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66933[举报]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36分)
1.B 2.C 3.B 4.D 5.C 6.C 7.B 8.D 9.D 10.C 11.C 12.C
13.D 14.B 15.C 16.A 17.B 18.B
二、双项选择题 (每题3分,共24分。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9.BD 20.CD 21.BD 22.AC 23.BC 24.AC 25.BC 26.CD
三、综合题(共60分,其中必做题40分,选做题20分)
27、(13分)
(1)甲 变质(各1分,共2分)
(2)城市 林地(绿地)(各1分,共2分)
(3)陆地 ① 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各1分,共4分)
(4)西北 副热带高压 锋面雨(各1分,共3分)
(5)夏 气象(水旱、水)(各1分,共2分)
28、(14分)
(1)地中海(1分)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中纬度大陆西岸)(2分)
(2)A处没有阻挡西风深入的高大地形;地中海深入大陆之间,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大陆内部;B处有高大的南北向沿海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3分)
(3)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分)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2分)
(4)有利:热量充足,光照强 不利:雨热不同期,作物生长期降水稀少(各2分,共4分)
29、(13分)
(1)该地区位置优越,地处长江入海口和我国海岸线的中部;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稠密,为农业及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5分)
(2)改善了慈溪的城市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缩短了与上海的距离,加强了区际联系;交通线路的变化还将使慈溪城市空间向北拓展。(3分)
(3)加强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积极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如建设核电站、进行海洋能的开发等;加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节约能源;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5分)
[旅游地理]30、(10分)
(1)高原风光;历史文化遗存;宗教艺术;民俗风情。(任三点给3分)
(2)布达拉宫 人文(各1分,共2分)
(3)从区位条件看,地处青藏高原,位置偏僻;但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游客可通过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等不同方式进入旅游地;(2分) 从客源市场条件看:市场潜力巨大;但市场距离较远,冬季游客少。(2分)
(4)保护景区文物和环境,缓解社会矛盾,加强民族团结(1分)
[环境与保护]31、(10分)
(1)每空1分,共9分。(答到表中任一点均给分)
序号
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原因
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
①
土地荒漠化、旱灾
滥垦草场,过度放牧
土地退化,物种减少,诱发沙尘暴等。
②
酸雨
大量燃烧
矿物燃料
土壤酸化,破坏植被,腐蚀建筑物等
③
森林锐减
过度砍伐
水土流失、气候恶化、气象灾害增多
(2)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或发展问题亦可)(1分)
[海洋地理]
32、(10分)
(1)3(1分) (2)北海道渔场(1分) 冷暖洋流在此交汇(1分)
(3)低(冷)(1分) 纬度渐高,太阳辐射渐小(1分) 低(1分) 长江入海径流量大,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强。(1分)
(4)北冰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对北冰洋的领土竞争可以拓展生存的空间,缓解陆地环境的压力;北冰洋是联系三大洲的捷径,战略地位突出;竞争北冰洋,扩大战略缓冲地带,利于巩固国防安全。(任三点给3分)
读“人类与环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子系统通过_________与社会—经济子系统发生关系。
(2)社会—经济子系统通过提供_________与人口子系统发生联系。
(3)环境要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变化可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反过来,生态系统的变化对环境要素也会产生影响。
(4)人类活动从环境系统中获取_________和_________,通过生产、消费又向_________排放废弃物;而各环境要素的变化又反过来作用于_________系统。
(5)图中“状态”指由于人类行为导致的环境质量或环境状态的变化;“压力”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响应”显示社会为减轻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所采取的对策。据此将下列内容序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括号内:
①工厂 ②水污染 ③某些物种消失 ④某地发病率上升 ⑤使用清洁能源 ⑥工人
(6)图中所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说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下表表示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表中减水减沙的3个数值分别为高值、平均值、低值,读表回答。
植被覆盖率(%) | 径流减少率(%) | 侵蚀减少率(%) |
20 | 15 | 55—30—20 |
40 | 30 | 80—50—40 |
60 | 60—50—30 | 95—85—70 |
80 | 75—60—50 | 98—90—80 |
≥90 | 70 | 100—95—90 |
注:a.资料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黄土高原的研究成果。
b.减水减沙率是相对于裸荒坡而言。荒坡植被覆盖率小于10%。
c.减水减沙率主要为小区域数字。
①表中数值反映植被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是 。
②径流量和土壤侵蚀二者相比较,其中受植被影响较大的是 。
③植被覆盖率提高,对河流径流量将产生什么影响?
2、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将下列字母填写在相对应序号上,完成长江流域综合整治、化害为利的过程:
A.修建水库
B.围湖造田
C.退耕还林,植树造林
D.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E.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且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① ;② ;
③ ;④ ;
⑤ 。
3、下表是我国北方地区某地1970年和1980年有关统计资料,回答:
统计项目 | 耕地面积 (万公顷) | 森林覆盖率 (5) | 气温年较差 (℃) | 年降水量 (mm) | 河流含沙量 (5) | 人口 (万人) |
1970年 | 4 | 18 | 33 | 430 | 1.5 | 30 |
1980年 | 4.4 | 10 | 38 | 370 | 4.5 | 35 |
①该地区在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后(1980年),可能存在什么环境问题?
②分析上表,说说该地区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思想的重要实践和新举措。
材料一:中国生态农业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形成生态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材料二:我国农业区和生态农业模式图
阅读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
(1)将甲、乙、丙、丁四种生态农业模式图与农业区序号对应连线。
(2)①②两区域如果不合理耕作,将会导致共同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3)近些年来,④区域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已受到很大的限制。试分析其原因,并为该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三: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外出逃荒要饭。没有外出的小岗生产队社员为免于饿死,在11月24日夜晚聚在一起写下包干到户的保证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4)试分析小岗生产队社员“包干到户”的举动如此神秘而悲壮的原因。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广大农民的革命性创造。试概括归纳其历史意义。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让亿万农民解决了温饱,初步实现了小康。由于家庭承包经营的生产专业化、市场化、机械化水平都比较低,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今,在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期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又让农民找到了一条向全面小康迈进之路。
(6)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农业发展 适度规模经营的经济意义。
材料五: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某村量身制定了2009年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措施:根据本村地低易涝的实际,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加强科技普及,争取每个农户都有一名科技明白人;进一步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7)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该村的上述措施。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及材料一、二,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名称是:①______市;②______特区④________特别行政区 ⑤_______特别行政区 铁路:A 线;B 线。
(2)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正在兴起,试分析该地区城市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3)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4)根据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