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55647[举报]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十一五”纲要的重点,也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a中阴影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2)面对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趋势,针对图b中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为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材料一 如果把北宋看作小麦经济和水稻经济的分水岭,我们会发现,水稻接掌中国农业后,中国统一王朝的更迭周期比过去延长了。从历史上的人口数据来看,北宋以前中国人口从未超过六千万,但是北宋以后人口急剧增加,到清朝末年达到了4亿。北宋以前的3 000余年间,中国的人口、经济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繁荣,相对于北方游牧民族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此游牧民族虽然屡次南侵,却始终不能深入到帝国的纵深地带。但北宋以后,由于经济重心转移到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南迁,使中原地区变得空虚起来,给了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机会。北宋与辽、南宋与金的恩怨就是这种状况的写照。随后,蒙古和满族也都先后成了中国的统治者。我们似乎很幸运,在我们的文明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我们利用水稻这种植物成功地应付下来,使历史发展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我们始终守着最让人感觉踏实的农业,无论商业还是工业都显得没什么必要,甚至是不务正业。于是,机会在贫瘠的小麦田陇中到来,很快又从肥沃的水稻沟渠中流走了。
一一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博文《小麦与水稻的接力赛》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水稻经济代替小麦经济掌握农业后产生的历史作用。(10分)
材料二 中国国土资源部2007年4月12日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逼近18亿亩的红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4)结合图b和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较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
(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水平_______,________年以后,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人口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3)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__,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出现了________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________和________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衰落,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较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曲线。
(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__,________年以后,城市化速度加快,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3)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__,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人们对________的需求提高以及乡村和小城镇________的逐步完善,出现了________现象。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个以上)
(5)为了保护城市环境,许多城市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措施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 曲线。
(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 ,水平 。
(3)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开始 (降低,升高),这被称为 现象。
(4)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
A.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
B.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在75%以上
C.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量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D.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