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的质量比. 例1 某有机物8g完全燃烧生成18g水和22g二氧化碳.该有机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例2 在反应3A+2B=2C+D中.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21克.则反应消耗B质量是 . 例3 在反应2A+B=2C中.1.2g A完全反应生成2g C.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例4 炼铁时用含Fe2O3 60%的赤铁矿32t.可冶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31105[举报]
根据下列装置图,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若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3)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
(5)小元同学准确称取7.9g纯净的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他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意外发现:根据计算,7.9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应生成氧气560mL(标准状况).小元通过数据分析,意外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和理论计算的氧气体积不相符合,并且在实验中还意外发现锰酸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提出假设:小元取实验后的少量固体残渣再次加热,经检验又产生了氧气.根据小元发现的问题和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1:二氧化锰也可以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假设2:锰酸钾也可以受热分解产生氧气
假设3:
设计实验:小元用最初加热所得的残渣及必要的实验用品,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验证假设2.请在下面实验流程方框中的相应位置填写各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
请简要叙述步骤5的操作
得出结论:若观察到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酒精灯
酒精灯
、②集气瓶
集气瓶
.(2)若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AC
AC
(填序号),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了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了
.(3)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B
(填序号),为了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度,一般在试管中加入药品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H2O2
2H2O+O2↑
| ||
2H2O2
2H2O+O2↑
.
| ||
(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
A
A
(填序号).甲烷气体一般采用装置D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图F所示,据此可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小
密度比空气小
.(5)小元同学准确称取7.9g纯净的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他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冲出,进入导管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冲出,进入导管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实验结束后,他收集到氧气580mL(标准状况).意外发现:根据计算,7.9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应生成氧气560mL(标准状况).小元通过数据分析,意外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和理论计算的氧气体积不相符合,并且在实验中还意外发现锰酸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提出假设:小元取实验后的少量固体残渣再次加热,经检验又产生了氧气.根据小元发现的问题和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1:二氧化锰也可以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假设2:锰酸钾也可以受热分解产生氧气
假设3:
二氧化锰和锰酸钾都可以分解产生氧气
二氧化锰和锰酸钾都可以分解产生氧气
(只填一种)设计实验:小元用最初加热所得的残渣及必要的实验用品,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验证假设2.请在下面实验流程方框中的相应位置填写各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
请简要叙述步骤5的操作
取少量干燥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充分加热,再将带火星的小
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伸入试管中
取少量干燥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充分加热,再将带火星的小
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伸入试管中
得出结论:若观察到
带火星木条复燃
带火星木条复燃
,则假设2成立.两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定:石灰石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且为了反应充分,尽可能的将石灰石样品粉碎).不同的小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但是他们都成功的测定了所取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第一组】(1)称取mg样品放入烧杯;
(2)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时,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ng;
(3)根据剩余固体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用m、n的代数式表示)
【第二组】(1)称取6g样品:按规范操作,用托盘天平称取6g样品时,若指针略向左偏转,要使指针居中的恰当操作是: ;把称取好的样品放入烧杯中(烧杯质量为10g).
(2)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每次加入稀盐酸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搅拌的目的是 ,然后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称量,记录如下表:
(3)分析数据,求①样品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并按照计算题的正确格式答题)
③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题要求同上)
④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第一组】(1)称取mg样品放入烧杯;
(2)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时,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ng;
(3)根据剩余固体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第二组】(1)称取6g样品:按规范操作,用托盘天平称取6g样品时,若指针略向左偏转,要使指针居中的恰当操作是:
(2)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每次加入稀盐酸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搅拌的目的是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
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g) | 10 | 20 | 30 | 40 | 50 |
烧杯和药品总质量(g) | 25.56 | 35.12 | 44.68 | 54.24 | 64.24 |
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并按照计算题的正确格式答题)
③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题要求同上)
④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化学实验室的开放日,老师安排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有关NaCl和Na2CO3这两种常见的盐的实验,实验任务如下:
第一小组的同学:将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分别为NaCl和Na2CO3)区别开来
第二小组的同学: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第三小组的同学:测定Na2CO3和少量NaCl的固体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
(1)第一小组的同学为了区别两瓶无色溶液,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选择下列物质进行实验.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甲:稀盐酸 乙:AgNO3溶液 丙:澄清石灰水 丁:蓝色的石蕊试纸
(2)第二小组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CO3,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沉淀A的化学式________;②甲同学认为:加入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__;③乙同学发现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他们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
(3)第三小组的同学根据下列所给出的药品、实验装置和实验中可测得的数据,设计实验来粗略测定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ag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药品:足量的稀H2SO4、CaCl2溶液、碱石灰(烧碱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浓硫酸
实验装置如图2:
在实验中可测得的数据:①充分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bg; ②反应前装置和药品的质量为c g;③充分反应后装置和药品的质量为d g.
请设计二个实验方案填入下表中(碱石灰和浓硫酸已被选用,下表中不再填写):
方案 | 选用的药品 | 选用的实验装置及组装时接口连接顺序 | 需测得的实验数据(从上述可测得的数据中选取) | 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计算式 | |
选用的实验装置序号 | 组装时接口编号顺序 | ||||
一 | ________ | A、B、D、F | (毋须填写) | ________ | ________ |
二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ag、cg、dg | ________ |
化学实验室的开放日,老师安排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有关NaCl和Na2CO3这两种常见的盐的实验,实验任务如下:
第一小组的同学:将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分别为NaCl和Na2CO3)区别开来
第二小组的同学: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第三小组的同学:测定Na2CO3和少量NaCl的固体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
(1)第一小组的同学为了区别两瓶无色溶液,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选择下列物质进行实验.其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写序号).
甲:稀盐酸 乙:AgNO3溶液 丙:澄清石灰水 丁:蓝色的石蕊试纸
(2)第二小组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CO3,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沉淀A的化学式______;②甲同学认为:加入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③乙同学发现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他们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3)第三小组的同学根据下列所给出的药品、实验装置和实验中可测得的数据,设计实验来粗略测定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ag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药品:足量的稀H2SO4、CaCl2溶液、碱石灰(烧碱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浓硫酸
实验装置如图2:
在实验中可测得的数据:①充分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bg; ②反应前装置和药品的质量为c g;③充分反应后装置和药品的质量为d g.
请设计二个实验方案填入下表中(碱石灰和浓硫酸已被选用,下表中不再填写):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第一小组的同学:将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分别为NaCl和Na2CO3)区别开来
第二小组的同学: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第三小组的同学:测定Na2CO3和少量NaCl的固体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
(1)第一小组的同学为了区别两瓶无色溶液,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选择下列物质进行实验.其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写序号).
甲:稀盐酸 乙:AgNO3溶液 丙:澄清石灰水 丁:蓝色的石蕊试纸
(2)第二小组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CO3,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沉淀A的化学式______;②甲同学认为:加入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③乙同学发现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他们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3)第三小组的同学根据下列所给出的药品、实验装置和实验中可测得的数据,设计实验来粗略测定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ag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药品:足量的稀H2SO4、CaCl2溶液、碱石灰(烧碱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浓硫酸
实验装置如图2:
在实验中可测得的数据:①充分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bg; ②反应前装置和药品的质量为c g;③充分反应后装置和药品的质量为d g.
请设计二个实验方案填入下表中(碱石灰和浓硫酸已被选用,下表中不再填写):
方案 | 选用的药品 | 选用的实验装置及组装时接口连接顺序 | 需测得的实验数据(从上述可测得的数据中选取) | 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计算式 | |
选用的实验装置序号 | 组装时接口编号顺序 | ||||
一 | ______ | A、B、D、F | (毋须填写) | ______ | ______ |
二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ag、cg、dg | ______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碳酸钠,化学式Na2CO3,俗称纯碱.“纯碱中常常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一包纯碱(若有杂质,只考虑为氯化钠)为研究对象,探究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
【小组讨论】
观点Ⅰ:纯碱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
观点Ⅱ:纯碱样品是由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
【实验设计】
甲方案
Ⅰ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Ⅱ操作步骤:称取13.25g纯碱样品,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白色沉淀10.00g
Ⅲ数据处理: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过程:
Ⅳ实验结论: .
乙方案
Ⅰ设计思路:根据样品(质量为a g)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质量为b g),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Ⅱ实验结论:
(1)当a、b的质量关系满足 (填写含a、b字母的表达式,下同)时,纯碱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0%.
(2)当a、b的质量关系满足 时,纯碱样品是由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
【实验评价】
误差分析:(1)甲方案中,白色沉淀的质量在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中会有所损耗,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小.
(2)乙方案中,有部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溶解于水而没有全部逸出,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 (填写“偏大”、“偏小”或“不变”).
【交流反思】
(1)实验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该操作的目的是 .
(2)甲方案实验操作中,对沉淀洗涤的目的是: .
(3)乙方案中,需用一定质量的19.6%的稀硫酸.现有一瓶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乙方案中实验所用稀硫酸,至少需要浓硫酸的体积是 mL(填写含字母的表达式).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小组讨论】
观点Ⅰ:纯碱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
观点Ⅱ:纯碱样品是由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
【实验设计】
甲方案
Ⅰ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Ⅱ操作步骤:称取13.25g纯碱样品,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白色沉淀10.00g
Ⅲ数据处理: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过程:
Ⅳ实验结论:
乙方案
Ⅰ设计思路:根据样品(质量为a g)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质量为b g),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Ⅱ实验结论:
(1)当a、b的质量关系满足
(2)当a、b的质量关系满足
【实验评价】
误差分析:(1)甲方案中,白色沉淀的质量在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中会有所损耗,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小.
(2)乙方案中,有部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溶解于水而没有全部逸出,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
【交流反思】
(1)实验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该操作的目的是
(2)甲方案实验操作中,对沉淀洗涤的目的是:
(3)乙方案中,需用一定质量的19.6%的稀硫酸.现有一瓶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乙方案中实验所用稀硫酸,至少需要浓硫酸的体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