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右图所示是完成1.2-二氯乙烷某些性质的实验装置.(1)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 (2)在试管A里加入2 mL 1.2一二氯乙烷和5mLl0%的NaOH乙醇溶液.再向试管里加入几小块碎瓷片.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3)用水浴加热试管A里的混合物(其主要生成物仍为卤代烃).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反应类型是 .(4)为检验产生的气体.可在试管B中盛放 .现象是 ,向反应后试管A中的溶液里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加入几滴AgN03溶液.现象是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40859[举报]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D

D

A

D

D

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D

D

AD

B

C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2分)

15.(14分,每空2分)(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防止暴沸

NaCl+H20  消去反应

   

 

(4)溴水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褪色  产生白色沉淀

16.(10分)(1)NaOH、CO2 (2分)(2)分液、蒸馏(2分)

(3)(2分)

(4)    (2分)    (5)⑦(2分)

17.(10分,每空2分)

18.(14分,每空2分)

(1).

 

 

 

 

 

 

(2).

19.(6分,每空2分)HC≡CCH(CH3)CH2CH=CH2  HC≡CCH2CH(CH3)CH=CH2

 HC≡CCH(CH3)(CH3)C=CH2

20.(10分)(1)AD(2分);(2)BrCH2CH2Br(2分),2(2分);

(3)若图谱中给出了3个吸收峰(信号),则说明C2H6O的结构是CH3CH2OH(2分);若图谱中给出了1个吸收峰(信号),则说明C2H6O的结构是CH3OCH3 (2分)。

21.(8分)  (1)能(1分)   否 (1分)     (2)CH4 (2分)

(3)否 (2分) 因为最简式中,H的含量已经达到最大值。实际此最简式即为分子(2分)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如皋市高一年级四校期中联考答题页

化    学

Ⅱ卷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7题,共计72分

15.(14分)

(1)操作是                                    

(2)作用是                                     

(3)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是                    

(4)试管B中盛放                       ,现象是              

现象是                                             

16.(10分)

(1)物质①和⑤的分子式:   ①                               

(2)分离方法②和③的名称: ②                               

(3)混合物加入溶液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下层液体④通入气体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分离出的苯酚含在           中。

17.(10分)

(1)A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2)①的反应类型是             ,③的反应类型是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18.(12分)

(1)A________        _ B________       _   C_________         

D_________    ___  E_______       ______F_______      ____。

(2)化学方程式:                                                 

19.(6分)结构简式为:    _____           _                  

                                                               

20.(10分)

(1)        (多选扣分)。

(2)A的结构简式为               。B的核磁共振氢谱上有    个峰。

(3)方法是                                                                                   

                                                                   

21.(10分)

(1)甲        求出A的最简式,乙     求出A的最简式。

(2)最简式为                  

(3)      (填是或否),其原因                                     

 

 

 

(2009?韶关一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即可得溶液的pH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即可得溶液的pH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
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赶走溶液中少量氧气,隔绝氧气
赶走溶液中少量氧气,隔绝氧气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CO32-+H2OHCO3-+OH-
CO32-+H2OHCO3-+OH-

由此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于2mol/L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稀释,加入酚酞溶液出现红色且不褪去
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稀释,加入酚酞溶液出现红色且不褪去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7
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