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 NH4HCO3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90828[举报]
氮肥NH4HCO3、(NH4)2SO4、NH4NO3等是在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肥料.
Ⅰ.小明发现家中施用的碳酸氢铵(NH4HCO3)减少了,并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他很好奇,于是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装置中的铁架台省略).
(1)根据现象 ,证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
(2)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 ,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3)小红同学认为若将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经过某实验操作,也可以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你帮她设计完成实验: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化肥碳酸氢铵在保存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Ⅱ.小亮为了检验家里购买的硫酸铵化肥是否合格,他称取27.5g化肥样品与足量浓烧碱溶液加热,产生的氨气用100.0g废硫酸吸收.测得吸收氨气的溶液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右下图所示.所涉及的反应为:(NH4)2SO4+2NaOH
Na2SO4+2H2O+2NH3↑; 2NH3+H2SO4═(NH4)2SO4.
请计算:(1)完全反应后产生氨气 g.
(2)该化肥的含氮量为 (精确到0.1%),则这种化肥属于 (填:“合格”或“不合格”.合格硫酸铵含氮量为20%以上)产品.
(3)请计算废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计算过程:
(4)若实验过程中氨气被完全吸收,但该实验测得硫酸铵化肥的含氮量高于实际值,其原因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Ⅰ.小明发现家中施用的碳酸氢铵(NH4HCO3)减少了,并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他很好奇,于是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装置中的铁架台省略).
(1)根据现象
(2)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
(3)小红同学认为若将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经过某实验操作,也可以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你帮她设计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化肥碳酸氢铵在保存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Ⅱ.小亮为了检验家里购买的硫酸铵化肥是否合格,他称取27.5g化肥样品与足量浓烧碱溶液加热,产生的氨气用100.0g废硫酸吸收.测得吸收氨气的溶液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右下图所示.所涉及的反应为:(NH4)2SO4+2NaOH
| ||
请计算:(1)完全反应后产生氨气
(2)该化肥的含氮量为
(3)请计算废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计算过程:
(4)若实验过程中氨气被完全吸收,但该实验测得硫酸铵化肥的含氮量高于实际值,其原因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氮肥NH4HCO3、(NH4)2SO4、NH4NO3等是在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肥料.
Ⅰ.小明发现家中施用的碳酸氢铵(NH4HCO3)减少了,并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他很好奇,于是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装置中的铁架台省略).
(1)根据现象______,证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
(2)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______,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3)小红同学认为若将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经过某实验操作,也可以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你帮她设计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化肥碳酸氢铵在保存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
Ⅱ.小亮为了检验家里购买的硫酸铵化肥是否合格,他称取27.5g化肥样品与足量浓烧碱溶液加热,产生的氨气用100.0g废硫酸吸收.测得吸收氨气的溶液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右下图所示.所涉及的反应为:(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 2NH3+H2SO4═(NH4)2SO4.
请计算:(1)完全反应后产生氨气______g.
(2)该化肥的含氮量为______(精确到0.1%),则这种化肥属于______ (填:“合格”或“不合格”.合格硫酸铵含氮量为20%以上)产品.
(3)请计算废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计算过程:
(4)若实验过程中氨气被完全吸收,但该实验测得硫酸铵化肥的含氮量高于实际值,其原因是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