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56150[举报]
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 )
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来源:学+科+网]
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在过去的2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资料二 今年从3月18日傍晚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达100小时,甘肃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20日一天内便给北京“输送”了3万吨沙土,北京人均分摊3千克。
资料二 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1)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________(填灾害区名称)。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________灾害。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________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________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
(2)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为了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对策?
(3)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 ]
A.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
B.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4)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资料一 在过去的2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资料二 今年从3月18日傍晚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达100小时,甘肃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20日一天内便给北京“输送”了3万吨沙土,北京人均分摊3千克。
资料二 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1)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________(填灾害区名称)。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________灾害。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________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________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
(2)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为了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对策?
(3)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 ]
A.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
B.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4)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过去的2 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 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 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材料二 2002年从3月18日傍晚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达100小时,甘肃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20日一天内便给北京“输送”了3万吨沙土,北京人均分摊3千克。
材料三 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1)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_________(填灾害区名称)。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________灾害。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__________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_________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
(2)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
[ ]
A.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
B.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5)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读相关资料,回答(1)——(4)题。
资料一 在过去的2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资料二 今年从3月18日傍晚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达100小时,甘肃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20日一天内便给北京“输送”了3万吨沙土,北京人均分摊3千克。
资料三 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1)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________(填灾害区名称)。
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________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________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
(2)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为了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对策?
(3)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
[ ]
A.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
B.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4)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