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部分结构及放大示意.请分析回答: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1026617[举报]
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部分结构及放大示意,请分析回答:
(1)图中[ ] ([ ]内填图中结构代码,其后填结构名称)既属于消化器官也属于呼吸器官,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2)人的呼吸与结构[8]的舒缩密切相关。如结构[8]按图中箭头方向移动,胸腔容积就会 ,肺内的气体压力就会 ,于是气体就会被吸入。
(3)人吸人的空气能够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主要是出子[ ] 内粘膜和毛细血管的作用。
(4)外界空气进入肺以后会充满在结构[10]中,进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试写出该结构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如图是某地农民采用笼养蝇蛆法形成的生态系统成分简图(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因此,可将其初步发酵后作为添加饲料用于养猪,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401/31/59d55771.png)
(1)构成此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生物成分及其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分别是
A.猪、消费者 B.蝇(蛆)、分解者 C.人、管理者 D.农作物、生产者
(2)建立此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鸡的产蛋量
B.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
C.充分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D.增加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供给总量,并使之百分之百流向下一环节
(3)通过部分微生物的作用,猪粪等物质可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并为农作物所利用.这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及其分解有机物的方式依次为
A.消费者、呼吸作用 B.分解者、分解作用 C.生产者、光合作用 D.非生物成分、蒸腾作用
(4)为了减少害虫对农业的影响,使农作物高产,人们常通过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消灭农田中的害虫.残留的农药通常会通过
A.水 B.空气和土壤 C.食物链 D.皮肤接触.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401/31/59d55771.png)
(1)构成此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生物成分及其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分别是
D
D
A.猪、消费者 B.蝇(蛆)、分解者 C.人、管理者 D.农作物、生产者
(2)建立此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C
C
A.提高鸡的产蛋量
B.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
C.充分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D.增加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供给总量,并使之百分之百流向下一环节
(3)通过部分微生物的作用,猪粪等物质可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并为农作物所利用.这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及其分解有机物的方式依次为
B
B
A.消费者、呼吸作用 B.分解者、分解作用 C.生产者、光合作用 D.非生物成分、蒸腾作用
(4)为了减少害虫对农业的影响,使农作物高产,人们常通过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消灭农田中的害虫.残留的农药通常会通过
C
C
在人体中富集.A.水 B.空气和土壤 C.食物链 D.皮肤接触.
如图是某地农民采用笼养蝇蛆法形成的生态系统成分简图(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因此,可将其初步发酵后作为添加饲料用于养猪,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40610/201406102009285293172.png)
(1)构成此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生物成分及其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分别是______
A.猪、消费者 B.蝇(蛆)、分解者C.人、管理者D.农作物、生产者
(2)建立此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A.提高鸡的产蛋量
B.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
C.充分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D.增加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供给总量,并使之百分之百流向下一环节
(3)通过部分微生物的作用,猪粪等物质可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并为农作物所利用.这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及其分解有机物的方式依次为______
A.消费者、呼吸作用B.分解者、分解作用 C.生产者、光合作用D.非生物成分、蒸腾作用
(4)为了减少害虫对农业的影响,使农作物高产,人们常通过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消灭农田中的害虫.残留的农药通常会通过______在人体中富集.
A.水B.空气和土壤 C.食物链 D.皮肤接触.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40610/201406102009285293172.png)
(1)构成此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生物成分及其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分别是______
A.猪、消费者 B.蝇(蛆)、分解者C.人、管理者D.农作物、生产者
(2)建立此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A.提高鸡的产蛋量
B.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
C.充分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D.增加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供给总量,并使之百分之百流向下一环节
(3)通过部分微生物的作用,猪粪等物质可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并为农作物所利用.这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及其分解有机物的方式依次为______
A.消费者、呼吸作用B.分解者、分解作用 C.生产者、光合作用D.非生物成分、蒸腾作用
(4)为了减少害虫对农业的影响,使农作物高产,人们常通过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消灭农田中的害虫.残留的农药通常会通过______在人体中富集.
A.水B.空气和土壤 C.食物链 D.皮肤接触.
下面是与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的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E、F表示物质,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喝了一袋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经彻底消化后形成的营养物质[A]是______,[A]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①,称作______,完成过程①的主要器官是______.
(2)这袋牛奶中含量最多而且可直接完成过程①的营养物质是______.
(3)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所需的气体是图中[E]______,其进入到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中,主要由血细胞中的______运输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处.组织细胞在[E]的参与下将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分解为水和[F]______.过程④表示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______作用实现的.
(4)血液中的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含氮废物(如尿素)通过过程②进入肾小囊,过程②称作______.进入肾小囊之后形成的[B]液体,称作______.该液体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以及全部______被肾小管经过过程③重新吸收,其余的形成了[C]尿液,排出体外.
(5)完成图中①、②、③、④过程都与毛细血管有关,请写出一条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下面是与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的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E、F表示物质,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喝了一袋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经彻底消化后形成的营养物质[A]是______,[A]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①,称作______,完成过程①的主要器官是______.
(2)这袋牛奶中含量最多而且可直接完成过程①的营养物质是______.
(3)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所需的气体是图中[E]______,其进入到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中,主要由血细胞中的______运输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处.组织细胞在[E]的参与下将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分解为水和[F]______.过程④表示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______作用实现的.
(4)血液中的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含氮废物(如尿素)通过过程②进入肾小囊,过程②称作______.进入肾小囊之后形成的[B]液体,称作______.该液体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以及全部______被肾小管经过过程③重新吸收,其余的形成了[C]尿液,排出体外.
(5)完成图中①、②、③、④过程都与毛细血管有关,请写出一条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______.![魔方格](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31203/2013120312193726117737.png)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某同学喝了一袋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经彻底消化后形成的营养物质[A]是______,[A]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①,称作______,完成过程①的主要器官是______.
(2)这袋牛奶中含量最多而且可直接完成过程①的营养物质是______.
(3)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所需的气体是图中[E]______,其进入到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中,主要由血细胞中的______运输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处.组织细胞在[E]的参与下将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分解为水和[F]______.过程④表示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______作用实现的.
(4)血液中的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含氮废物(如尿素)通过过程②进入肾小囊,过程②称作______.进入肾小囊之后形成的[B]液体,称作______.该液体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以及全部______被肾小管经过过程③重新吸收,其余的形成了[C]尿液,排出体外.
(5)完成图中①、②、③、④过程都与毛细血管有关,请写出一条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______.
![魔方格](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31203/201312031219372611773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