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2010·安徽省示范高中联考)氰化物有剧毒.HCN毒性更大.对废水中CN-的处理方法是:在碱性条件下.用Cl2将废水中CN-转化成N2和CO2等.使废水得到净化.发生的反应为:2CN-+8OH-+5Cl2===2CO2+N2+10Cl-+4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上述反应中氧化产物是N2和CO2 B.NaCN的水溶液呈碱性.说明HCN是弱酸 C.当生成0.4 mol CO2时.反应共转移2 mol电子 D.上述废水也可以在酸性环境中进行氧化处理 解析:标出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再进行分析得出选项A.C的说法正确,题给化学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故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对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选项D的说法错误. 答案:D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84965[举报]

氰化物有剧毒,冶金工业会产生大量含氰化物的废水,其中氰化物以CN-等形式存在于废水中.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含氰化物废水处理进行研究.
I.查阅资料:含氰化物的废水破坏性处理方法.
利用强氧化剂将氰化物氧化为无毒物质,如以TiO2为催化剂用NaClO将CN-离子氧化成CNO-(CN-和CNO-中N元素均为-3价),CNO-在酸性条件下继续与NaClO反应生成N2、CO2、Cl2等.
II.实验验证:破坏性处理CN-的效果.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密闭系统中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以测定CN-被处理的百分率,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取一定量废水进行加热蒸发、浓缩.
步骤2:取浓缩后含CN-离子的废水与过量NaClO溶液的混合液共200mL(设其中CN-的浓度为0.2mol?L-1)倒入甲中,塞上橡皮塞.
步骤3:
点燃酒精灯对丁装置加热
点燃酒精灯对丁装置加热

步骤4:打开甲上的橡皮塞和活塞,使甲中溶液全部放入乙中,关闭活塞.
步骤5:打开活塞K,通一段时间N2,关闭活塞K.
步骤6:实验完成后测定干燥管I(含碱石灰)的质量m2(实验前干燥管I(含碱石灰)的质量m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破坏性处理方法中,在酸性条件下NaClO和C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CNO-+6ClO-+8H+═N2↑+2CO2↑+3Cl2↑+4H2O
2CNO-+6ClO-+8H+═N2↑+2CO2↑+3Cl2↑+4H2O

(2)完成步骤3
点燃酒精灯对丁装置加热
点燃酒精灯对丁装置加热

(3)丙装置中的试剂是
浓硫酸
浓硫酸
,丁装置的目的是
除去Cl2
除去Cl2

(4)干燥管Ⅱ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的水和CO2进入干燥管I中影响对CO2的测量
防止空气中的水和CO2进入干燥管I中影响对CO2的测量

(5)请简要说明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
使装置中的CO2全部被排到干燥管I中被吸收,减少误差
使装置中的CO2全部被排到干燥管I中被吸收,减少误差

(6)若干燥管Ⅰ中碱石灰增重1.408g,则该实验中测得CN-被处理的百分率为
80%
80%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重庆开县的天然气矿“井喷”事故对人畜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主要原因是喷发出的天然气中含有浓度较大的硫化氢气体,这种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有剧毒,其毒性原理为阻断机体细胞的内呼吸导致全身缺氧。由于中枢系统对缺氧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其爆炸极限为4.3%~45.5%,着火点为29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4,与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2。
针对这次“井喷”事故,有专家提出如下现场处理措施:
(一)在井架入口、井架上、钻台边上、循环系统等处设置风向标,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可向1方向疏散。
(二)在含硫钻井地区的生产班当班人员每人配一套空气呼吸器2,另配一定数量的公用呼吸器,并做到人人会用、会维护、会检查。
(三)加强对钻井液中硫化氢浓度的测量,充分发挥除硫剂和除气器的功能,保持钻井液中硫化氢含量在15mg﹒m-3以下。当硫化氢含量超过20mg﹒m-3安全临界浓度3时,工作人员应佩戴空气呼吸器,不允许单独行动,派专人监护现场。
(四)钻井队在现场条件下不能实施井控作业,决定放喷时,放出天然气烧掉4
放喷点火应派专人进行……
(1)如果你负责疏散群众,那么,受灾人员的疏散方向时
A.顺风向       B.逆风向       C.地势高的方向       D.地势低的方向
(2)空气呼吸器中可盛放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碱石灰        C.氯化钠         D.氨水
(3)检测人员从现场取出500mL,含H2S 0.01mol,则此时工作人员
A.可安全生产                     B.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C.迅速离开现场                   D.无法确定
(4)①点燃天然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②点燃天然气实属无奈之举,因为此法并不能完全消除环境污染,为什么?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5分)氰化物有剧毒,冶金工业会产生大量含氰化物的废水,其中氰化物以CN等形式存在于废水中。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含氰化物废水处理进行研究。

I.查阅资料:含氰化物的废水破坏性处理方法。

利用强氧化剂将氰化物氧化为无毒物质,如以TiO2为催化剂用NaClO将CN离子氧化成CNO(CN和CNO中N元素均为-3价),CNO在酸性条件下继续与NaClO反应生成N2、CO2、Cl2等。

II.实验验证:破坏性处理CN的效果。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密闭系统中用图10装置进行实验,以测定CN被处理的百分率,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取一定量废水进行加热蒸发、浓缩。

步骤2:取浓缩后含CN离子的废水与过量NaClO溶液的混合液共200mL(设其中CN的浓度为0.2mol·L—1)倒入甲中,塞上橡皮塞。

步骤3:                                    

步骤4:打开甲上的橡皮塞和活塞,使甲中溶液全部放入乙中,关闭活塞。

步骤5:打开活塞K,通一段时间N2,关闭活塞K。

步骤6:实验完成后测定干燥管I(含碱石灰)的质量m2(实验前干燥管I(含碱石灰)的质量m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破坏性处理方法中,在酸性条件下NaClO和C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完成步骤3             

(3)丙装置中的试剂是           ,丁装置的目的是              

(4)干燥管Ⅱ的作用是                    

(5)请简要说明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             

(6)若干燥管Ⅰ中碱石灰增重1.408g,则该实验中测得CN被处理的百分率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