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 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31093[举报]
小沁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某纯碱样品(杂质为NaCl)中Na2CO3的质量分数.C为有刻度的玻璃仪器,可装合适的液体,根据液面位置变化测定气体体积.
(1)实验操作步骤有:检查气密性,将药品、水、油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并调整好装置后,再进行的操作还有:
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
②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
③由A向B滴加足量稀硫酸;
④调节D的位置至C、D中液面高度一致,记录C中液面位置.
上述进行的操作的顺序是
(2)若纯碱样品的质量为ag,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CO2体积为VL,要求出Na2CO3的质量分数,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①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体积 ②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③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④该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
(3)若B中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0.6g,为确保Na2CO3全部参与反应,从A中加入到B中的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10%)至少为多少克?(要解题过程,本小题共3分)
(4)总结反思:①小沁同学测定某纯碱样品(杂质为NaCl)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实验操作步骤有:检查气密性,将药品、水、油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并调整好装置后,再进行的操作还有:
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
②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
③由A向B滴加足量稀硫酸;
④调节D的位置至C、D中液面高度一致,记录C中液面位置.
上述进行的操作的顺序是
①③②④
①③②④
(填序号).(2)若纯碱样品的质量为ag,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CO2体积为VL,要求出Na2CO3的质量分数,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④
④
;①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体积 ②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③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④该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
(3)若B中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0.6g,为确保Na2CO3全部参与反应,从A中加入到B中的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10%)至少为多少克?(要解题过程,本小题共3分)
(4)总结反思:①小沁同学测定某纯碱样品(杂质为NaCl)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有一小部分二氧化碳留在导管中
有一小部分二氧化碳留在导管中
.(2007?怀化)下面所给是实验室制取某气体的仪器和试剂.请认真审题,回答下列问题.
试剂: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该实验制取的气体是
(3)制取装置(填序号)
(4)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试剂: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铁架台
铁架台
,②集气瓶
集气瓶
.(2)该实验制取的气体是
氧气
氧气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3)制取装置(填序号)
B
B
;收集装置(填序号)C或E
C或E
.(4)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O2
2H2O+O2↑
| ||
2H2O2
2H2O+O2↑
.
| ||
同学们,下面所给的是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仪器和试剂.请认真审题,填写下表.
仪器:试剂: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大理石、稀盐酸
(1)填表:
(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3)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4)氨气(NH3)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称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物质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序号)装置,选择该装置的理由是 .收集氨气选用 (填序号)装置.
(5)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NH3能跟O2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写出NH3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仪器:试剂: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大理石、稀盐酸
(1)填表:
制取气体 | 化学方程式 | 制取装置(填序号) | 收集装置(填序号) |
氧气 | |||
二氧化碳 |
(3)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4)氨气(NH3)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称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物质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H4Cl+Ca(OH)2
| ||
(5)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NH3能跟O2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写出NH3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