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法是:在滑块上安装一遮光板.把滑块放在水平放置的气垫导轨上.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与钩码相连.连接好1.2两个光电门.在图示位置释放滑块后.光电计时器记录下滑块上的遮光板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已知滑块质量为M.钩码质量为m.两光电门间距为S.遮光板宽度为L.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095365[举报]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有交流(频率为50Hz)和直流两种输出.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拖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的痕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一同学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A.用天平测量出重锤的质量;
B.按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C.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上;
D.先接通电源,后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打出一条纸带;
E.换用纸带,重复步骤D;
F.选取合适的纸带;
G.测量所选纸带上某些点之间的距离;
H.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指出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一个步骤是
(2)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的加速度数值.这位同学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A点为打下的第一个点,0、1、2、3、4、5、6为连续的计数点,现测得s1、s2、s3、s4、s5、s6分别为4.03cm、4.42cm、4.80cm、5.18cm、5.57cm、5.95cm,请你根据这条纸带推算此落体过程的加速度a为
(3)某同学根据第(2)问求得的加速度数值计算重力势能的变化量△EP,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定律,试分析其合理性.(判断并说明理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一同学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A.用天平测量出重锤的质量;
B.按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C.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上;
D.先接通电源,后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打出一条纸带;
E.换用纸带,重复步骤D;
F.选取合适的纸带;
G.测量所选纸带上某些点之间的距离;
H.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指出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一个步骤是
A
A
;操作不恰当的一个步骤是C
C
.(2)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的加速度数值.这位同学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A点为打下的第一个点,0、1、2、3、4、5、6为连续的计数点,现测得s1、s2、s3、s4、s5、s6分别为4.03cm、4.42cm、4.80cm、5.18cm、5.57cm、5.95cm,请你根据这条纸带推算此落体过程的加速度a为
9.58
9.58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根据第(2)问求得的加速度数值计算重力势能的变化量△EP,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定律,试分析其合理性.(判断并说明理由)
(1)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 可以做力学中的一些实验,已知交流 电的频率为f,小车质量为M,钩码 质量为m.
①如果利用它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 力、质量的关系时,为使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要使细线的拉力等于钩码的总重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M______ m(填“大于”、“远大于”、“小于”或“远小于”)
②在满足了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的条件下,且使细线的拉力等于钩码的 总重量,如果利用它来探究外力做功与动能的关系时得到的纸带如图2所示.O为小车开始 运动打下的第一点,A、B、C为过程中的三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 没有标出,有关数据如图所示,要探究小车运动的动能定理,要满足一个怎样的关系式______ (用题中的字母符号表示)
③如果利用此装置来验证小车与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时为尽可能消除摩擦力 对小车的影响:则小车质量和钩码的质量关系应该满足M______m (填“大于”、“远大于”、“小于”或“远小于”)
(2)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3乙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动势E=4V. 实验要求获得多组数据,且金属丝上所加的电压须从零开始.
①某同学先用多用电表粗测该金属丝的电阻.用已经调好零且选择开关指向欧姆挡“X 10“档位的多用电表测量,发现指针的偏转角度太大,这时他应将选择开关换成欧姆挡的档位(选填“x1OO”或“X1”),然后进行______,再次测量电阻丝的阻值,其表盘及指针所指位置如图3甲所示,则此段电阻丝的电阻为______Ω_.
②请根据图乙的电路图,在图3丙图中完成连线.
③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______(选填“闭合“或“断开”)状态;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______端(选填“a”或“b”);为使电压表示数增大,P应由中点向______端滑动(选填“a”或“b”).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 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在重锤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痕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同时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1)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当的步骤,将其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行内,并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的数值,如图乙所示,根据打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连续的五个点A,B,C,D,E,测出A距起始点O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根据这些条件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____。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同时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1)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当的步骤,将其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行内,并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的数值,如图乙所示,根据打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连续的五个点A,B,C,D,E,测出A距起始点O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根据这些条件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____。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小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重锤动能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重锤下落的过程中存在阻力作用,可以通过该实验装置测阻力的大小,若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公认的较准确的值为g,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试用这些物理量和图乙纸带上的数据符号表示出重锤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F=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 可以做力学中的一些实验,已知交流 电的频率为f,小车质量为M,钩码 质量为m.
①如果利用它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 力、质量的关系时,为使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要使细线的拉力等于钩码的总重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M______ m(填“大于”、“远大于”、“小于”或“远小于”)
②在满足了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的条件下,且使细线的拉力等于钩码的 总重量,如果利用它来探究外力做功与动能的关系时得到的纸带如图2所示.O为小车开始 运动打下的第一点,A、B、C为过程中的三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 没有标出,有关数据如图所示,要探究小车运动的动能定理,要满足一个怎样的关系式______ (用题中的字母符号表示)
③如果利用此装置来验证小车与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时为尽可能消除摩擦力 对小车的影响:则小车质量和钩码的质量关系应该满足M______m (填“大于”、“远大于”、“小于”或“远小于”)
(2)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3乙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动势E=4V. 实验要求获得多组数据,且金属丝上所加的电压须从零开始.
①某同学先用多用电表粗测该金属丝的电阻.用已经调好零且选择开关指向欧姆挡“X 10“档位的多用电表测量,发现指针的偏转角度太大,这时他应将选择开关换成欧姆挡的档位(选填“x1OO”或“X1”),然后进行______,再次测量电阻丝的阻值,其表盘及指针所指位置如图3甲所示,则此段电阻丝的电阻为______Ω_.
②请根据图乙的电路图,在图3丙图中完成连线.
③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______(选填“闭合“或“断开”)状态;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______端(选填“a”或“b”);为使电压表示数增大,P应由中点向______端滑动(选填“a”或“b”).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如果利用它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 力、质量的关系时,为使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要使细线的拉力等于钩码的总重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M______ m(填“大于”、“远大于”、“小于”或“远小于”)
②在满足了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的条件下,且使细线的拉力等于钩码的 总重量,如果利用它来探究外力做功与动能的关系时得到的纸带如图2所示.O为小车开始 运动打下的第一点,A、B、C为过程中的三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 没有标出,有关数据如图所示,要探究小车运动的动能定理,要满足一个怎样的关系式______ (用题中的字母符号表示)
③如果利用此装置来验证小车与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时为尽可能消除摩擦力 对小车的影响:则小车质量和钩码的质量关系应该满足M______m (填“大于”、“远大于”、“小于”或“远小于”)
(2)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3乙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动势E=4V. 实验要求获得多组数据,且金属丝上所加的电压须从零开始.
①某同学先用多用电表粗测该金属丝的电阻.用已经调好零且选择开关指向欧姆挡“X 10“档位的多用电表测量,发现指针的偏转角度太大,这时他应将选择开关换成欧姆挡的档位(选填“x1OO”或“X1”),然后进行______,再次测量电阻丝的阻值,其表盘及指针所指位置如图3甲所示,则此段电阻丝的电阻为______Ω_.
②请根据图乙的电路图,在图3丙图中完成连线.
③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______(选填“闭合“或“断开”)状态;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______端(选填“a”或“b”);为使电压表示数增大,P应由中点向______端滑动(选填“a”或“b”).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 可以做力学中的一些实验,已知交流 电的频率为f,小车质量为M,钩码 质量为m.
①如果利用它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 力、质量的关系时,为使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要使细线的拉力等于钩码的总重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M______ m(填“大于”、“远大于”、“小于”或“远小于”)
②在满足了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的条件下,且使细线的拉力等于钩码的 总重量,如果利用它来探究外力做功与动能的关系时得到的纸带如图2所示.O为小车开始 运动打下的第一点,A、B、C为过程中的三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 没有标出,有关数据如图所示,要探究小车运动的动能定理,要满足一个怎样的关系式______ (用题中的字母符号表示)
③如果利用此装置来验证小车与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时为尽可能消除摩擦力 对小车的影响:则小车质量和钩码的质量关系应该满足M______m (填“大于”、“远大于”、“小于”或“远小于”)
(2)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3乙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动势E=4V. 实验要求获得多组数据,且金属丝上所加的电压须从零开始.
①某同学先用多用电表粗测该金属丝的电阻.用已经调好零且选择开关指向欧姆挡“X 10“档位的多用电表测量,发现指针的偏转角度太大,这时他应将选择开关换成欧姆挡的档位(选填“x1OO”或“X1”),然后进行______,再次测量电阻丝的阻值,其表盘及指针所指位置如图3甲所示,则此段电阻丝的电阻为______Ω_.
②请根据图乙的电路图,在图3丙图中完成连线.
③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______(选填“闭合“或“断开”)状态;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______端(选填“a”或“b”);为使电压表示数增大,P应由中点向______端滑动(选填“a”或“b”).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如果利用它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 力、质量的关系时,为使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要使细线的拉力等于钩码的总重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M______ m(填“大于”、“远大于”、“小于”或“远小于”)
②在满足了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的条件下,且使细线的拉力等于钩码的 总重量,如果利用它来探究外力做功与动能的关系时得到的纸带如图2所示.O为小车开始 运动打下的第一点,A、B、C为过程中的三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 没有标出,有关数据如图所示,要探究小车运动的动能定理,要满足一个怎样的关系式______ (用题中的字母符号表示)
③如果利用此装置来验证小车与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时为尽可能消除摩擦力 对小车的影响:则小车质量和钩码的质量关系应该满足M______m (填“大于”、“远大于”、“小于”或“远小于”)
(2)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3乙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动势E=4V. 实验要求获得多组数据,且金属丝上所加的电压须从零开始.
①某同学先用多用电表粗测该金属丝的电阻.用已经调好零且选择开关指向欧姆挡“X 10“档位的多用电表测量,发现指针的偏转角度太大,这时他应将选择开关换成欧姆挡的档位(选填“x1OO”或“X1”),然后进行______,再次测量电阻丝的阻值,其表盘及指针所指位置如图3甲所示,则此段电阻丝的电阻为______Ω_.
②请根据图乙的电路图,在图3丙图中完成连线.
③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______(选填“闭合“或“断开”)状态;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______端(选填“a”或“b”);为使电压表示数增大,P应由中点向______端滑动(选填“a”或“b”).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