而成的,在浙江省诸暨县西六十里的五泄山上,是浙江著名风景区之一。②滑(gǔ)滑:泉涌的样子。③习定:养静。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五泄尚七十余里去:距离。
B.敝舟马羸:瘦弱。
C.五泄留供来日朝餐:吃饭
D.所既奇,诗亦变幻恍惚目:眼睛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出关与毕侍郎①笺(清)洪亮吉
自渡风陵,易车而骑,朝发蒲坂,夕宿盐池,阴云蔽亏,时雨凌厉。自河以东,与关内稍异。土逼若衖②,涂危入栈。原林黯惨,疑披谷口之雾;衢歌哀怨,恍聆山阴之笛。
日在西隅,始展黄君仲则殡于运城西寺,见其遗棺七尺,枕书满箧,抚其吟案,则阿妳③之遗笺尚存;披其繐帷④,则城东之小史既去。盖相如病肺⑤,经月而难痊;昌谷⑥呕心,临终而始悔者也。犹复丹锅狼藉,几案纷披,手不能书,画之以指。此则杜鹃欲化,犹振哀音,鸷鸟将亡,冀留劲羽,遗弃一世之务,留连身后之名者也。
伏念明公生则为营薄宦,死则为恤衰亲,复发德音,欲梓遗集。一士之成,玉成终始,闻之者动容,受之者沦髓⑦。冀其游岱之魂,感恩而西顾;返洛之旐⑧,衔酸而东指。又况龚生竟夭,尚有故人;元伯虽亡,不无死友。他日传公风义,勉其遗孤,风兹来祀⑨,亦盛事也。
今谨上其诗及乐府共四大册。此君平生与亮吉雅故,惟持论不同,尝戏谓亮吉曰:“予不幸早死,集经君订定,必乖余之旨趣矣。”省其遗言,为之堕泪。今不敢辄加朱墨,皆封送阁下,暨与述庵廉使、东友侍读,共删定之。即其所就,已有可传,方乎古人,无愧作者。惟稿草皆其手写,别无副本,梓后尚望付其遗孤,以为手泽耳。
亮吉十九日已抵潼关,马上率启,不宣⑩。
【注】 ①毕侍郎:毕沅,乾隆时进士,官至湖广总督。②衖,同“巷”。 ③阿妳:母亲。④繐帷:灵账。 ⑤相如病肺:据《史记》载,司马相如“常有消渴疾。”消渴疾,如糖尿病,古人误以为肺病。⑥昌谷:唐朝诗人李贺 ⑦论髓:即沦肌浃髓,比喻感受之深。⑧旐:画龙蛇的旗,此指出丧时的灵旌。⑨风兹来祀:即劝勉后人。风“同讽”,劝。⑩率启:草率地禀告。不宣:不尽,即书不尽意的意思,旧书信的结尾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渡风陵,车而骑易:改换B.盖相如肺病:疾病
C.复发德音,欲遗集。梓:出版D.必余之旨趣矣。乖:背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毕侍郎“高风厚谊”的一组是(3分)( )
①遗弃一世之务,留连身后之名者也  ②生则为营薄宦
③省其遗言,为之堕泪              ④死则为恤衰亲
⑤复发德音,欲梓遗集              ⑥梓后尚望付其遗孤,以为手泽耳
A.①②⑥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始写旅途匆匆行踪,挚友新亡,心中苦悲;但作者没有孤立地去写这种心情,而是在描述沿途景象中,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了哀伤之情。
B.文章第二段将料理丧事的经过写得比较简单,但在泛泛地讲述事情时将丧事的处理和对挚友的回忆、评价、悼念,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表达了对毕侍郎的感激之情。
C.信中说:“盖相如病肺,经月而难痊;昌谷呕心,临终而始悔者也。”即是对黄仲则刻苦作诗的赞扬,也是对他不爱护身体的委婉批评。平日这样刻苦作诗,临终时必然对自己的诗作非常重视了,所以信中又说:“杜鹃欲化,犹振哀音;鸷鸟将亡,冀留劲羽。”
D.这封信感情诚挚,用典贴切,生动感人,从中不仅可以学习为文之法,也可以学习为友之道。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见其遗棺七尺,枕书满箧,抚其吟案,则阿妳之遗笺尚存。(3分)
(2)此君平生与亮吉雅故,惟持论不同,尝戏谓亮吉曰。(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