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6.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一次活动中做了以下实验: (1)用伏特表和安培表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中通过改变滑线变阻器电阻的大小.测量并记录多组路端电压和相应的电流值如下表所示(实验过程中读数和记录环节都没有出错).实验结果与预想的不一致.由表中数据可判断他们所连接的电路可能是图15中的 (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U/V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097910[举报]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一次活动中做了以下实验:
(1)用伏特表和安培表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通过改变滑线变阻器电阻的大小,测量并记录多组路端电压和相应的电流值如下表所示(实验过程中读数和记录环节都没有出错),实验结果与预想的不一致,由表中数据可判断他们所连接的电路可能是图15中的 (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2)用如图中的电阻箱、电流表、开关和若干条导线测量一个表盘刻度和数字都模糊不清的多用表内的电池的电动势.
①用笔事线代替导线将图16中的器材连接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路.
②实验步骤如下表所示,请在空格中补充完整实验步骤中的相关内容.
第一步:连接好电路, ,闭合开关S.
第二步: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并读出其值(如R1、R2)和相应的电流表读数(如I1、I2).
第三步:求得电池的电动势为:E= (用R1、R2、I1、I2表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用伏特表和安培表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通过改变滑线变阻器电阻的大小,测量并记录多组路端电压和相应的电流值如下表所示(实验过程中读数和记录环节都没有出错),实验结果与预想的不一致,由表中数据可判断他们所连接的电路可能是图15中的
U/V | 0.60 | 0.70 | 0.80 | 0.90 | 1.0 | 1.1 |
I/A | 0.18 | 0.21 | 0.25 | 0.28 | 0.30 | 0.33 |
(2)用如图中的电阻箱、电流表、开关和若干条导线测量一个表盘刻度和数字都模糊不清的多用表内的电池的电动势.
①用笔事线代替导线将图16中的器材连接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路.
②实验步骤如下表所示,请在空格中补充完整实验步骤中的相关内容.
第一步:连接好电路,
第二步: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并读出其值(如R1、R2)和相应的电流表读数(如I1、I2).
第三步:求得电池的电动势为:E=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一次活动中做了以下实验:
(1)用伏特表和安培表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通过改变滑线变阻器电阻的大小,测量并记录多组路端电压和相应的电流值如下表所示(实验过程中读数和记录环节都没有出错),实验结果与预想的不一致,由表中数据可判断他们所连接的电路可能是图15中的______(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2)用如图中的电阻箱、电流表、开关和若干条导线测量一个表盘刻度和数字都模糊不清的多用表内的电池的电动势.
①用笔事线代替导线将图16中的器材连接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路.
②实验步骤如下表所示,请在空格中补充完整实验步骤中的相关内容.
第一步:连接好电路,______,闭合开关S.
第二步: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并读出其值(如R1、R2)和相应的电流表读数(如I1、I2).
第三步:求得电池的电动势为:E=______(用R1、R2、I1、I2表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用伏特表和安培表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通过改变滑线变阻器电阻的大小,测量并记录多组路端电压和相应的电流值如下表所示(实验过程中读数和记录环节都没有出错),实验结果与预想的不一致,由表中数据可判断他们所连接的电路可能是图15中的______(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U/V | 0.60 | 0.70 | 0.80 | 0.90 | 1.0 | 1.1 |
I/A | 0.18 | 0.21 | 0.25 | 0.28 | 0.30 | 0.33 |
(2)用如图中的电阻箱、电流表、开关和若干条导线测量一个表盘刻度和数字都模糊不清的多用表内的电池的电动势.
①用笔事线代替导线将图16中的器材连接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路.
②实验步骤如下表所示,请在空格中补充完整实验步骤中的相关内容.
第一步:连接好电路,______,闭合开关S.
第二步: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并读出其值(如R1、R2)和相应的电流表读数(如I1、I2).
第三步:求得电池的电动势为:E=______(用R1、R2、I1、I2表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中,小红提出如下问题:“电梯上升过程中有什么运动规律?”小明同学决定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
小明选择了台秤、钩码和停表等仪器进行实验,经过多次仔细的观察和测量,他探究出了电梯上升过程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v-t图象),如图所示.
下面是小明的某次实验情况:他将台秤水平放置在电梯内,并把一质量m=0.5kg的钩码放在台秤的托盘上,电梯从第一层开始启动经过不间断地运行,最后停在最高层.在整个过程中,他记录下了台秤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示数,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但由于疏忽,小明没有记录下13.0~19.0s 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请通过分析或计算解答下列问题:(设在每个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都是稳定的,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请你根据v-t图象及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在0~3.0s、3.0~13.0s、13.0~19.0s时间段内,电梯内的钩码所处的超、失重状态,并将判断的结果填入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2)在0~3.0s内,钩码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3)v-t图象中电梯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是多少?
(4)电梯在13.0~19.0s 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应该是多少?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小明选择了台秤、钩码和停表等仪器进行实验,经过多次仔细的观察和测量,他探究出了电梯上升过程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v-t图象),如图所示.
下面是小明的某次实验情况:他将台秤水平放置在电梯内,并把一质量m=0.5kg的钩码放在台秤的托盘上,电梯从第一层开始启动经过不间断地运行,最后停在最高层.在整个过程中,他记录下了台秤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示数,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但由于疏忽,小明没有记录下13.0~19.0s 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请通过分析或计算解答下列问题:(设在每个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都是稳定的,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请你根据v-t图象及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在0~3.0s、3.0~13.0s、13.0~19.0s时间段内,电梯内的钩码所处的超、失重状态,并将判断的结果填入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2)在0~3.0s内,钩码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3)v-t图象中电梯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是多少?
(4)电梯在13.0~19.0s 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应该是多少?
时间(s) | 台秤示数(N) | 钩码超、失重判断 |
电梯启动前 | 5.0 | |
0~3.0 | 5.8 | |
3.0~13.0 | 5.0 | |
13.0~19.0 | ? | |
19.0以后 | 5.0 |
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中,小红提出如下问题:“电梯上升过程中有什么运动规律?”小明同学决定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
小明选择了台秤、钩码和停表等仪器进行实验,经过多次仔细的观察和测量,他探究出了电梯上升过程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v-t图象),如图所示.
下面是小明的某次实验情况:他将台秤水平放置在电梯内,并把一质量m=0.5kg的钩码放在台秤的托盘上,电梯从第一层开始启动经过不间断地运行,最后停在最高层.在整个过程中,他记录下了台秤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示数,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但由于疏忽,小明没有记录下13.0~19.0s 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请通过分析或计算解答下列问题:(设在每个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都是稳定的,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请你根据v-t图象及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在0~3.0s、3.0~13.0s、13.0~19.0s时间段内,电梯内的钩码所处的超、失重状态,并将判断的结果填入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2)在0~3.0s内,钩码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3)v-t图象中电梯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是多少?
(4)电梯在13.0~19.0s 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应该是多少?
时间(s) | 台秤示数(N) | 钩码超、失重判断 |
电梯启动前 | 5.0 | |
0~3.0 | 5.8 | |
3.0~13.0 | 5.0 | |
13.0~19.0 | ? | |
19.0以后 | 5.0 |
在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中,一同学利用下列器材设计并完成了“探究导体阻值与长度的关系”的实验.
电压表 量程3 V 内阻约为900 Ω
电压表 量程10 V 内阻约为3 kΩ
电流表 量程60 mA 内阻约为5 Ω
电源E1 电动势1.5 V 内阻约为0.2 Ω
电源E2 电动势4.5 V 内阻约为0.4 Ω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 Ω)、粗细均匀的同种电阻丝、开关、导线和刻度尺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选取图中器材,按示意图连接电路
B.用伏安法测定电阻丝的阻值R
C.用刻度尺测出电阻丝的长度L
D.依次减小电阻丝的长度,保持电路其他部分不变,重复步骤B、C
E.处理数据,根据下列测量结果,找出电阻丝阻值与长度的关系
L(m) |
0.995 6 |
0.804 9 |
0.598 1 |
0.402 1 |
0.195 8 |
R(Ω) |
104.8 |
85.3 |
65.2 |
46.6 |
27.1 |
为使实验尽可能准确,请你对上述步骤中画线处加以改进.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