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D 解析:根据C3N4晶体的性质.可以判断是原子晶体,晶体的微粒间只以单键结合.可以判断其结构为每个碳原子上连有4个氮原子.每个氮原子上连有3个碳原子.且每个原子都以极性键相连.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空间网状结构.其中C-N键比C-C键键长短.键能大.C3N4晶体比金刚石更牢固. 2.C 解析:每个C原子与其他4个C原子共用4个C-C键.相当于每个C原子占有4×1/2=2个C-C键.1mol金刚石含2molC-C键. 3.BD 解析:题中信息:将C70.C76.C84.C90.C94等称为分子.即C60是分子晶体.其熔点比金刚石和石墨低.A项正确.B项错误,C70.C76.C84.C90.C94等.还有金刚石.石墨都是C元素的不同单质.都可看作C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4.AD 解析:N60应该是分子晶体.应该具有分子晶体的性质.分子中有单键或双键.稳定性不如N2.但总的键能大.分解时吸收能量高,熔点比N2高 5.B 解析:按分摊法.顶点上镁原子平均为12×1/6=2个.而面上镁原子平均为2×1/2=1个.故一个晶胞内含3个镁原子.6个硼原子.所以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6.BC 解析:A项.每个P4分子有6个P-P键,B项.在石墨晶体中1个C原子对应3×1/2=3/2个C-C键,C项.金刚石晶体中1个C原子对应4×1/2=2个C-C键,D项SiO2晶体中1个Si原子对应4个Si-O键. 7.B 解析:由“均推法 知NaCl一个晶胞中含Na+.Cl-各4个.V(晶)= M÷N×4÷r.再求晶体边长的一半.就是Na+和Cl-的间距. 8.D 解析:由“均摊法 知CsCl一个晶胞中含Cs+.Cl-各一个.V(晶)=a3 cm3. 一个晶胞的质量为m=ρV(晶)=ρg·cm3·a3 cm3=ρa3 g.CsCl的相对分子质量:m·NA=ρa3·NA 9.C 解析:A错.K3C60中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B错.阳离子数目3×6.02×1023. 阴离子数目6.02×1023,C正确.离子晶体具有的性质,D错.如Na2O2不能写作NaO. 10.B 解析:①中有离子键.共价键 ,②中只有共价键 ,③中有共价键.范德华力.还有金属键,④中只有共价键,⑤中只有离子键,⑥中有共价键.范德华力. 11.A 解析:作用力无方向性.趋向于使原子或分子吸引尽可能多的其他原子或分子分布于周围.使晶体采取紧密堆积降低体系能量.使晶体变得更稳定. 12.C 解析:二氧化硅晶体中.最小的环上的原子个数12个. 13.D 解析:冰晶石晶胞是以大阴离子(AlF63-)构成的面心立方晶格.Na+可看作是填充在晶格的空隙中.所以晶胞中AlF63-有8×1/8+6×1/2=4个.Na+有12个.共40个原子,食盐晶胞中原子个数是8个(4个Na+和4个Cl-). 14.AB 解析:如NaCl是离子晶体.HCl是分子晶体. 15.B 解析:冰融化只破坏范德华力和氢键.不破坏共价键.所以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决定于范德华力.而共价键决定分子晶体的稳定程度.对原子晶体.共价键越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16.C 解析:六氟化硫分子呈正八面体.F原子处于正八面体的6个顶点.S原子处于正八面体的中心.是对称性结构.非极性分子,可认为分子中S为+6价.F的非金属性强.燃烧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硫,从共用电子对角度分析.应该共用6对电子.S原子不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 17.A 解析:氮原子不能形成阳离子.不能形成离子晶体. 18.B 解析:HD为单质.SiO2属于原子晶体.Na2S属于离子晶体.排除A.C.D可知B项正确. 19. [思路分析]A是非极性分子.且只有非极性键.应是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N2,B是非极性分子.但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应是不同种原子组成的对称性结构的分子.C2H2,C是14个电子的CO [答案] 一氧化碳 20. [思路分析]可用分摊法解题 [答案]3︰1︰1 Ca TiO3 (3) 21. [思路分析]通过题目所给信息可推出:A是C.B是O.C是Al.D是Cl [答案] (1)金刚石,原子晶体 (3)直线型分子,非极性,分子晶体,干冰 (4)3,ⅢA,HClO4>H2CO3>Al(OH)3 (5)先有白色沉淀.滴入过量KOH时白色沉淀消失.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22. [思路分析] (1)每个正六边形含有的碳原子数为6×1/3=2.12 g石墨即1 mol含有的正六边形数目为 =3.01×1023. (2)正六棱锥的体积=1/2×sin60°×(1.42×10-8)2×3.35×10-8×6 cm3=1.75×10-23cm3. 每个正六棱锥所含原子个数为12×1/6=2. (3)密度为[12÷(6.02×1023)×2÷(1.75×10-23)]g·cm-3=2.28 g·cm-3. 12 g石墨的体积为(12 g÷2.28 g·cm-3)=5.26 cm3. [答案](1)3.01×1023个 (2)2.28 g·cm-3 (3)5.26 cm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58178[举报]

(13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部分元素(从左到右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部分涉及到的元素未给出元素符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各小题:

 

 

 

 

 

 

 

 

 

 

 

 

 

 

 

 

 

 

 

 

 

 

 

 

 

 

 

 

 

 

 

 

 

 

 

 

 

 

 

 

 

 

 

 

 

 

 

 

 

 

 

 

 

 

 

 

 

 

 

 

 

 

 

 

    (1)在以上表格中所有元素里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中4s轨道上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有            (填元素名称)。

(2)根据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可将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分成4个区域,分别为s区、p区、d区、ds区,,则属于s区的元素有        种,属于d区的元素有         种。第二周期元素中除Ne外电负性由高到低的三种元素依次是           ,电离能由高到低的三种元素依次是           。

(3)Mn、Fe均为第四周期过渡元素,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

元素

Mn

Fe

电离能

( kJ·mol-1)

I1

717

759

I2

1509

1561

I3

3248

2957

   回答下列问题:

   Mn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2+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  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根据构造原理可知4s轨道上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是K、Cr和 Cu。

(2)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于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即s区包括第IA和ⅡA,共2列。p区包括第ⅢA到第 A以及0族,共6列。D区包括第3列到第10列,共8列。ds区包括第11和12列,共2列。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第一电离能也越大,非金属性是Cl>S>P,所以电负性是Cl>S>P。由于P原子的3p轨道属于半充满,属于第一电离能是Cl>P>S。

(3)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写出锰元素的电子排布,即1s22s22p63s23p63d54s2,Fe2+的电子排布图为1s22s22p63s23p63d6。由于Mn2+的3d轨道属于半充满,比较稳定,所以再失去1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就高。而Fe2+的3d轨道上有6个电子,Fe3+的3d轨道上有5个电子,属于不充满比较稳定,因此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到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3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部分元素(从左到右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部分涉及到的元素未给出元素符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各小题:

 

 

 

 

 

 

 

 

 

 

 

 

 

 

 

 

 

 

 

 

 

 

 

 

 

 

 

 

 

 

 

 

 

 

 

 

 

 

 

 

 

 

 

 

 

 

 

 

 

 

 

 

 

 

 

 

 

 

 

 

 

 

 

 

    (1)在以上表格中所有元素里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中4s轨道上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有           (填元素名称)。

(2)根据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可将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分成4个区域,分别为s区、p区、d区、ds区,,则属于s区的元素有        种,属于d区的元素有        种。第二周期元素中除Ne外电负性由高到低的三种元素依次是           ,电离能由高到低的三种元素依次是          。

(3)Mn、Fe均为第四周期过渡元素,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

元素

Mn

Fe

电离能

( kJ·mol-1)

I1

717

759

I2

1509

1561

I3

3248

2957

   回答下列问题:

   Mn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2+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  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根据构造原理可知4s轨道上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是K、Cr和 Cu。

(2)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于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即s区包括第IA和ⅡA,共2列。p区包括第ⅢA到第 A以及0族,共6列。D区包括第3列到第10列,共8列。ds区包括第11和12列,共2列。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第一电离能也越大,非金属性是Cl>S>P,所以电负性是Cl>S>P。由于P原子的3p轨道属于半充满,属于第一电离能是Cl>P>S。

(3)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写出锰元素的电子排布,即1s22s22p63s23p63d54s2,Fe2+的电子排布图为1s22s22p63s23p63d6。由于Mn2+的3d轨道属于半充满,比较稳定,所以再失去1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就高。而Fe2+的3d轨道上有6个电子,Fe3+的3d轨道上有5个电子,属于不充满比较稳定,因此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到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2分)下表是甲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55

SO2

II

该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表中首要污染物SO2导致酸雨的成因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

实验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A装置的作用是            (填“干燥”或“氧化”)SO2气体。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内石蕊试纸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C装置内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   色,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该酸的化学式是                

③D装置的作用是                           。若实验中向装置内通入标准状况下2.24L SO2气体,且NaOH溶液过量。最多能生成Na2SO3的物质的量为        mo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实验二:往盛有水的烧杯中通入SO2气体,测得所得溶液的显     性(“酸”“碱”“中”),然后每隔1 h测定其pH,发现pH逐渐变小,直至恒定。说明烧杯中溶液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最终生成H2SO4

【查阅资料】SO2形成酸雨的另一途径; 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

 SO3溶于降水生成H2SO4。在此过程中飘尘作            。(填“氧化剂”或“催化剂”)

【探究结论】SO2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硫酸而形成酸雨。本市可能易出现酸雨。

【知识联想】

(1)酸雨造成的危害是:                              (举一例)。

(2)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化肥等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中都含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最终转化为                               ,是造成酸雨的另一主要原因。

【提出建议】本市汽车数量剧增,为了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建议市政府推广使用混合型汽油,即往汽油中按一定比例加入           (填“水”或“乙醇”)。

【解析】实验一:要检验二氧化硫能否使干燥的试纸变色,就需要事先干燥二氧化硫,即浓硫酸是用来干燥二氧化硫的;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由于二氧化硫属于大气污染物,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氢氧化钠易吸收二氧化硫。2.24L SO2气体是,根据硫原子守恒可知Na2SO3的物质的量也是0.1mol。

实验二: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的过程中,飘尘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其飘尘的存在,加速了反应的进程,所以是催化剂,氧气才是氧化剂;氮的氧化物一般是NO或NO2,它们在水中最终转化为硝酸;水不能燃烧,不能加水。乙醇是可燃物,且燃烧产物不含造成污染,所以可以加入乙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2分)下表是甲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55

SO2

II

该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表中首要污染物SO2导致酸雨的成因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

实验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A装置的作用是           (填“干燥”或“氧化”)SO2气体。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内石蕊试纸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C装置内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  色,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该酸的化学式是               

③D装置的作用是                          。若实验中向装置内通入标准状况下2.24L SO2气体,且NaOH溶液过量。最多能生成Na2SO3的物质的量为        mo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实验二:往盛有水的烧杯中通入SO2气体,测得所得溶液的显     性(“酸”“碱”“中”),然后每隔1 h测定其pH,发现pH逐渐变小,直至恒定。说明烧杯中溶液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最终生成H2SO4

【查阅资料】SO2形成酸雨的另一途径; 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

 SO3溶于降水生成H2SO4。在此过程中飘尘作           。(填“氧化剂”或“催化剂”)

【探究结论】SO2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硫酸而形成酸雨。本市可能易出现酸雨。

【知识联想】

(1)酸雨造成的危害是:                             (举一例)。

(2)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化肥等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中都含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最终转化为                              ,是造成酸雨的另一主要原因。

【提出建议】本市汽车数量剧增,为了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建议市政府推广使用混合型汽油,即往汽油中按一定比例加入          (填“水”或“乙醇”)。

【解析】实验一:要检验二氧化硫能否使干燥的试纸变色,就需要事先干燥二氧化硫,即浓硫酸是用来干燥二氧化硫的;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由于二氧化硫属于大气污染物,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氢氧化钠易吸收二氧化硫。2.24L SO2气体是,根据硫原子守恒可知Na2SO3的物质的量也是0.1mol。

实验二: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的过程中,飘尘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其飘尘的存在,加速了反应的进程,所以是催化剂,氧气才是氧化剂;氮的氧化物一般是NO或NO2,它们在水中最终转化为硝酸;水不能燃烧,不能加水。乙醇是可燃物,且燃烧产物不含造成污染,所以可以加入乙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