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小组同学用U形管压强计研究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液体甲 液体乙实验序号金属盒深度 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实验序号金属盒深度 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1 10 6 4 10 7 2 20 11 5 20 13 3 30 15 6 30 18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21835[举报]
(2010?松江区一模)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水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取了一空塑料瓶在离瓶底等高处扎了两个小孔,放在水槽中,如图(a)、(b)所示.请仔细观察水槽中的水经小孔射入空塑料瓶的路径远近,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由图(a)或(b)可知:
(2)由图(a)和(b)可知: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由图(a)或(b)可知:
水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大小相等
水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大小相等
;(2)由图(a)和(b)可知:
水内部深度越深,水的压强越大
水内部深度越深,水的压强越大
.(2008?徐汇区二模)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把高为0.2米的实心长方体先后浸入A、B两种液体中(ρA<ρB),并用力F1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如图所示.他们利用仪器测得力F1和长方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A
表二 液体B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10、5与11或6与12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结论:
(a)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表一 液体A
实 验 序 号 | 1 | 2 | 3 | 4 | 5 | 6 |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 0.16 | 0.18 | 0.20 | 0.22 | 0.24 | 0.26 |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 4.0 | 6.0 | 8.0 | 8.0 | 8.0 | 8.0 |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 | 0 | 0 | 0 | 2.0 | 4.0 | 6.0 |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 | 16.0 | 18.0 | 20.0 | 22.0 | 24.0 | 26.0 |
实 验 序 号 | 7 | 8 | 9 | 10 | 11 | 12 |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 0.16 | 0.18 | 0.20 | 0.22 | 0.24 | 0.26 |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 5.6 | 7.8 | 10.0 | 10.0 | 10.0 | 10.0 |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 | 0 | 0 | 0 | 2.2 | 4.4 | 6.6 |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 | 17.6 | 19.8 | 22.0 | 24.2 | 26.4 | 28.6 |
1、2与3或7、8与9
1、2与3或7、8与9
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3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长方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10、5与11或6与12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长方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长方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结论:
(a)
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长方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
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长方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
;(b)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长方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不同;密度越大、压力差越大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长方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不同;密度越大、压力差越大
.(2011?静安区一模)某小组同学探究“浸在水中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1)首先,他们进行“比一比,谁的小船货物装得多”的活动,装载货物前后的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
请你仔细观察、比较图1(a)和(b),并简要描述相关现象:
由此,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猜想A、B和C.
猜想A: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B: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
猜想C: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有关.
(2)接着,该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不计重力)、水等器材进行实验.他们先在可密封的圆柱体内装一些小铅粒,然后用细线将圆柱体悬挂在测力计下.当此圆柱体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不同的深度处保持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和小桶中的水量如图2所示.他们通过思考图中“测力计示数变化的原因”,得到浮力测量的方法.
根据图2(c)和(d)所示的测力计示数、小桶中水量等变化情况,可排除猜想
(选填“A”、“B”或“C”);
在猜想
表一
表二
(3)为了验证假设D,继续实验,他们记录了圆柱体在空气中、水中静止时的测力计示数F和小桶所收集的排开水的重力G排,其部分数据见表一.随后,他们又在该圆柱体添加了若干铅粒,重复上述实验,其部分数据见表二.
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初步验证假设D是
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得出其它的初步结论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首先,他们进行“比一比,谁的小船货物装得多”的活动,装载货物前后的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
请你仔细观察、比较图1(a)和(b),并简要描述相关现象:
小船浸入深度增大、排开水增多、容器中水面升高
小船浸入深度增大、排开水增多、容器中水面升高
.由此,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猜想A、B和C.
猜想A: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B: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
猜想C: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有关.
(2)接着,该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不计重力)、水等器材进行实验.他们先在可密封的圆柱体内装一些小铅粒,然后用细线将圆柱体悬挂在测力计下.当此圆柱体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不同的深度处保持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和小桶中的水量如图2所示.他们通过思考图中“测力计示数变化的原因”,得到浮力测量的方法.
根据图2(c)和(d)所示的测力计示数、小桶中水量等变化情况,可排除猜想
A
A
(选填“A”、“B”或“C”);
在猜想
B
B
的基础上(选填“A”、“B”或“C”),进一步分析并形成假设D: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表一
实验 序号 |
F (牛) |
G排 (牛) |
1 | 3.2 | 0 |
2 | 2.8 | 0.4 |
3 | 2.4 | 0.8 |
4 | 2.0 | 1.2 |
5 | 2.0 | 1.2 |
实验 序号 |
F (牛) |
G排 (牛) |
6 | 4.6 | 0 |
7 | 4.0 | 0.6 |
8 | 3.6 | 1.0 |
9 | 3.4 | 1.2 |
10 | 3.4 | 1.2 |
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初步验证假设D是
正确
正确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得出其它的初步结论是
在水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该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无关
在水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该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无关
.(2013?厦门一模)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
(3)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排=
(4)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液体种类 | 实验序号 | 物体重力 G物(N) |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 物体受到浮力F浮(N) | 排开液体体积V排(cm3) |
水 ρ水=1.0g/cm3 |
1 | 2 | 1.5 | 50 | |
2 | 1.0 | 1.0 | 100 | ||
3 | 0.5 | 1.5 | 150 | ||
酒精 ρ酒精=0.8g/cm3 |
4 | 2 | 1.6 | 0.4 | 50 |
5 | 1.2 | 0.8 | 100 | ||
6 | 0.8 | 1.2 | 150 |
2
2
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0.5
0.5
N;(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
大
大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或2、5或3、6
1、4或2、5或3、6
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3)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排=
0.5
0.5
N.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
原理;(4)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
小
小
;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处对应标上1.0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0.7
0.7
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2013?杨浦区二模)某小组同学探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实验时,他们采用三个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它们在空气中的重力G,然后把三个物体分别浸没在水中,记录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拉,如表一所示.接着,他们继续用酒精和盐水重做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表三中.
(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
表一(水)
表二(酒精)
表三(盐水)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 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
表一(水)
实验 序号 |
G (牛) | F拉 (牛) |
1 | 2.0 | 1.0 |
2 | 4.0 | 3.0 |
3 | 5.0 | 4.0 |
实验 序号 |
G (牛) | F拉 (牛) |
4 | 2.0 | 1.2 |
5 | 4.0 | 3.2 |
6 | 5.0 | 4.2 |
实验 序号 |
G (牛) | F拉 (牛) |
7 | 2.0 | 0.8 |
8 | 4.0 | 2.8 |
9 | 5.0 | 3.8 |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示数随着物体重力的增大而增大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示数随着物体重力的增大而增大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4与7(或2与5与8或3与6与9)
1与4与7(或2与5与8或3与6与9)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时,液体密度越大,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越小.(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差值相等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差值相等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浸没在不同种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差值越大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浸没在不同种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差值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