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47摩擦力/N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081010[举报]
我们经常能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情景:站在悬崖下的人仰头望着生长在崖间的树,把手中的长绳抛向树干,由于绳端系着一块石头,所以绳便绕着树干缠了几圈,然后那人攀着长绳就上了崖顶.
(1)请你就此人攀着绳子向上而绳却不滑落下来提出一个和摩擦力有关的问题.______.
(2)小辉同学认为绳在不被拉断的前提下,能够承受的拉力F与绳子缠绕的圈数n会有某种关系,即如果绳子绕树3圈就可让一个质量为30kg的少年攀绳向上而不滑落,那么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要通过此绳向上,绳子所绕圈数n就要大于3.于是他设计并做了实验.实验原理见图,图中每个钩码重为1.96N,在测力器一端施加向下的力,在使钩码静止时,从测力器上获得读数.下表是实验数据的记录.
圈数n | 0.5 | 1.5 | 2.5 | 3.5 | 4.5 | 5.5 | ||
钩码、 金属棒、 棉线 | 1个 钩码 | 测力计读数/N | 1.111 | 0.344 | 0.153 | 0.059 | 0.057 | 0.057 |
摩擦力/N | 0.849 | 1.616 | X | 1.901 | 1.903 | 1.903 | ||
2个 钩码 | 测力计读数/N | 2.242 | 0.682 | 0.312 | 0.061 | 0.043 | 0.043 | |
摩擦力/N | 1.678 | 3.238 | 3.608 | 3.859 | 3.877 | 3.877 | ||
钩码、 塑料棒、棉线 | 1个 钩码 | 测力计读数/N | 0.862 | 0.263 | 0.119 | 0.071 | 0.047 | 0.047 |
摩擦力/N | 1.098 | 1.697 | 1.841 | 1.889 | 1.913 | 1.913 | ||
2个 钩码 | 测力计读数/N | 1.736 | 0.535 | 0.228 | 0.071 | 0.047 | 0.047 | |
摩擦力/N | 2.184 | 3.385 | 3.692 | 3.849 | 3.873 | 3.873 |
(b)从以上的数据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我们经常能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情景:站在悬崖下的人仰头望着生长在崖间的树,把手中的长绳抛向树干,由于绳端系着一块石头,所以绳便绕着树干缠了几圈,然后那人攀着长绳就上了崖顶。
(1)请你就此人攀着绳子向上而绳却不滑落下来提出一个和摩擦力有关的问题。
。
(2)小辉同学认为绳在不被拉断的前提下,能够承受的拉力F与绳子缠绕的圈数n会有某种关系,即如果绳子绕树3圈就可让一个质量为30kg的少年攀绳向上而不滑落,那么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要通过此绳向上,绳子所绕圈数n就要大于3。于是他设计并做了实验。实验原理见图,图中每个钩码重为1.96N,在测力器一端施加向下的力,在使钩码静止时,从测力器上获得读数。下表是实验数据的记录。
(a)表中X处的值为 。
(b)从以上的数据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请你就此人攀着绳子向上而绳却不滑落下来提出一个和摩擦力有关的问题。
。
(2)小辉同学认为绳在不被拉断的前提下,能够承受的拉力F与绳子缠绕的圈数n会有某种关系,即如果绳子绕树3圈就可让一个质量为30kg的少年攀绳向上而不滑落,那么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要通过此绳向上,绳子所绕圈数n就要大于3。于是他设计并做了实验。实验原理见图,图中每个钩码重为1.96N,在测力器一端施加向下的力,在使钩码静止时,从测力器上获得读数。下表是实验数据的记录。
圈数n | 0.5 | 1.5 | 2.5 | 3.5 | 4.5 | 5.5 | ||
钩码、 金属棒、 棉线 | 1个 钩码 | 测力计读数/N | 1.111 | 0.344 | 0.153 | 0.059 | 0.057 | 0.057 |
摩擦力/N | 0.849 | 1.616 | X | 1.901 | 1.903 | 1.903 | ||
2个 钩码 | 测力计读数/N | 2.242 | 0.682 | 0.312 | 0.061 | 0.043 | 0.043 | |
摩擦力/N | 1.678 | 3.238 | 3.608 | 3.859 | 3.877 | 3.877 | ||
钩码、 塑料棒、棉线 | 1个 钩码 | 测力计读数/N | 0.862 | 0.263 | 0.119 | 0.071 | 0.047 | 0.047 |
摩擦力/N | 1.098 | 1.697 | 1.841 | 1.889 | 1.913 | 1.913 | ||
2个 钩码 | 测力计读数/N | 1.736 | 0.535 | 0.228 | 0.071 | 0.047 | 0.047 | |
摩擦力/N | 2.184 | 3.385 | 3.692 | 3.849 | 3.873 | 3.873 |
(b)从以上的数据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我们经常能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情景:站在悬崖下的人仰头望着生长在崖间的树,把手中的长绳抛向树干,由于绳端系着一块石头,所以绳便绕着树干缠了几圈,然后那人攀着长绳就上了崖顶.
(1)请你就此人攀着绳子向上而绳却不滑落下来提出一个和摩擦力有关的问题.______.
(2)小辉同学认为绳在不被拉断的前提下,能够承受的拉力F与绳子缠绕的圈数n会有某种关系,即如果绳子绕树3圈就可让一个质量为30kg的少年攀绳向上而不滑落,那么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要通过此绳向上,绳子所绕圈数n就要大于3.于是他设计并做了实验.实验原理见图,图中每个钩码重为1.96N,在测力器一端施加向下的力,在使钩码静止时,从测力器上获得读数.下表是实验数据的记录.
(a)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
(b)从以上的数据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请你就此人攀着绳子向上而绳却不滑落下来提出一个和摩擦力有关的问题.______.
(2)小辉同学认为绳在不被拉断的前提下,能够承受的拉力F与绳子缠绕的圈数n会有某种关系,即如果绳子绕树3圈就可让一个质量为30kg的少年攀绳向上而不滑落,那么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要通过此绳向上,绳子所绕圈数n就要大于3.于是他设计并做了实验.实验原理见图,图中每个钩码重为1.96N,在测力器一端施加向下的力,在使钩码静止时,从测力器上获得读数.下表是实验数据的记录.
圈数n | 0.5 | 1.5 | 2.5 | 3.5 | 4.5 | 5.5 | ||
钩码、 金属棒、 棉线 | 1个 钩码 | 测力计读数/N | 1.111 | 0.344 | 0.153 | 0.059 | 0.057 | 0.057 |
摩擦力/N | 0.849 | 1.616 | X | 1.901 | 1.903 | 1.903 | ||
2个 钩码 | 测力计读数/N | 2.242 | 0.682 | 0.312 | 0.061 | 0.043 | 0.043 | |
摩擦力/N | 1.678 | 3.238 | 3.608 | 3.859 | 3.877 | 3.877 | ||
钩码、 塑料棒、棉线 | 1个 钩码 | 测力计读数/N | 0.862 | 0.263 | 0.119 | 0.071 | 0.047 | 0.047 |
摩擦力/N | 1.098 | 1.697 | 1.841 | 1.889 | 1.913 | 1.913 | ||
2个 钩码 | 测力计读数/N | 1.736 | 0.535 | 0.228 | 0.071 | 0.047 | 0.047 | |
摩擦力/N | 2.184 | 3.385 | 3.692 | 3.849 | 3.873 | 3.873 |
(b)从以上的数据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我们经常能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情景:站在悬崖下的人仰头望着生长在崖间的树,把手中的长绳抛向树干,由于绳端系着一块石头,所以绳便绕着树干缠了几圈,然后那人攀着长绳就上了崖顶.
(1)请你就此人攀着绳子向上而绳却不滑落下来提出一个和摩擦力有关的问题. .
(2)小辉同学认为绳在不被拉断的前提下,能够承受的拉力F与绳子缠绕的圈数n会有某种关系,即如果绳子绕树3圈就可让一个质量为30kg的少年攀绳向上而不滑落,那么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要通过此绳向上,绳子所绕圈数n就要大于3.于是他设计并做了实验.实验原理见图,图中每个钩码重为1.96N,在测力器一端施加向下的力,在使钩码静止时,从测力器上获得读数.下表是实验数据的记录.
(a)表中X处的值为 .
(b)从以上的数据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请你就此人攀着绳子向上而绳却不滑落下来提出一个和摩擦力有关的问题.
(2)小辉同学认为绳在不被拉断的前提下,能够承受的拉力F与绳子缠绕的圈数n会有某种关系,即如果绳子绕树3圈就可让一个质量为30kg的少年攀绳向上而不滑落,那么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要通过此绳向上,绳子所绕圈数n就要大于3.于是他设计并做了实验.实验原理见图,图中每个钩码重为1.96N,在测力器一端施加向下的力,在使钩码静止时,从测力器上获得读数.下表是实验数据的记录.
圈数n | 0.5 | 1.5 | 2.5 | 3.5 | 4.5 | 5.5 | ||
钩码、 金属棒、 棉线 |
1个 钩码 |
测力计读数/N | 1.111 | 0.344 | 0.153 | 0.059 | 0.057 | 0.057 |
摩擦力/N | 0.849 | 1.616 | X | 1.901 | 1.903 | 1.903 | ||
2个 钩码 |
测力计读数/N | 2.242 | 0.682 | 0.312 | 0.061 | 0.043 | 0.043 | |
摩擦力/N | 1.678 | 3.238 | 3.608 | 3.859 | 3.877 | 3.877 | ||
钩码、 塑料棒、棉线 |
1个 钩码 |
测力计读数/N | 0.862 | 0.263 | 0.119 | 0.071 | 0.047 | 0.047 |
摩擦力/N | 1.098 | 1.697 | 1.841 | 1.889 | 1.913 | 1.913 | ||
2个 钩码 |
测力计读数/N | 1.736 | 0.535 | 0.228 | 0.071 | 0.047 | 0.047 | |
摩擦力/N | 2.184 | 3.385 | 3.692 | 3.849 | 3.873 | 3.873 |
(b)从以上的数据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