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55975[举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B
C
A
B
C
D
B
D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B
D
B
B
C
C
B
B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答案
B
C
B
B
A
C
B
B
D
题号
28
29
30
答案
C
D
B
31、(13分)
(1)重庆、成都、西安 (3分)
(2)青岛 上海 成都 (2分)
(3)天津;受到北京等大城市的抑制,天津在京津冀的地位不明显(2分)
(4)ABD (3分)
(5)①附近大城市、特大城市数量少;②西部开发的带动作用。(3分,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
32、(13分)
(1)②(1分);①(1分)
关联:旅客(主要为民工)从①流向②(1分)。原因:②经济发达,工资收入较高,较多就业机会(1分);①经济较落后,劳动力过剩(1分)。
(2)绎济愈发达,出行愈多;绎济愈落后,出行愈少。(2分)
(3)③(1分);①(1分)
①省区为我国能源和矿产基地、粮食和畜产品基地,以生产大宗原材料、农产品、工矿产品为主(1分),大量输往东部沿海地区(1分),所以,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运输量较大。
(4)一般而言,经济愈发达,以工业成品运输为主,货物运输量愈少;经济愈落后,以原材料运输为主,货物运输量愈大。(2分)
33.(14分)
(1)流水作用(流水侵蚀)(2分)
(2)以西河段落差大,以东河段落差小(2分)以西河段是地壳上升与河流侵蚀(下蚀和溯源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以东河段是地壳下降与河流侧蚀(侵蚀)、堆积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
(3)以西:(梯级)开发水能、改善航运、保持水土、发展旅游(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以东:防洪防涝、发展航运、土地利用(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等)(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4)流量减小,流速减缓,含沙量减少,有些河段出现凌汛。(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重庆某地(29°N,106°E)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开展太阳高度观测活动。该小组在某一时刻测得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7°,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测得该正午太阳高度的可能日期及地球上开始出现极昼的纬度为 ( )
A.4月22日 77°N B.5月24日 74°N
C.2月21日 77°S D.8月21日 74°S
该小组某学生通过研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发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可以建立模型计算得出。图为该学生建立的简单模型(已知a、b)。根据该模型,太阳直射点纬度φ(北半球φ取“+”、南半球取“-”)与a、b的关系为 ( )
A.tanφ=a/b B.cotφ=b/a
C.tan(29°-φ)=a/b D.cot(29°-φ)=a/b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重庆某地(29°N,106°E)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开展太阳高度观测活动。该小组在某一时刻测得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7°,据此完成下面试题。
测得该正午太阳高度的可能日期及地球上开始出现极昼的纬度为
A.4月22日 77°N B.5月24日 74°N
C.2月21日 77°S D.8月21日 74°S
该小组某学生通过研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发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可以建立模型计算得出。图为该学生建立的简单模型(已知a、b)。根据该模型,太阳直射点纬度φ(北半球φ取“+”、南半球取“-”)与a、b的关系为
A.tanφ=a/b B.cotφ=b/a
C.tan(29°-φ)=a/b D.cot(29°-φ)=a/b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重庆某地(29°N,106°E)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开展太阳高度观测活动。该小组在某一时刻测得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7°,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测得该正午太阳高度的可能日期及地球上开始出现极昼的纬度为 ( )
A.4月22日 77°N B.5月24日 74°N
C.2月21日 77°S D.8月21日 74°S
2.该小组某学生通过研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发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可以建立模型计算得出。图为该学生建立的简单模型(已知a、b)。根据该模型,太阳直射点纬度φ(北半球φ取“+”、南半球取“-”)与a、b的关系为 ( )
A.tanφ=a/b B.cotφ=b/a
C.tan(29°-φ)=a/b D.cot(29°-φ)=a/b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重庆某地(29°N,106°E)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开展太阳高度观测活动。该小组在某一时刻测得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7°,据此完成1~2题。
1.测得该正午太阳高度的可能日期及地球上开始出现极昼的纬度为
A.4月22日 77°N B.5月24日 74°N
C.2月21日 77°S D.8月21日 74°S
2.该小组某学生通过研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发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可以建立模型计算得出。图为该学生建立的简单模型(已知a、b)。根据该模型,太阳直射点纬度φ(北半球φ取“+”、南半球取“-”)与a、b的关系为
A.tanφ=a/b B.cotφ=b/a
C.tan(29°-φ)=a/b D.cot(29°-φ)=a/b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006重庆一模,19)下面是我国1980年至2002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表,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1980 | 18.21 | 6.34 | 11.87 |
1981 | 20.91 | 6.36 | 14.55 |
1982 | 22.28 | 6.60 | 15.68 |
1983 | 20.19 | 6.90 | 13.29 |
1984 | 19.90 | 6.82 | 13.08 |
1985 | 21.04 | 6.78 | 14.26 |
1986 | 22.43 | 6.86 | 15.57 |
1987 | 23.33 | 6.72 | 16.61 |
1988 | 22.37 | 6.64 | 15.73 |
1989 | 21.58 | 6.54 | 15.04 |
1990 | 21.06 | 6.67 | 14.39 |
1991 | 19.68 | 6.70 | 12.98 |
1992 | 18.24 | 6.64 | 11.60 |
1993 | 18.09 | 6.64 | 11.45 |
1994 | 17.70 | 6.49 | 11.21 |
1995 | 17.12 | 6.57 | 10.55 |
1996 | 16.98 | 6.56 | 10.42 |
1997 | 16.57 | 6.51 | 10.06 |
1998 | 15.64 | 6.50 | 9.14 |
1999 | 14.64 | 6.46 | 8.18 |
2000 | 14.03 | 6.45 | 7.58 |
2001 | 13.38 | 6.43 | 6.95 |
2002 | 12.86 | 6.41 | 6.45 |
资料来源:《2003年统计年鉴》
(1)对比图中“折点”前后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填写下表:
|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折点 | 前 |
|
|
|
后 |
|
|
|
(2)据有关专家预测,至2035年,我国人口将步入零增长。而从公元元年至14世纪末,我国人口几乎一直维持在6 000万至7 000万左右。试比较我国这两个缓慢或零增长时期的人口发展模式,填写下表:
时期 | 经济发展水平 | 人口增长模式 |
公元元年至14世纪末 |
|
|
2035年后 |
|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