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 饱和食盐水,装置漏气,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先靠近各边接口处检验.漏气处试纸变蓝 (2)关闭活塞后.若a中仍有气体发生.气体压强增大.将b中液体压入c中.整个装置成为储气装置.不会有气体逸出. (3) 是.原理与装置I同,否.由于c瓶密闭.体积不能改变.压强增大时有危险 通电 点燃 15.⑴ +1 ⑵物理变化 ⑶ NaCl 58.5 ⑷2NaCl+2H2O=== H2↑+Cl2↑+2NaOH. H2+Cl2====2HCl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42644[举报]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除去Cl2中的HCl
除去Cl2中的HCl
;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处应依次放入
d
d
(填表中字母).
A b c d
I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黄色,这说明单质溴的氧化能力比氯气
.(填“强”或“弱”)
(5)再打开D的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锥形瓶.观察到的现象是
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6)图中装置F选用了足量的Na2SO3溶液吸收尾气,试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SO32-+Cl2+H2O=SO42-+2Cl-+2H+
SO32-+Cl2+H2O=SO42-+2Cl-+2H+
,试判断若改用足量的NaHSO3溶液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白粉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除去Cl2中的HCl
除去Cl2中的HCl
;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
d
d

a b c d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
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
(5)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6)装置F的作用是
吸收未反应的氯气
吸收未反应的氯气
,有人提出,F中的药品可改用足量的NaHSO3溶液,判断改用NaHSO3溶液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如果答“否”,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HSO3-+Cl2+H2O=SO42-+2Cl-+3H+、HSO3-+H+=SO2↑+H2O
HSO3-+Cl2+H2O=SO42-+2Cl-+3H+、HSO3-+H+=SO2↑+H2O
(答“是”则不用解释).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012?天津模拟)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对氯气和氯水的性质进行探究.
I.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部分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A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
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除去Cl2中的HCl
除去Cl2中的HCl
;同时装置B还能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 I、II、III处最好依次放入
②、④、①
②、④、①
.(填序号)①干燥的有色布条  ②湿润的有色布条  ③碱石灰  ④无水氯化钙  ⑤浓硫酸
(4)当向D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氯气时,D中溶液逐渐变为
色;再打开D装置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滴入锥形瓶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色
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色

(5)有人提出,装置F中可改用足量的饱和NaHSO3溶液吸收余氯,请判断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理由是(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4HSO3-+Cl2=SO42-+2Cl-+3SO2+2H2O
4HSO3-+Cl2=SO42-+2Cl-+3SO2+2H2O

II.同学们将纯净的氯气通入适量水中,即制得氯水,将氯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时发现溶液红色褪去,对红色褪去的原因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①:Cl2与水反应生成有强氧化性的HClO,HClO有漂白作用,使红色褪去;
假设②:
可能是H+与OH-中和,导致溶液褪色
可能是H+与OH-中和,导致溶液褪色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①和假设②哪个正确?(写出操作、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褪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显红色,假设①正确(或取少量褪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显红色,假设②正确)
取少量褪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显红色,假设①正确(或取少量褪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显红色,假设②正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