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幅长80cm.宽50cm的矩形北京奥运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图所示.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cm2.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cm.那么x满足的方程是-----[ ] A.x2+130x-1400=0 B.x2+65x-350=0 C.x2-130x-1400=0 D.x2-65x-350=0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8763[举报]
取一条长10cm、宽1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上每隔1.5-2cm处滴一小滴酚酞溶液,滴好后把滤纸条放到试管里,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塞好后放在实验桌上(如图所示),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棉花上滴10~15滴.(提示:氨水可使酚酞溶液变红)
(1)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3)湿衣服在阳光照射下更容易变干: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观察到的现象是
滴加酚酞试液的点由试管口向内依次变红
滴加酚酞试液的点由试管口向内依次变红
,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
.(2)小强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氨水滴到了滤纸上,酚酞溶液滴到了棉花团上
氨水滴到了滤纸上,酚酞溶液滴到了棉花团上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氨水
氨水
具有挥发性.(3)湿衣服在阳光照射下更容易变干:
阳光下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阳光下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取一条长10cm、宽1cm的滤纸条每隔2cm处滴一小滴酚酞试液.滴好后把滤纸放在试管里,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平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棉花上滴10滴.推测试管里发生的现象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滤纸条上滴酚酞的地方由试管口向里一依次变红
滤纸条上滴酚酞的地方由试管口向里一依次变红
,原因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实验室中敞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立即产生大量白雾;把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敞开,在瓶口却看不到白雾.同学们对氨气在空气中不能产生白雾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雾的形成条件有三:①有小液滴;②有空气;③小液滴在空气中分散必须十分密集,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
[猜想]甲同学的猜想是:浓氨水的挥发性不强,瓶口附近空气中的氨气少,形成的氨水小液滴少,即小液滴分布不密集而不能产生雾.
乙同学的猜想是:氨气的扩散速率比氯化氢大,因此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会快速向四周扩散,它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的氨水小液滴不能集中,即不可能形成雾.
[实验论证]实验一:如图1所示,取一条长10cm、宽1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上每隔1.5cm-2cm处滴一小滴酚酞试液.滴好后把滤纸条放到试管里,在试管口塞上一小团棉花.然后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棉花上滴10-15滴.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浓氨水挥发出大量的氨气,且氨分子不断向周围扩散.所以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实验二:如图2所示,在一口径为2cm长50cm水平横放的中空玻璃管的两端,分别同时塞入沾有浓盐酸与浓氨水的棉花,立即用橡皮塞塞紧两端.
实验现象:数分钟后,最有可能在试管中的
白烟的成分是氯化铵(NH4Cl),形成白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结论:氯化氢分子、氨分子都能扩散,且扩散速率氨气比氯化氢大.所以乙的猜想成立.
[反思]若向空气中释放大量的氨气,你认为可能形成白雾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查阅资料]雾的形成条件有三:①有小液滴;②有空气;③小液滴在空气中分散必须十分密集,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
[猜想]甲同学的猜想是:浓氨水的挥发性不强,瓶口附近空气中的氨气少,形成的氨水小液滴少,即小液滴分布不密集而不能产生雾.
乙同学的猜想是:氨气的扩散速率比氯化氢大,因此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会快速向四周扩散,它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的氨水小液滴不能集中,即不可能形成雾.
[实验论证]实验一:如图1所示,取一条长10cm、宽1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上每隔1.5cm-2cm处滴一小滴酚酞试液.滴好后把滤纸条放到试管里,在试管口塞上一小团棉花.然后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棉花上滴10-15滴.
实验现象:
试管中各酚酞试液点按照滴氨水的地方由近及远依次变红
试管中各酚酞试液点按照滴氨水的地方由近及远依次变红
.实验结论:浓氨水挥发出大量的氨气,且氨分子不断向周围扩散.所以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实验二:如图2所示,在一口径为2cm长50cm水平横放的中空玻璃管的两端,分别同时塞入沾有浓盐酸与浓氨水的棉花,立即用橡皮塞塞紧两端.
实验现象:数分钟后,最有可能在试管中的
a
a
(选填a、b、c)处开始产生白烟.白烟的成分是氯化铵(NH4Cl),形成白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H3+HCl═NH4Cl
NH3+HCl═NH4Cl
.实验结论:氯化氢分子、氨分子都能扩散,且扩散速率氨气比氯化氢大.所以乙的猜想成立.
[反思]若向空气中释放大量的氨气,你认为可能形成白雾吗?
可能
可能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14、实验室中敞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立即产生大量白雾;把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敞开,在瓶口却看不到白雾.同学们对氨气在空气中不能产生白雾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雾的形成条件有三:①有小液滴;②有空气;③小液滴在空气中分散必须十分密集,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
[猜想]甲同学的猜想是:浓氨水的挥发性不强,瓶口附近空气中的氨气少,形成的氨水小液滴少,即小液滴分布不密集而不能产生雾.
乙同学的猜想是:氨气的扩散速率比氯化氢大,因此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会快速向四周扩散,它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的氨水小液滴不能集中,即不可能形成雾.
[实验论证]实验一:如下图所示,取一条长10cm、宽1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上每隔1、5cm-2cm处滴一小滴酚酞试液.滴好后把滤纸条放到试管里,在试管口塞上一小团棉花.然后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棉花上滴10-15滴.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浓氨水挥发出大量的氨气,且氨分子不断向周围扩散.所以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实验二:如下图所示,在一口径为2cm长50cm水平横放的中空玻璃管的两端,分别同时塞入沾有浓盐酸与浓氨水的棉花,立即用橡皮塞塞紧两端.
实验现象:数分钟后最有可能在试管中的
白烟的成分是氯化铵(NH4Cl),形成白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结论:氯化氢分子、氨分子都能扩散,且扩散速率氨气比氯化氢大.所以乙的猜想成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查阅资料]雾的形成条件有三:①有小液滴;②有空气;③小液滴在空气中分散必须十分密集,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
[猜想]甲同学的猜想是:浓氨水的挥发性不强,瓶口附近空气中的氨气少,形成的氨水小液滴少,即小液滴分布不密集而不能产生雾.
乙同学的猜想是:氨气的扩散速率比氯化氢大,因此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会快速向四周扩散,它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的氨水小液滴不能集中,即不可能形成雾.
[实验论证]实验一:如下图所示,取一条长10cm、宽1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上每隔1、5cm-2cm处滴一小滴酚酞试液.滴好后把滤纸条放到试管里,在试管口塞上一小团棉花.然后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棉花上滴10-15滴.
实验现象:
滤纸条由管口向管底依次变红
.实验结论:浓氨水挥发出大量的氨气,且氨分子不断向周围扩散.所以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实验二:如下图所示,在一口径为2cm长50cm水平横放的中空玻璃管的两端,分别同时塞入沾有浓盐酸与浓氨水的棉花,立即用橡皮塞塞紧两端.
实验现象:数分钟后最有可能在试管中的
a处
(选填a、b、c)处开始产生白烟.白烟的成分是氯化铵(NH4Cl),形成白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H3+HCl=NH4Cl
,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实验结论:氯化氢分子、氨分子都能扩散,且扩散速率氨气比氯化氢大.所以乙的猜想成立.
如图所示,小红的实验是取一条长10cm、宽l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胶头滴管滴一滴酚酞溶液,把滤纸送入一支比滤纸稍长的试管中,用一团棉花塞住试管口,试管下面衬一张白纸.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向棉花上滴l0~15滴.
(1)实验结果是滤纸没有变红,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红.导致这种异常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2)小红的这一错误操作能否得出结论?
(3)实验结束后,小红发现盛酚酞的试剂瓶中溶液也变红了,小刚帮助她分析原因,终于找出了她的错误做法,其错误的操作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实验结果是滤纸没有变红,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红.导致这种异常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小红是将浓氨水滴在滤纸上,将酚酞溶液滴在棉花上
小红是将浓氨水滴在滤纸上,将酚酞溶液滴在棉花上
.这个实验还说明,所用两种试剂中浓氨水
浓氨水
具有挥发性.实验中,小红在试管下放白纸,它在此处作用是容易观察颜色的变化
容易观察颜色的变化
.(2)小红的这一错误操作能否得出结论?
能
能
(填“能”或“不能”).(3)实验结束后,小红发现盛酚酞的试剂瓶中溶液也变红了,小刚帮助她分析原因,终于找出了她的错误做法,其错误的操作是
滴管吸入了浓氨水,未经清洗就放入盛有酚酞溶液的试剂瓶中,吸取酚酞溶液
滴管吸入了浓氨水,未经清洗就放入盛有酚酞溶液的试剂瓶中,吸取酚酞溶液
.请你说出使用滴管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
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
;吸入液体的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置
吸入液体的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置
(写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