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 g 1.8 g 7.4 g 由于水的消耗.1.8 g水溶解的Ca(OH)2要析出.使沉淀物的质量大于7.4 g.而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 g. [答案] D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88902[举报]

一题一题找答案解析太慢了
下载作业精灵直接查看整书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硫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1)硫酸生产过程中2SO2(g)+O2(g)2SO3(g),平衡混合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2SO2(g)+O2(g)2SO3(g)的△H__________0(填“>”或“<”)。

②一定条件下,将SO2与O2以体积比2:1置于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上反应,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体系的密度不发生变化

b.SO2与SO3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c.体系中硫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转移4 mol 电子,同时消耗2 mol SO3

e.容器内的气体分子总数不再变化

(2)一定的条件下,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2NH3(g)。图1表示在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

图1                     图2                  图3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②由图2信息,计算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                    ,从11min起其它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为1L,则n(N2)的变化曲线为      

③图3 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       点,温度T1    T2(填“>”或“=”或“<”)

(3)若将等物质的量的SO2与NH3溶于水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呈        性,所得溶液中c(H+)- c(OH)=                                              (已知:H2SO3:Ka1=1.7×102,Ka2=6.0×108,NH3·H2O:Kb=1.8×105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硫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1)硫酸生产过程中2SO2(g)+O2(g)2SO3(g),平衡混合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2SO2(g)+O2(g)2SO3(g)的△H__________0(填“>”或“<”)。
②一定条件下,将SO2与O2以体积比2:1置于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上反应,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体系的密度不发生变化
b.SO2与SO3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c.体系中硫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转移4 mol 电子,同时消耗2 mol SO3
e.容器内的气体分子总数不再变化
(2)一定的条件下,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2NH3(g)。图1表示在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

图1                    图2                 图3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②由图2信息,计算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                   ,从11min起其它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为1L,则n(N2)的变化曲线为      
③图3 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       点,温度T1   T2(填“>”或“=”或“<”)
(3)若将等物质的量的SO2与NH3溶于水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呈       性,所得溶液中c(H+)- c(OH)=                                             (已知:H2SO3:Ka1=1.7×102,Ka2=6.0×108,NH3·H2O:Kb=1.8×105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有机物A是重要的合成原料,在医药、染料、香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由A可以制得麻黄碱和其他很多物质。现有如下转化关系图(略去了由A→G,G→麻黄碱的部分反应物和条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麻黄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麻黄碱的分子式为C10H15NO

        b.1mol麻黄碱可以对应消耗1molHCl或NaOH

c.麻黄碱可以发生消去和酯化反应

d.麻黄碱属于芳香烃

   (2)已知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A中含碳、氢、氧的质量之比为42:3:8,

则A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检验该官能团的实验是                

   (3)反应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序号)。

   (4)写出D—B的化学方程式                                                       

   (5)F可作多种香精的定香剂,请写出B和C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                  

   (6)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与中间产物G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

      ③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两种,分子结构中没有甲基

   (7)已知:

 

溶解性

沸点

A

微溶于水

179.0℃

E

不溶于水

110.8℃

A可以由E制取,制取工艺中得到的是A、E混合物,分离该混合物的方法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有机物A是重要的合成原料,在医药、染料、香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由A可以制得麻黄碱和其他很多物质。现有如下转化关系图(略去了由A→G,G→麻黄碱的部分反应物和条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麻黄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麻黄碱的分子式为C10H15NO

        b.1mol麻黄碱可以对应消耗1molHCl或NaOH

c.麻黄碱可以发生消去和酯化反应

d.麻黄碱属于芳香烃

   (2)已知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A中含碳、氢、氧的质量之比为42:3:8,

则A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检验该官能团的实验是                

   (3)反应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序号)。

   (4)写出D—B的化学方程式                                            

   (5)F可作多种香精的定香剂,请写出B和C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                  

   (6)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与中间产物G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

      ③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两种,分子结构中没有甲基

   (7)已知:

 

溶解性

沸点

A

微溶于水

179.0℃

E

不溶于水

110.8℃

A可以由E制取,制取工艺中得到的是A、E混合物,分离该混合物的方法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有机物A是重要的合成原料,在医药、染料、香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由A可以制得麻黄碱和其他很多物质。现有如下转化关系图(略去了由A→G,G→麻黄碱的部分反应物和条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麻黄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麻黄碱的分子式为C10H15NO
b.1mol麻黄碱可以对应消耗1molHCl或NaOH
c.麻黄碱可以发生消去和酯化反应
d.麻黄碱属于芳香烃
(2)已知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A中含碳、氢、氧的质量之比为42:3:8,
则A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检验该官能团的实验是                
(3)反应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序号)。
(4)写出D—B的化学方程式                                            
(5)F可作多种香精的定香剂,请写出B和C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                  
(6)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与中间产物G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
③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两种,分子结构中没有甲基
(7)已知:

 
溶解性
沸点
A
微溶于水
179.0℃
E
不溶于水
110.8℃
A可以由E制取,制取工艺中得到的是A、E混合物,分离该混合物的方法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