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如图5-21装置.红磷.硫磺分别在a.b瓶中燃烧.当燃烧结束后同时打开两个夹子.可看到 [ ] A.水同时流入a.b两集气瓶 B.水只流入a集气瓶 C.水只流入b集气瓶 D.a.b集气瓶中都无水流入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40369[举报]
甲同学釆用如图Ⅰ所示装置验证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并用排水法收集NO气体
(1)写出试管内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内的溶液呈
(3)乙同学认为甲虽然收集到的气体是一氧化氮,但并不能说明反应中一定生成一氧化氮.他的理由是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4)丙同学釆用如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了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该同学的步骤如下表所示,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5)从环保的角度看,丙同学的实验存在的缺陷是
(6)丁同学用图Ⅲ所示装置代替图Ⅱ中U型管右端的附有铜丝的胶塞进行实验,待反应停止后将一氧化氮气体排入分液漏斗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丙同学实验的第
(7)实验结束后丁同学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并充分振荡,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8)若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不考虑NO2的反应),试回答:
①若铜与硝刚好反应完全,则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②将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 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为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mol/L
③已知NO和NO2的混合气与足量氧气混合后能被水完全吸收成硝酸,则要使上述11.2L气体完全被水吸收成硝酸,理论上需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写出试管内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8HNO3=3Cu(NO3 ) 2+2NO↑+4H2O
3Cu+8HNO3=3Cu(NO3 ) 2+2NO↑+4H2O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内的溶液呈
绿
绿
色;收集气体的试管内的气体呈无
无
色(3)乙同学认为甲虽然收集到的气体是一氧化氮,但并不能说明反应中一定生成一氧化氮.他的理由是
在铜和稀硝酸反应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红棕色气体
在铜和稀硝酸反应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红棕色气体
在铜和稀硝酸反应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红棕色气体
在铜和稀硝酸反应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红棕色气体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2NO+O2=2NO2
2NO+O2=2NO2
(4)丙同学釆用如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了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该同学的步骤如下表所示,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 问题 |
1从U型管左端加入稀硝酸直至充满U型管右端 | ∥/ |
2用附有铜丝的胶塞塞住U型管右端,观察现象 | 现象是 有无色气体产生,右边溶液逐渐变成绿色 有无色气体产生,右边溶液逐渐变成绿色 |
3待反应停止后打开胶塞,观察实验现象 | 现象是 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成红棕色 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成红棕色 |
将氮氧化合物放入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将氮氧化合物放入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6)丁同学用图Ⅲ所示装置代替图Ⅱ中U型管右端的附有铜丝的胶塞进行实验,待反应停止后将一氧化氮气体排入分液漏斗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丙同学实验的第
3
3
步骤的相同.丁同学要将一氧化氮气体排入分液漏斗中应进行的正确操作是①打开分液漏斗上部的塞子
打开分液漏斗上部的塞子
②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③待液面与胶塞接触时立即关闭活塞
待液面与胶塞接触时立即关闭活塞
(7)实验结束后丁同学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并充分振荡,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NO2+H2O=2 HNO3+NO
3NO2+H2O=2 HNO3+NO
(8)若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不考虑NO2的反应),试回答:
①若铜与硝刚好反应完全,则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0.86mol﹒L-1
10.86mol﹒L-1
②将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 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为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0-3a﹒V +0.5 |
0.14 |
10-3a﹒V +0.5 |
0.14 |
③已知NO和NO2的混合气与足量氧气混合后能被水完全吸收成硝酸,则要使上述11.2L气体完全被水吸收成硝酸,理论上需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
5.71
5.71
升.(保留两位小数);解题过程:设生成的一氧化氮为xmol,二氧化氮为ymol.
3Cu+8HNO3=3Cu(NO3 ) 2+2NO↑+4H2O
3 2
1.5xmol xmol
Cu+4HNO3(浓)=Cu(NO3 ) 2+2NO2↑+2H2O
1 2
ymol.ymol.
所以方程组为
所以
即一氧化氮为0.26mol,二氧化氮为0.24mol.
4NO+2H2O+3O2=4HNO3
4 3
0.26mol 0.195mol
4 NO2+2H2O+O2=4HNO3
41
0.24mol 0.06mol
所以需要氧气0.195mol+0.06mol=0.255mol,体积为0.255mol×22.4L/mol=5.71L
3Cu+8HNO3=3Cu(NO3 ) 2+2NO↑+4H2O
3 2
1.5xmol xmol
Cu+4HNO3(浓)=Cu(NO3 ) 2+2NO2↑+2H2O
1 2
1 |
2 |
所以方程组为
|
所以
|
即一氧化氮为0.26mol,二氧化氮为0.24mol.
4NO+2H2O+3O2=4HNO3
4 3
0.26mol 0.195mol
4 NO2+2H2O+O2=4HNO3
41
0.24mol 0.06mol
所以需要氧气0.195mol+0.06mol=0.255mol,体积为0.255mol×22.4L/mol=5.71L
设生成的一氧化氮为xmol,二氧化氮为ymol.
3Cu+8HNO3=3Cu(NO3 ) 2+2NO↑+4H2O
3 2
1.5xmol xmol
Cu+4HNO3(浓)=Cu(NO3 ) 2+2NO2↑+2H2O
1 2
ymol.ymol.
所以方程组为
所以
即一氧化氮为0.26mol,二氧化氮为0.24mol.
4NO+2H2O+3O2=4HNO3
4 3
0.26mol 0.195mol
4 NO2+2H2O+O2=4HNO3
41
0.24mol 0.06mol
所以需要氧气0.195mol+0.06mol=0.255mol,体积为0.255mol×22.4L/mol=5.71L
.3Cu+8HNO3=3Cu(NO3 ) 2+2NO↑+4H2O
3 2
1.5xmol xmol
Cu+4HNO3(浓)=Cu(NO3 ) 2+2NO2↑+2H2O
1 2
1 |
2 |
所以方程组为
|
所以
|
即一氧化氮为0.26mol,二氧化氮为0.24mol.
4NO+2H2O+3O2=4HNO3
4 3
0.26mol 0.195mol
4 NO2+2H2O+O2=4HNO3
41
0.24mol 0.06mol
所以需要氧气0.195mol+0.06mol=0.255mol,体积为0.255mol×22.4L/mol=5.71L
实验室用50mL 0.50mol?L-1盐酸、50mL 0.55mol?L-1 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
(3)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4)若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
E.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
F.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
盐酸 | NaOH溶液 | ||
1 | 20.2 | 20.3 | 23.7 |
2 | 20.3 | 20.5 | 23.8 |
3 | 21.5 | 21.6 | 24.9 |
(1)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
Cu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Cu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
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
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
.(3)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56.8 kJ?mol-1
-56.8 kJ?mol-1
[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J?(g?℃)-1计算].如用0.5mol/L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偏 大
偏 大
(填“偏大”、“偏小”、“不变”).(4)若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ABDF
ABDF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
E.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
F.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
镁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轻型环保材料.
(1)海洋是天然的镁元素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下:
海水中MgCl2
Mg(OH)2
MgCl2?6H2O
MgCl2
Mg
①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②电解熔融氯化镁的过程中,
(2)①金属镁是一种较活泼金属,在二氧化碳气体中也能燃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C+2MgO,此反应类型属于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②金属镁在高温下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在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据此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
(3)镁铝合金广泛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等.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镁铝合金的组成,取16g镁铝合金样品,把60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从以上数据可知,该合金中,镁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
(4)老师每次做有关镁的实验时都会强调: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但拿出的镁条总是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
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MgO;小赵认为可能是Mg2(OH)2CO3;小花认为可能是Mg(OH)2.小赵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实验探究:小赵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内生成白色固体.
实验分析:实验后,小赵认为小花的猜想也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查阅资料得出结论:Mg(OH)2 和 Mg2(OH)2CO3 都可以加热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据此请你写出Mg2(OH)2CO3 加热
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海洋是天然的镁元素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下:
海水中MgCl2
熟石灰 |
过滤 |
盐酸 |
蒸发、浓缩、结晶 |
脱水 |
通电 |
①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引流
引流
.②电解熔融氯化镁的过程中,
电
电
能转化为化学
化学
能.(2)①金属镁是一种较活泼金属,在二氧化碳气体中也能燃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C+2MgO,此反应类型属于
C
C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②金属镁在高温下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在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据此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
Mg3N2
Mg3N2
.(3)镁铝合金广泛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等.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镁铝合金的组成,取16g镁铝合金样品,把60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0.6 | 5.2 | 4.0 |
1:3
1:3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40%
.(4)老师每次做有关镁的实验时都会强调: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但拿出的镁条总是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
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MgO;小赵认为可能是Mg2(OH)2CO3;小花认为可能是Mg(OH)2.小赵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氧化镁为白色固体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氧化镁
氧化镁为白色固体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氧化镁
.实验探究:小赵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内生成白色固体.
实验分析:实验后,小赵认为小花的猜想也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样品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样品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查阅资料得出结论:Mg(OH)2 和 Mg2(OH)2CO3 都可以加热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据此请你写出Mg2(OH)2CO3 加热
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Mg2(OH)2CO3
2MgO+CO2↑+H2O
| ||
Mg2(OH)2CO3
2MgO+CO2↑+H2O
.
| ||
硫酸铵是一种常用的铵态氮肥.下表是硫酸铵化肥品质的主要指标.?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本地农业生产服务,对某农用品商店出售的一等品硫酸铵化肥的品质进行探究.?
[观察外观]
该硫酸铵化肥无可见机械杂质.?
[实验探究]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中,需往烧瓶中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加热的原因是
[交流讨论]
甲同学: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硫酸铵化肥的含氮量可能偏高,因为实验装置中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
乙同学:实验装置中还存在另一个明显缺陷是:
经过大家充分讨论一致认为:针对甲、乙两位同学指出的实验装置中存在的明显缺陷,需改进实验装置,重新进行实验
[探究结论]
称取13.5g硫酸铵化肥样品,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重新进行实验,测得实验后B装置增重3.4g.得出探究结论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指标 项目 |
优等品 | 一等品 | 合格品 |
外观 | 白色结晶,无可见机械杂质 | 无可见机械杂质 | |
氮(N)含量 | ≥21.0% | ≥21.0% | ≥20.5% |
[观察外观]
该硫酸铵化肥无可见机械杂质.?
[实验探究]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OH-
NH3↑+H2O
| ||
NH4++OH-
NH3↑+H2O
烧杯中盛放的试剂最好是
| ||
稀硫酸
稀硫酸
(填“浓硫酸”、“稀硫酸”或“水”)(2)实验过程中,需往烧瓶中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加热的原因是
使硫酸铵充分反应完全转化为NH3
使硫酸铵充分反应完全转化为NH3
[交流讨论]
甲同学: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硫酸铵化肥的含氮量可能偏高,因为实验装置中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
A、B装置间缺一个干燥装置
A、B装置间缺一个干燥装置
乙同学:实验装置中还存在另一个明显缺陷是:
缺少赶尽反应装置中残留氨气的装置
缺少赶尽反应装置中残留氨气的装置
经过大家充分讨论一致认为:针对甲、乙两位同学指出的实验装置中存在的明显缺陷,需改进实验装置,重新进行实验
[探究结论]
称取13.5g硫酸铵化肥样品,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重新进行实验,测得实验后B装置增重3.4g.得出探究结论为
该化肥为合格品
该化肥为合格品
.实验室用50mL0.50mol/L盐酸、50mL0.50mol/L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名称是
(2)反应需要多次测量温度,每次测量温度后都必须采取的操作是
(3)已知Q=cm△t,经数据处理,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J/(g?℃)计算).
(4)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热的文献值为-57.3kJ/mol,你认为(3)中测得的实验值偏差可能的原因是
(5)若将NaOH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氨水,测得中和热为△H1,则△H1与△H的关系为:△H1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
盐酸 | NaOH溶液 | ||
1 | 20.2 | 20.3 | 23.7 |
2 | 20.3 | 20.5 | 23.8 |
3 | 21.5 | 21.6 | 24.9 |
环形玻璃搅拌棒
环形玻璃搅拌棒
;实验时用该仪器搅拌溶液的方法是上下搅动
上下搅动
,由图可知该装置有不妥之处,应如何改正?应使小烧杯口与大烧杯口持平,其余部分用碎塑料填满
应使小烧杯口与大烧杯口持平,其余部分用碎塑料填满
.(2)反应需要多次测量温度,每次测量温度后都必须采取的操作是
用水将温度计上的液体冲掉,并擦干温度计
用水将温度计上的液体冲掉,并擦干温度计
.(3)已知Q=cm△t,经数据处理,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56.8kJ/mol
-56.8kJ/mol
(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J/(g?℃)计算).
(4)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热的文献值为-57.3kJ/mol,你认为(3)中测得的实验值偏差可能的原因是
①量热计的保温瓶绝热效果不好 ②酸碱溶液混合不迅速
①量热计的保温瓶绝热效果不好 ②酸碱溶液混合不迅速
(至少说出两点)(5)若将NaOH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氨水,测得中和热为△H1,则△H1与△H的关系为:△H1
>
>
△H(填“<”、“>”或“=”),理由是NH3?H2O电离吸热
NH3?H2O电离吸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