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27780[举报]
1.A 2.B 3.D 4.A 5.A 6.B 7.B 8.C 9.D 10.C 11.A 12.C
13.(第一空2分,其余空各1分,共6分)
反应物原子间有电子转移 得 降低 还原 还原
14.(空各2分,共6分)②⑦ ①⑧ ④⑤
15.(方程式各3分,共6分)
(1)CaCO3 + 2H+ = Ca2++ 2H2O + CO2↑
(2)Cu2++ SO42- + Ba2++ 2OH-== Cu(OH)2↓+ BaSO4↓
16.(方程式各3分,共6分)
(1)Na2CO3 + 2HC1 = CO2↑+ H2O + 2NaC1
(2)AgNO3+ HC1 = AgC1↓+ HNO3
17.(每小题各2分,共8分) 略。
18.(空各2分,方程式各3分,共14分)
(1)Na2CO3、BaCl2、AgNO3、HCl
(2)CO32- + 2H+ = CO2↑+ H2O ; Ag+ + C1- = AgC1↓
19.(空各3分,共6分) 7.1 7.3
第二章 参考答案
1.B 2.A 3. B 4. C 5. C 6. D 7. C 8. D 9. C 10.B 11.A 12. A
13.银白; Na2O2; 黄; 软;2Na+2H2O=2NaOH+H2↑;(略);Fe3++3OH-=Fe(OH)3↓;
产生红褐色沉淀。
14.风化; 潮解; Na2CO3; 不变。
15.Na+>K+>Rb+; 还原; Rb、K、Na。
16.HCO3-+H+=H2O+CO2↑; 2OH-+CO2=CO32-+H2O; CO32-+H2O+CO2=2HCO3-
17.(1)ac (2)①FeCl3; 2Fe3++Fe=3Fe2+,防止Fe2+被氧化成Fe3+
②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4Fe(OH)2+O2+2H2O=4Fe(OH)3。
(3)Al(OH)3, Al(OH)3+OH-=AlO2-+2H2O或Al(OH)3+3H+=Al3++3H2O。
第三章 参考答案
16.18.4%
17.
第四章 参考答案
1.D 2.C 3.C 4.C 5.B 6.C 7.C
8.B 9.C 10.D 11.B 12.D 13.D 14.A
15.③④②①; ④③①②; ④③①②; ③②④①; ④③②①;
16.(1) E C D A B H G F
(2)MnO2+4HCl (浓) MnCl2+Cl ↑+2H2O
(3)①除去Cl3中的HCl气体 ②除去Cl2中混有的水蒸气
(4)Cl2+2OH-=Cl-+ClO-+H2O
17.(1)
第五章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5.C 6.B 7.B 8.C 9.C 10.B
11.互为同位素 1:2:3 1:1:1 1:1:1
12.Na2O K2S MgF2 CaCl2
13.(1)A:氧 B:磷 C:硫 D:氯 E:铝
(2) A离子: C原子:
(3) 极性
(4)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并逐渐增多,随NaOH加入又逐渐溶解最终澄清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14.(1)A B
(2) ① Cl2+H2O = H+ + Cl‑ + HClO ② 略 ③ 2K2O2+2CO2=2K2CO3+O2
第六章 参考答案
1.B 2.B 3.D 4.D 5.B 6.A 7.B 8.B 9.C 10.D
11. (1)氧化 (2)还原 (3)
12.(1)①如图配置
②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①溶液褪色 ②溶液褪色 ③有浅黄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
(3)①NaSO3 变质 取待测试样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先滴入足量稀盐酸,再
滴入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该NaSO3 固体变质
②不是浓硫酸 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样,涂白纸不变黑,则证明该溶液不是浓硫酸
13.(1) O2
(2)C + 2H2SO4 (浓) 2SO2 + CO2↑+ 2H2O
(3)CO+ 2H+ CO2↑+
H2O SO2 + Cl2 + 2H2O
4H + + SO+ 2Cl ?
第七章 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B 6.C 7.D 8.A 9.C 10.C 11.C
12. (1)a、c、d、e? (2)浓HNO3、水、块状大理石
13. (1)B装置中导气管长进短出
(2)①Cu + 2H2SO4(浓)CuSO4 + SO2↑+ 2H2O
②反应过程中H2SO4被不断消耗,生成的水逐渐增多,使浓硫酸逐渐变稀,至一定浓度就不再与铜片反应;
③A、D
14.解:⑴ Cu+2H2SO4(浓)CuSO4 +SO2↑+2H2O ⑵Cu H2SO4 CuSO4
6
⑶c(CuSO4)======0.2mol?L-1 答:(略)
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保护环境是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阅读题中的有关内容并选出答案.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少用煤做燃料;
②把工厂的烟囱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 A.①②③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③⑤
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保护环境是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阅读题中的有关内容并选出答案.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少用煤做燃料;②把工厂的烟囱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③⑤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③⑤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14分)随着人类对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视,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
(1)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
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kJ/mol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υ(H2)=__________mol/(L·min)。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 ΔH=-1277 kJ·mol-1
②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
③C(s)+O2(g)=CO(g) ΔH=-110.5 kJ·mol-1
④H2O(g)=H2O(l) ΔH=-44 kJ·mol-1
则,CH3OH(l)+O2(g)=CO(g)+2H2O(l) ΔH=________kJ·mol-1。
(3)2009年10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组装出了自呼吸电池及主动式电堆。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___________,c口通入的物质为___________。
②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工作一段时间后,当外电路中有1.2NA个电子通过时,有 g甲醇参加反应。
(4)在下列选项中与甲醇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该同系物与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羧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试写出一种与D选项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含有苯环的物质_______________。
(1)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
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kJ/mol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υ(H2)=__________mol/(L·min)。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 ΔH=-1277 kJ·mol-1
②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
③C(s)+O2(g)=CO(g) ΔH=-110.5 kJ·mol-1
④H2O(g)=H2O(l) ΔH=-44 kJ·mol-1
则,CH3OH(l)+O2(g)=CO(g)+2H2O(l) ΔH=________kJ·mol-1。
(3)2009年10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组装出了自呼吸电池及主动式电堆。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___________,c口通入的物质为___________。
②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工作一段时间后,当外电路中有1.2NA个电子通过时,有 g甲醇参加反应。
(4)在下列选项中与甲醇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该同系物与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羧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试写出一种与D选项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含有苯环的物质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