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221070[举报]
第I卷:
1、D 2、A 3、A 4、D 5、D
6、D 7、A 8、C 9、D 10、A 11、C 12、D 13、B
14、AB 15、B 16、D 17、BC 18、BC 19、BCD 20、D 21、A
第II卷:
22. (18分)
(1) 14.25 (3分) 2.0 (3分)
(2) Ⅰ.
(3分)
Ⅱ. ①
(3分)
② (3分)
③ 1.22×10―5――1.30×10―5 (3分)
23.(15分)
解: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有
加速阶段:=1s
(2分)
=
减速阶段:
(2分)
(1分)
匀速阶段:=1.75s
(2分)
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有
加速阶段:=1s
(1分)
=
匀速阶段:
(2分)
受试者“
(2分)
24.(17分)
解:(1) 经电压U1加速后粒子射入磁场刚好不能从PQ边界射出磁场,表明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与PQ边界相切,可确定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O的位置,通过作粒子运动的轨迹图可知,半径R1与L的关系有:L=Rl+ Rlcosθ, (2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分)
解出 (2分)
经电压U2加速后的粒子刚好垂直PQ射出磁场,可确定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在边界线PQ上,如图(甲)所示,则半径R与磁场宽L间有
(2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分)
解出
(2分)
由于,
;
(2分)
(3分)
25.(22分)(1)球1与球2、球2与球3碰撞后速度互换,故球3以球1碰球2前瞬间的速度开始上升到H高出,然后摆回来与球2碰撞,球2再与球1碰撞,使球1上升到H高出。此后,系统做周期性运动,则
(2分)
(2分)
由此可知系统的运动周期为
(2分)
(2)由题意知三球碰撞后的动量均相同,设为p,则
(2分)
球2在与球3碰撞前具有动量2p,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对于球2与球3碰撞的情况应有
(2分)
得 m2 : m3 = 3 : 1 (2分)
球1与球2碰前的动量为3p,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分)
得 m1 : m2 = 2 : 1 (2分)
从而可得得m1 : m2 : m3 = 6 : 3 : 1 (2分)
三球碰后动量相等,由得
:
:
=
:
:
(2分)
解得 :
:
= 1:2:6
(2分)
26.(15分)
(1) Na:
(或其它正确反应)(6分,每空2分)
(2);
(6分,每空3分)
(3) (3分)
27. (14分)
(1)3种(2分) (2)离子晶体(2分) CH4电子式略(2分) (3)铝(2分)
Si+2CO(3分) (4) H2O + NH4+
NH3H2O
(3分)
28.(共15分)步骤一: Cu2++2e = Cu (2分);变小(2分)
步骤二:(1)3Ag + 4H+ + NO3― = 3Ag+ + NO ↑+ 2H2O(3分)
浓盐酸含有大量氯离子,Au3+ 离子与氯离子形成稳定的AuCl4―离子,使反应2平衡向右移动,则金溶于王水中。(2分)
(2)0.5 (3分) 0.1(3分)
29.(共16分)⑴A: (2分)
K: (2分) 醛基(1分)
⑵c、i (2分)
⑶C6H5OH+3Br2――→3HBr+↓(3分)
2HOCH2COOH2H2O+
(3分)
⑷2CH4O(l)+3O2(g)=2CO2(g)+4H2O(l);△H=―64akJ/mol(3分)
30.(28分)
I (16分)
【实验步骤】(每空1分)
(2)如下表
试管号
试剂(ml)
1
2
3
4
蒸馏水
1.5
pH7.5的缓冲液
0.2
纤维素悬浮液
0.3
微生物A提取液
微生物B提取液
0.1
微生物C提取液
总体积
(4)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 加热(加热至沸腾)
【分析讨论】(每空2分)
(1)4 (2)砖红色 (3)不同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不同酶的空间结构不同) (4)微生物B (5)纤维素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用纤维素代替化石燃料(言之有理即给分)
30.II(12分)
(l)DNA上控制合成第228位氨基酸的碱基T突变成碱基C (2分)
(2)利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苋菜抗“莠去净”品系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基因突变产生“莠去净”抗性基因(2分),“莠去净”对抗药性变异个体进行自然选择(2分),使种群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定向增加(2分)
(3)否(1分);孟德尔遗传定律揭示的是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基因的遗传规律,而苋菜抗“莠去净”的pbsA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叶绿体中)(1分)。
(4)通过杂交将抗除草剂基因重组到其它植物,使抗除草剂植物增加;除草剂植物对除草剂有抗性,会导致除草剂使用量增加,造成环境污染;除草剂植物处于竞争优势,可能会导致蔓延生长,破坏生物多样性等。(任一合理例子,都可得分,2分)
31.(14分)
(1)(每空2分) 无纹和条纹 黄色和绿色 无纹、绿色
(2)P (绿色条纹)Aabb × aaBB(黄色无纹) (4分)
配子
Ab ab
aB
F1 AaBb(绿色无纹) AaBb(黄色无纹)
(3)(每空2分) AABb、 AABB、AAbb ( 少写、错写不得分) 1/4
A.电压表(0~3V,电阻约为30kΩ) B.电流表(0~0.5A,电阻约为0.5Ω)
C.电池组(电动势为6V,内阻不计) D.保护电阻R
E.开关S F.螺旋测微器 G.连接用导线若干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电阻丝的直径d=______mm
(2)将图中提供的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注意量程的选择),要求:①尽量减小由于电流效应而使电阻丝的电阻率随电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②能进行多次测量.
(3)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c的位置,分别测量出了多组与长度L对应的电压U的数据(电流表示数I保持在0.50A不变)并已描在坐标纸上,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所示的数据点,结合相应的物理规律绘出U-L图线.
②若测出U-L图线的斜率为k,则用d、I、k可表示出该电阻丝的电阻率ρ=______
③代入有关数据求得该电阻丝电阻率的测量值为______Ω?m
![](http://thumb.zyjl.cn/pic6/res/gzwl/web/STSource/20131028203634727757578/SYS201310282036347277575014_ST/images0.png)
![](http://thumb.zyjl.cn/pic6/res/gzwl/web/STSource/20131028203634727757578/SYS201310282036347277575014_ST/images1.png)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12/179/7d447d75.png)
①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直径d如图甲所示,可读得d=
②他又把金属丝拉直后将其两端固定在刻度尺两端的接线柱a和b上,在金属丝上夹上一个小金属夹P,移动金属夹P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金属丝的长度.把这样的装置接入实验电路中,如图乙所示.但他连接线路时却出现了两处错误,请用“×”标在错误的导线上,再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给予改正.
③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触头应移至
④如果图线的斜率k=1Ω/m,则该金属丝电阻率ρ=
在“用伏安法测定一条金属丝(总电阻约10Ω)电阻率”的实验中。
①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直径d如图甲所示,可读得d = mm。
②他又把金属丝拉直后将其两端固定在刻度尺两端的接线柱a和b上,在金属丝上夹上一个小金属夹P,移动金属夹P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金属丝的长度。把这样的装置接入实验电路中,如图乙所示。但他连接线路时却出现了两处错误,请用“×”标在错误的导线上,再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给予改正。
③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触头应移至 (填“左”或“右”)端。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触头调至一合适位置后不动,以后通过多次改变P点的位置,得到多组U、I、L的数据,U/I即得到金属丝长L时对应的电阻R。把这多组L和R的数据,绘成如图丙所示图线,则该图线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要求用文字表述)。
④如果图线的斜率k=1Ω/m,则该金属丝电阻率r = Ω·m。(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在“用伏安法测定一条金属丝(总电阻约10Ω)电阻率”的实验中。
①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直径d如图甲所示,可读得d = mm。
②他又把金属丝拉直后将其两端固定在刻度尺两端的接线柱a和b上,在金属丝上夹上一个小金属夹P,移动金属夹P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金属丝的长度。把这样的装置接入实验电路中,如图乙所示。但他连接线路时却出现了两处错误,请用“×”标在错误的导线上,再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给予改正。
③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触头应移至 (填“左”或“右”)端。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触头调至一合适位置后不动,以后通过多次改变P点的位置,得到多组U、I、L的数据,即得到金属丝长L时对应的电阻R。把这多组L和R的数据,绘成如图丙所示图线,则该图线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要求用文字表述)。
④如果图线的斜率k=1Ω/m,则该金属丝电阻率r = 。(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40825/2014082500192979715561.jpg)
①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直径d如图甲所示,可读得d = mm。
②他又把金属丝拉直后将其两端固定在刻度尺两端的接线柱a和b上,在金属丝上夹上一个小金属夹P,移动金属夹P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金属丝的长度。把这样的装置接入实验电路中,如图乙所示。但他连接线路时却出现了两处错误,请用“×”标在错误的导线上,再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给予改正。
③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触头应移至 (填“左”或“右”)端。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触头调至一合适位置后不动,以后通过多次改变P点的位置,得到多组U、I、L的数据,U/I即得到金属丝长L时对应的电阻R。把这多组L和R的数据,绘成如图丙所示图线,则该图线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要求用文字表述)。
④如果图线的斜率k=1Ω/m,则该金属丝电阻率r = Ω·m。(保留二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