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15 (1)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比较并说出.攀钢比宝钢发展钢铁企业的主要优势. (2)从区位因素变化的角度分析.导致攀钢.宝钢减产.限产的主要原因. (3)从地理的角度分析.两家企业如何合作分工才能更好的提高国际竞争力. [选做部分]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11219[举报]

 

一、选择题

1―5 CDADB    6―10 ACBBB    11―15 DDDCB    16―20 AAACB

21―25 BDCBA

二、 非选择题

26.(9分)

   (1)东北―西南走向  半岛地区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于同纬度内陆地区;山东半岛有丘陵和低山分布,山区东南部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3分)

   (2)流量:黄河流量大于海河,但黄河下游流量有减少的趋势;结冰期:海河结冰期比黄河长;含沙量:黄河含沙量大于海河;流速:海河大于黄河;凌汛:黄河有凌汛,海河无。(4分)

   (3)东西高,中间低;西部为山地高原,中间为平原,东部为低山丘陵。(2分)

27.(11分)

   (1)开始时盛行偏南风,天气晴朗(1分);然后出现阴雨天气,气压降低(1分); 随后盛行偏北风,天气晴朗,气温有所降低。(2分)

   (2)C城地处滨海地区及盛行西风带,风能资源丰富;(1分)

这里阴雨天较多,多雾、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能力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2分)

   (3)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草甸位置越高,食草的动物攀爬得也越高,符合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2分)  随着气温的升高还会有:雪线上升,山地冰川融化,面积减少;山地上部发生土壤侵蚀,土层变薄;发源于D山的河流上游在冬春季节水量增加明显,出现新的湖泊(答对两个,即可得2分)

28.(10分)

   (1)降水(2分)  降水多的地区产草量多,降水量少的地区产草量少(1分); 降水多的年份产草量多,降水少的年份产草量少。(1分)

   (2)适当增加牛马的放牧数量(2分),减少绵羊、山羊、骆驼的放牧数量。(2分)

   (若答按照森林草原结构放牧,或增加放牧牲畜数量,得一半的分数)

   (3)不合理(1分)  降水欠年,产草量少,按照常年状况放牧牲畜,会超载放牧(1分),长期会导致土地荒漠化。(1分)

29.(10分)

   (1)附近有铁矿、煤矿、水电站、劳动力成本低。(3分)

   (2)需求量减少; (1分)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1分)

   (3)利用“黄金水道” (1分),利用攀钢的资源优势初炼钢 (1分),利用宝钢的技术优势深加工 (1分),再利用宝钢的品牌优势 (1分)、接近海港的优势出口。(1分)

30.(10分)

   (1)D(2分)

   (2)因为该地为热带地区,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烈,需防晒。 (4分)

   (3)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个性;保护旅游地的自然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宣传等。 (4分)

31.(10分)

   (1)西南地区(2分)

   (2)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地表崎岖;植被覆盖率较低。(4分)

   (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加强法制管理。(4分,答出前两点即可得2分,答出最后一点可得1分)

32.(10分)

   (1)硫氧化物(SO2);氮氧化物(NOx)。 (2分)

   (2)榆树  可以更多的吸附尘埃 (2分);吸收SO2等有害气体 (2分);净化空气效果好(1分)

   (3)节约能源;减轻大气污染;减缓交通压力等。(3分)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能源问题不仅仅是能源本身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生态保护的问题,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发展,如何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示意的是该区域       (一月或七月)等温线分布状况。图中P点与Q点的距离约为          千米,沿线的自然植被以                         为主。

(2)P点至Q点的地形剖面与甲、乙两示意图中的哪一幅基本相符?简要说明理由。

(3)该区域所在国家丰富的能源资源外运选择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比较这种运输方式与铁路运输相比的优势。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_863)《酉阳杂俎》云:“高奴县出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燃灯极明。”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廓、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墨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4)根据材料一,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

(5)建国以来,中国大力发展能源建设,石油工业取得了突出成就。请列出中国改革开放前石油工业的巨大成就,并说明其重大历史意义。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石油“大行于世”的原因。指出石油的广泛使用对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图

  材料三  中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的世界排位表:

土地面积

耕地面积

草地面积

森林面积

淡水面积

45种矿产资源

110位

126位

76位

107位

55位

80位

中国资源利用情况:

能源利用率

每吨煤实

现GDP

矿产资源

回收率

单位产值能耗

机动车耗油

工业用水

重复利率

比发达国家低10%

世界平均水

平的30%

比国外先进

水平低20%

世界平均

水平的两倍

比欧洲高25%

比日本高20%

比国外低

15%—25%

材料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按照中央要求,2007年节能降耗减排目标仍然是单位GDP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

   (7)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经济问题?

(8)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资源?

(9)根据材料四,从国家职能的角度,说明国家在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耕地面积之比。
(1)图中铁路M的名称是什么?2005年10月15日该铁路全线铺通,已经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试结
    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该铁路通车后将对西藏的社会经济带来哪些影响(至少说出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和印度两国人口压力较大的是 ,并说明判断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孟加拉国洪涝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京沪高速客运铁路示意图

材料二 京沪高速客运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也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预计2010年投入运营。
材料三 国家拟建的第二条进藏铁路川藏铁路建设项目2011年才能开工,从中铁二院了解到,川藏铁路起于成都,经蒲江、雅安、康定、理塘、左贡、波密、林芝到拉萨,全长1629公里。建成后从成都市区坐火车到蒲江只需半个小时,全线贯通后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
材料四  1961年至1990年成都与上海有关气象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成都
平均气温(℃)
5.5
7.2
11.6
16.5
21.0
23.5
25.2
24.9
21.0
16.9
11.8
7.1
日均日照(h)
2.2
2.1
3.1
3.8
4.2
4.3
4.8
5.3
2.7
2.1
2.0
1.9
上海
平均气温(℃)
3.7
4.6
8.5
14.2
19.2
23.4
27.8
27.7
23.6
19.3
12.4
6.1
日均日照(h)
4.4
4.2
4.5
5.1
5.6
5.4
7.5
7.8
5.4
5.2
5.0
4.8
材料五 “天府”在人们的印象中是“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谨”。2008年2月,由《中国国家地理》举办的“新天府”的评选中,成都平原排名榜首,从而把“天府”的称号持守了2300多年。
(1)京沪高速铁路线路较为平直,分析该铁路平直的原因。(6分)
(2)不考虑地形因素影响,沿京沪高速客运铁路自南向北土地生产力如何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3)川藏铁路穿过的藏南谷地,是西藏种植业相对集中的地区,试分析其自然优势。(6分)
(4)有专家认为,四川盆地气候表现出一定的海洋性特征。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简析成都气温年较差比上海小的原因。(6分)
(5)结合材料五,简述成都平原能把“天府”的称号持守了2300多年的原因。(8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华盛顿举行。二十国集团发表的宣言强调,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面临严重挑战之际,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垒球增长,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领导人一致认为,通过建立持续的伙伴关系,坚持合作和多边主义,我们将克服面临的挑战,恢复世界经济稳定和繁荣。

    材料一:我国菜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下左图)

    材料二:我国2006年吉林和广东两省单位GIP能源消耗统计资料(其中单位GDP能耗一各种能源消耗总量<换算为吨标准煤计算>/GDP;单位GDP电耗一全社会耗电总量/GDP)(上右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该生产模式与单纯输山煤炭相比,主要的优势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别比较吉林和广东单位GDP电耗与单位GDP能耗的高低,并简要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材料三  当30年代的沙尘暴和太萧条使人们感到绝望时,她(美国106岁的女选民)看到一个国家用新政、新的就业机会以及对新目标的共同追求战胜恐慌。是的,我们能做到。

    当炸弹袭击了我们的港口、独裁专制威胁到全世界,她见证了一代美国人的伟大崛起,见证了一个民族国家获得拯救。是的,我们能做到。

    一一奥巴马胜选演说

材料四  1932—1934年,政府投入180亿美元修了13000个运动场、1000个机场、800个医院、2500所学校、100个水电站、20万亩国家公园、种了2亿棵树。 

    ——《美国简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30年代的大萧条”出现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这次“大萧条”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1929~E---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现象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

(5)黑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奥巴马和美国历史上的伟大总统富兰兜林·罗斯福上任时一样都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你认为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对奥巴马政府恢复经济的稳定与繁荣有何启示?

    材料五  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和国内经济明显放缓的大背景下,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8日召开,“保增长、促发展”成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突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6)谈谈材料五中,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7)结合材料五,运用经济常识说明为什么要“突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5分)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同理,某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赖于该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优化与升级.这种产业或行业的优化与升级有一定的规律,“雁行模式”是揭示这种规律的一种模型。它是指作为“雁头”的领先地区,在发展新型行业的同时.将本地区的传统行业逐步转移到“两翼”相对落后地区,实现“雁头”和“两翼”各自行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我国东部基地区是图内综合宾力较强.制造业较发达的区域。十多年来,甲市作为“雁头”,带动了作为“两翼”的乙、丙两市制造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1.下表显示,在三市的主导行业中,产值比重均持续上升的行业是____业,持续下降的行业是___业。这一现象说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该地区的_____密集型行业比重在持续上升,而____密集型行业比重在持续下降。   

我国东部某地区制造业主导行业(比重高于6%)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变化

2.表格显示的甲市某一主导行业比重下降,而乙、丙两市相同行业比重上升,反映了该行业由甲市向另两市进行的转移。以钢铁工业为例,甲市由l998年的第四层次,下降到2002年、2006年的第五层次;而接受转移的乙市1998年、2002年未进入主导行业.2006年上升到第四层次。读表,再找出一个由甲市转移到乙市或丙市的主导行业,并说明依据。

转移的行业是_______ 。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行模式”认为,当“雁头”率先进行行业结构升级时,“雁头”与“两翼”之间的行业结构差异扩大;当“两翼”跟随“雁头”进行行业升级后,它们之间的行业结构差异则随之缩小。下图显示。该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度的变化过程呈现_____特点。其中,1998年至2004年期闻的制造业结构相似度变化趋势表明,这一时期,甲市率先进行_____,甲市与乙,丙两市行业结构差异______。

4.图中2004年到2006年该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度的变化趋势,既体现了该地区行业结构调整的台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雷同的现象.如果这一现象加剧,会产生哪些问题?结台所学知识.对此提出改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