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分布规律成因特点纬度地带性主要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热量的差异.即以热量为基础.但又在这一热量带内水分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即与纬线大体平等伸展经度地带性主要是从沿海往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即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也在一定温度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自然带大体上与经线相平等伸展成条带状垂直地带性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在较低的纬度地带.相对高度大的山.垂直自然带最明显.种类也最多非地带性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的影响非地带性分布 [复习指导] 本章的知识是作为自然地理向人文地理过渡的桥梁.是学习人文地理的基础.它是高中自然地理的总结和人文地理的开始.本章首先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开始的.它着重说明生物对整个自然界形成发展的重大影响作用.以及地理环境对生物分布的制约关系.其次生物之间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共同生活.构成生态系统.而组成生态系统的各要素又是相互影响着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势必引起生态系统内部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整个生物圈的变化.因此生态平衡的问题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但又十复杂的问题,人文地理学中的诸多问题的解决都要涉及生态学的内容.并将生态平衡作为讨论问题的起点.如:如何防治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建设的问题.最后.自然带是在前面各章自然地理知识基础上的总结.它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它需要运用各地地理要素窨分布规律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得出综合性规律的结论.为转入人类对自然资源如自然条件的利用改造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复习展开了空间上的"背景".现将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问题说明如下: 本章的知识点.要领比较多.学起来较为枯燥.但我们可以利用示意图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如:池塘的生态系统图可帮助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 本章的生态系统知识点在许多地方都用到了生态学的观点.例如:光合作用.它是绿色植物凭借体内叶绿素吸取太阳能使水裂解.并利用氢离子与CO2植物凭借内叶绿素吸取太阳能使水裂解.并利用氢离子与CO2化合成能量丰富的有机物.同时.游离氧作为副产品被释放到外界环境中.这一过程可以写成下面的反应式: 此外:十分之一法则.化学知识的运用.对我们理解掌握本章知识都起着生要的作用. 生产生活产生的东西含氮.磷的废液和污水大量排入池塘所造成的后果是:塘中的鱼类大量死亡.其原因可从下面的关系式来理解: "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是参照世界各大陆的轮廓绘制的.这种示意图有二个假设条件:一是大陆表面是平坦的.没有高山和盆地,二是海岸线是平直的.没有岛屿.半岛和海湾.因此.在反映自然带方面仅仅只能反映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分布规律.这是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quot;基调".由于大陆轮廓.地形.地表状况的复杂性的影响.而引起的各地热量.水分的变化.因此"理想大陆"状况下的水平自然带分布也就发生了"变形".如山地的影响.水平自然带受到干扰.或被山地的垂直地带性所代替.五.陆地自然带与在世界气候类型的关系第六单元 地图知识[知识要点]一. 地图上的比例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式子表示就是: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达方式: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3734[举报]
(2012?天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沙尘暴的分布,从时间上看沙尘天气有越来越频繁的趋势,并且有季节的差异.在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252次沙尘天气中,发生于2月(农历,以下同)的有59次,3月的有57次,4月的有37次,2~4月共有153次之多,约占全球沙尘天气的61%.
材料二:沙尘暴的形成,除了大风、干旱等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也不能忽视.例如,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人们把采掘药材作为收入的主要途径,过度采挖麻黄、甘草、发菜等,或者采挖多种灌木作为燃料,从而大范围地破坏了植被,长期对草场资源掠夺性利用,盲目增加牲畜的数量,造成草原退化、沙化严重,在农牧交错地带,人口密度增加,土地负荷加重,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导致大量土地沙化.
(1)我国沙尘暴多发生在
(2)沙尘暴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
(3)沙尘暴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4)针对沙尘暴问题,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材料一:我国沙尘暴的分布,从时间上看沙尘天气有越来越频繁的趋势,并且有季节的差异.在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252次沙尘天气中,发生于2月(农历,以下同)的有59次,3月的有57次,4月的有37次,2~4月共有153次之多,约占全球沙尘天气的61%.
材料二:沙尘暴的形成,除了大风、干旱等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也不能忽视.例如,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人们把采掘药材作为收入的主要途径,过度采挖麻黄、甘草、发菜等,或者采挖多种灌木作为燃料,从而大范围地破坏了植被,长期对草场资源掠夺性利用,盲目增加牲畜的数量,造成草原退化、沙化严重,在农牧交错地带,人口密度增加,土地负荷加重,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导致大量土地沙化.
(1)我国沙尘暴多发生在
冬春季
冬春季
(季节).(2)沙尘暴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
华北
华北
地区.(3)沙尘暴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大风、干旱
大风、干旱
,人为原因是植被遭到破坏、草场退化
植被遭到破坏、草场退化
.(4)针对沙尘暴问题,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①加强对大风、干旱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在沙尘暴来临之前,制定有效的应急对策.
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森林、草场的管理.
③禁止过度放牧,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场.
④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植被覆盖率.
⑤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森林、草场的管理.
③禁止过度放牧,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场.
④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植被覆盖率.
⑤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
①加强对大风、干旱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在沙尘暴来临之前,制定有效的应急对策.
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森林、草场的管理.
③禁止过度放牧,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场.
④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植被覆盖率.
⑤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森林、草场的管理.
③禁止过度放牧,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场.
④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植被覆盖率.
⑤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
阅读下面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联系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1)西北地区从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输送到这里的数量很少。其农田、村庄、城市的分布,多呈带状或点状,主要集中在黄河沿岸平原、沙漠边缘的绿洲。以及铁路沿线的工矿区。探究结论:
(1)从东向西植被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饲养的牲畜也由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牧区传统的民居是________,它们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
(3)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西北地区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请你结合材料分析,农田、村庄、城市主要布局在哪些地方?为什么?怎样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西北地区从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
![](http://thumb.zyjl.cn/pic1/upload/papers/c06/20120515/2012051514540220634470.png)
(1)从东向西植被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饲养的牲畜也由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牧区传统的民居是________,它们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
(3)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西北地区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请你结合材料分析,农田、村庄、城市主要布局在哪些地方?为什么?怎样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资料一:威海市地处中纬度(图1),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平均降水量 800多毫米,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
资料二:威海市内没有较大的河流,在各山脉之间发育和分布着各类间歇性河流,河流水源靠季节性降水补给,属季风区雨源型河流.
资料三: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飞速发展,解决好水资源问题成了当务之急.所以,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图2)将对我市经济实现持续发展、减少地下水开采、解决海水倒灌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将产生积极作用.按照山东省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建设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部署,我市每年的调水时间为当年的9月至来年的3月.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404/47/27f4d296.png)
(1)威海与同纬度的山东省西部城市德州比较,在气温上的差异是 ;在降水上的差异是 ;五一期间,威海日落时间是18点40分,德州日落时间是19点04分,这种差异是由于 造成的.
(2)威海市年降水量较多,那么缺水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针对自然原因,提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有哪些? .
(3)大量开采地下水,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结合威海降水季节分配规律,说明向威海调水时间安排在当年的9月至来年的3月这种时间安排的好处?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资料一:威海市地处中纬度(图1),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平均降水量 800多毫米,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
资料二:威海市内没有较大的河流,在各山脉之间发育和分布着各类间歇性河流,河流水源靠季节性降水补给,属季风区雨源型河流.
资料三: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飞速发展,解决好水资源问题成了当务之急.所以,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图2)将对我市经济实现持续发展、减少地下水开采、解决海水倒灌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将产生积极作用.按照山东省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建设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部署,我市每年的调水时间为当年的9月至来年的3月.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404/47/27f4d296.png)
(1)威海与同纬度的山东省西部城市德州比较,在气温上的差异是
(2)威海市年降水量较多,那么缺水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3)大量开采地下水,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阅读材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中游的支流南北对称,一般年份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的锋面雨带,5月份位于南岭一带,使长江南岸各支流进入汛期。6月份,锋面雨带向北移动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北岸支流和干流才开始进入汛期。这种支流的南北分布和雨带自南向北推移的规律,使南岸支流与北岸支流涨水时间错开,加之沿长江地带有洞庭湖、鄱阳湖等众多的湖泊对洪水起着调节作用,干流不致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洪峰,但在1998年夏季,锋面雨带在长江流域时间过长,并且,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南北支流普遍涨水,与上游的洪水同时汇入长江,使干流水量大增,引发了特大洪水。
![](http://thumb.zyjl.cn/pic7/pages/36A1/0015/0330/115f6ea99454de68a286d90a4465c99e/A/Image128.gif)
(1)一般年份,对长江干流水量起天然调节作用的两个因素是: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资料2反映的是________,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3)资料④反映长江含沙量大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为此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
(4)正在建设的长江三峡工程位于长江的________游河段,此处正处________和________两级阶梯交界处。三峡工程竣工后将在________、发电、航运、________、旅游、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效益。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又有一定的规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08/112/37b8c000.png)
(1)据甲图分析,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
(2)据乙图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3)丙图②③⑦三处均为世界人口稠密区,据图分析人口密集的自然原因.
(4)丙图①④⑤⑥处均为世界人口稀疏区,但人口稀少的原因不同,比较:
①的原因是
④的原因是
(5)④所在的大洲主要分布的两大人种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08/112/37b8c000.png)
(1)据甲图分析,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
平原
平原
地区.(2)据乙图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北
北
半球,按高中低纬度来说,又主要分布在中低
中低
纬度.(3)丙图②③⑦三处均为世界人口稠密区,据图分析人口密集的自然原因.
(4)丙图①④⑤⑥处均为世界人口稀疏区,但人口稀少的原因不同,比较:
①的原因是
属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属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④的原因是
属干旱的沙漠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属干旱的沙漠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5)④所在的大洲主要分布的两大人种是
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