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094452[举报]
电流表A1(量程40mA、内阻r1=10Ω)
电流表A2(量程100mA、内阻约为3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l0Ω
定值电阻R0(R0=100Ω)
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可忽略)
开关、导线若干
(1)某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丙所示,其中a处应选用电流表
(2)关于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选用分压式连接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为了确保电流表使用安全
B.能减少电能的损耗
C.为了实现多次测量,减小误差
D.待测电阻RX的阻值比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大得多
(3)某次测量时A1、A2的读数分别为I1、I2.则RX=
I1(R0+r1) |
I2-I1 |
I1(R0+r1) |
I2-I1 |
(9分)欧姆表内部含有电源,某同学利用下列实验器材测量欧姆表的内阻和内部电源的电动势,实验器材的规格如下:
电流表A1(量程为200μA,内阻为300)
电流表A2(量程为300 mA,内阻约为5)
定值电阻R0(阻值为9700 )
滑动变阻器R(0~50)
开关和若干导线
(1)根据以上实验器材,把本实验的电路原理图画在下面的虚线方框中。
(2)利用上述实验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读出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为I1和I2.多次改变滑动触头的位置,得到如下实验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I2-I1图线。
I1(μA) | 120 | 125 | 130 | 135 | 140 | 145 |
I2(mA) | 20.0 | 16.7 | 13.2 | 10.0 | 6.7 | 3.3 |
(4)若把该欧姆表红黑表笔短接,通过欧姆表的电流大小为____A.(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电流表A1(量程为200μA,内阻为300)
电流表A2(量程为300 mA,内阻约为5)
定值电阻R0(阻值为9700 )
滑动变阻器R(0~50)
开关和若干导线
(1)根据以上实验器材,把本实验的电路原理图画在下面的虚线方框中。
(2)利用上述实验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读出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为I1和I2.多次改变滑动触头的位置,得到如下实验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I2-I1图线。
I1(μA) | 120 | 125 | 130 | 135 | 140 | 145 |
I2(mA) | 20.0 | 16.7 | 13.2 | 10.0 | 6.7 | 3.3 |
(4)若把该欧姆表红黑表笔短接,通过欧姆表的电流大小为____A.(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①待测线圈L,阻值约为5 Ω
②电流表A1:量程0.6 A,内阻约为0.5 Ω
③电流表A2:量程3 A,内阻约为0.1 Ω
④电压表V1:量程3 V,内阻约为6 kΩ
⑤电压表V2:量程15 V,内阻约为30 kΩ
⑥滑动变阻器R1:阻值为0—10 Ω
⑦滑动变阻器R2:阻值为0—1 kΩ
⑧电池E:电动势4 V,内阻很小
⑨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1)实验中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___(填代号);
(2)根据绘出的电路图,将答题纸图中实物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成实验电路;
(3)某实验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图连接好实验电路;
②闭合开关S2、S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适当位置,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稳定后的示数I1、U1;
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适当位置,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稳定后的示数I2、U2,重复三次;
④先断开开关S1,再断开开关S2,拆除实验装置,整理好器材。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一处错误,请你指出该处错误并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理论上分析,本实验电路测出L的阻值__________真实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A.待测太阳能电池:电动势约为3.0V,内阻约为2.0Ω
B.电流表A1:量程10mA,内阻r1=100Ω
C.电流表A2:量程500mA,内阻r约为1.0Ω
D.定值电阻R1=20Ω
E.定值电阻R2=200Ω
F.滑动变阻器R0:阻值变化范围0~50Ω(额定电流0.5A)
G.电键S一个,导线若干.
①为了准确地测量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根据以上器材,选出合适的仪器,帮该同学设计一个实验原理图,并在方框中画出实验原理图,同时在图中标出所选仪器的符号;
②根据设计的实验原理图,选择好正确的仪器,并进行了正确操作,其中有两次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测得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I′1和I′2,则由此两组数据得出所测电源的电动势E=
(I2I′1-I′2I1)(R2+r1) |
I1+I2-I′1-I′2 |
(I2I′1-I′2I1)(R2+r1) |
I1+I2-I′1-I′2 |
(I′1-I1)(R2+r1) |
I1+I2-I′1-I′2 |
(I′1-I1)(R2+r1) |
I1+I2-I′1-I′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