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40859[举报]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D
D
A
D
D
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D
D
AD
B
C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2分)
15.(14分,每空2分)(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防止暴沸
NaCl+H20 消去反应
(4)溴水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褪色 产生白色沉淀
16.(10分)(1)NaOH、CO2 (2分)(2)分液、蒸馏(2分)
(3)(2分)
(4) (2分) (5)⑦(2分)
17.(10分,每空2分)
(1).
(2).
19.(6分,每空2分)HC≡CCH(CH3)CH2CH=CH2 HC≡CCH2CH(CH3)CH=CH2
HC≡CCH(CH3)(CH3)C=CH2
20.(10分)(1)AD(2分);(2)BrCH2CH2Br(2分),2(2分);
(3)若图谱中给出了3个吸收峰(信号),则说明C2H6O的结构是CH3CH2OH(2分);若图谱中给出了1个吸收峰(信号),则说明C2H6O的结构是CH3OCH3 (2分)。
21.(8分) (1)能(1分) 否 (1分) (2)CH4 (2分)
(3)否 (2分) 因为最简式中,H的含量已经达到最大值。实际此最简式即为分子(2分)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化 学
Ⅱ卷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7题,共计72分
15.(14分)
(1)操作是
(2)作用是 。
(3)化学方程式是 ,
反应类型是 。
(4)试管B中盛放 ,现象是 ;
现象是
16.(10分)
(1)物质①和⑤的分子式: ① ⑤ 。
(2)分离方法②和③的名称: ② ③ 。
(3)混合物加入溶液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层液体④通入气体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分离出的苯酚含在 中。
17.(10分)
(1)A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
(2)①的反应类型是 ,③的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18.(12分)
(1)A________ _ B________ _ C_________
D_________ ___ E_______ ______F_______ ____。
(2)化学方程式:
19.(6分)结构简式为: _____ _
20.(10分)
(1) (多选扣分)。
(2)A的结构简式为 。B的核磁共振氢谱上有 个峰。
(3)方法是
21.(10分)
(1)甲 求出A的最简式,乙 求出A的最简式。
(2)最简式为 。
(3) (填是或否),其原因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11/161/c3239126.png)
(1)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
(2)在试管A里加入2mL 1,2一二氯乙烷和5mLl0%的NaOH乙醇溶液,再向试管里加入几小块碎瓷片.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3)用水浴加热试管A里的混合物(其主要生成物仍为卤代烃),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为检验产生的气体,可在试管B中盛放
(10分)某温度时,在2 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1?根据下表中数据,在下图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t/min | X/mol | Y/mol | Z/mol |
0 | 1.00 | 1.00 | 0.00 |
1 | 0.90 | 0.80 | 0.20 |
3 | 0.75 | 0.50 | 0.50 |
5 | 0.65 | 0.30 | 0.70 |
9 | 0.55 | 0.10 | 0.90 |
10 | 0.55 | 0.10 | 0.90 |
14 | 0.55 | 0.10 | 0.90 |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29/0/yew1v2.jpg)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 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________;
?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在该反应达到上述平衡状态时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的物质的量(mol)随时间t(min)变化的曲线1、2、3?如上右图所示?则曲线1、2、3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bb/6/alhrp.jpg)
某温度时,在2 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1)根据下表中数据,在下图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t/min | X/mol | Y/mol | Z/mol |
0 | 1.00 | 1.00 | 0.00 |
1 | 0.90 | 0.80 | 0.20 |
3 | 0.75 | 0.50 | 0.50 |
5 | 0.65 | 0.30 | 0.70 |
9 | 0.55 | 0.10 | 0.90 |
10 | 0.55 | 0.10 | 0.90 |
14 | 0.55 | 0.10 | 0.90 |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 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________;
(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在该反应达到上述平衡状态时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的物质的量(mol)随时间t(min)变化的曲线1、2、3(如上右图所示)则曲线1、2、3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http://thumb.zyjl.cn/pic1/upload/papers/g05/20120921/2012092111485266665829.png)
(2)在试管A里加入2 mL 1,2-二氯乙烷和5mLl0%的NaOH乙醇溶液,再向试管里加入几小块碎瓷片。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
(3)用水浴加热试管A里的混合物(其主要生成物仍为卤代烃),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4)为检验产生的气体,可在试管B中盛放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向反应后试管A中的溶液里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加入几滴AgNO3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 。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202/57/76e269c6.png)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即可得溶液的pH
即可得溶液的pH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202/57/27347d45.png)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202/57/27347d45.png)
由此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于2mol/L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 盐酸 | NaOH溶液 | △t/℃ |
1 | 3.65% | 2.00% | 3.5 |
2 | 3.65% | 4.00% | x |
3 | 7.30% | 8.00% | 14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