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代词等一般地应作用相应的变化.变化方法见下表. 在直接引语中 在间接引语中 指示代词 this that these those 表示时间的词 now then today that day this week that week yesterday the day before last week the week before three days ago three days before tomorrow the next day next week the next week 表地点的词 here there 动词 bring take come go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2434434[举报]
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时,其指示代词、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应作相应的变化,请写出下列词的变化形式
1.this ________
2.these ________
3.now ________
4.today ________
5.yesterday ________
6.last year ________
7.this week ________
8.ago ________
9.here ________
10.tomorrow ________
书面表达
根据下表,写一则60词左右的短文,介绍北京等四地未来24小时的天气情况.
Here’s the weather report for the next 24 hours.
________
阅读《转基因食品其实很环保》,完成小题。
转基因食品其实很环保
①自去年抗虫害转基因水稻和植酸酶转基因玉米获得安全证书以来,媒体和网站上有关转基因作物的争论就没有平息过。一般人关心的是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媒体也爱传播“美国把中国人当成小白鼠”“世博会禁止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玉米让老鼠死绝”之类的谣言吓唬人。但这属于低层次的争论。怀疑者主要是缺乏生物学知识的外行和另有用意的组织,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转基因食品在被批准上市前都已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检测,其安全性获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肯定,在学术界并无疑议。美国人普遍食用转基因食品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迄今未发现一例不良反应。
②转基因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则是属于层次高一些的问题,在学术界内也会引起争议。但是对此的担心也是有意无意地被夸大了。经常被提及的是担心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后,其花粉与周围的其他植物、特别是该作物的野生种进行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例如担心转基因水稻的基因会“污染”了野生水稻,所以在有野生水稻的地区就不计划种转基因水稻。这其实并非转基因作物特有的问题。种植传统的作物同样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例如杂交水稻的基因也可能会“污染”了野生水稻,但是人们并没有因此就不在有野生水稻的地区种杂交水稻。和传统作物相比,转基因水稻不过是在原有的几万个基因中增添了一个额外的基因而已,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差别,为什么对这么一个基因就那么担心呢?
③一方面,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可能影响被人为夸大,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对环境保护的实际益处又经常被忽略。当前种植得最多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两类:抗虫害转基因作物和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农民选择种植这两类转基因作物的原因是因为它们降低了生产成本,潜在的好处是有助于环境保护。抗虫害转基因作物由于天生就能抵抗主要害虫的侵袭,种植它们大幅度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又减少了用于生产、运输、喷洒农药所耗费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废料。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能够抵抗草甘膦,这样农民就可使用这种广谱、低毒的除草剂来除杂草,而不必像种植传统作物那样使用更有针对性、但是毒性也更大的除草剂。有人也许会问,如果什么除草剂都不用,那不是更环保吗?但是不用除草剂,就要靠耕作除草,那样不仅费时费力,还耗费燃料,引起水土流失,反而破坏环境。
④已研发成功、还未开始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品种中,有的对环境保护也大有好处。例如中国自己研发的植酸酶转基因玉米。这种玉米主要是要作为牲畜的饲料使用。玉米中含有大量的磷,但是这些磷存在于植酸中,大部分没法被牲畜吸收、利用。因此牲畜以玉米为饲料,容易患缺磷症,为此往往要在饲料中添加无机磷(通常用磷酸氢钙),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玉米中的植酸多数不被消化,随粪便排出,冲入河流、海洋,对环境造成磷污染,其后果是使水体富营养化。植酸酶转基因玉米含有大量的植酸酶,能把植酸分解掉,这样牲畜就可以吸收、利用玉米中的磷,既降低了饲料成本,又减少了磷污染。又如,美国将在2012年开始大规模种植抗旱转基因玉米,减少灌溉,对保护水资源也很有好处。
⑤转基因作物对环境保护的益处是实实在在的,而它们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从未发生过,即使发生了也不可怕。某些“环保组织”却把转基因作物当成恶魔,竭力阻挠其研发和推广,这不是很讽刺吗?所以对这样的“环保组织”,完全可以称之为伪环保。
(选自2010年12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小题1】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3分)
【小题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3】第①段中划线的成语“迄今”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小题4】转基因作物的环保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转基因食品其实很环保
①自去年抗虫害转基因水稻和植酸酶转基因玉米获得安全证书以来,媒体和网站上有关转基因作物的争论就没有平息过。一般人关心的是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媒体也爱传播“美国把中国人当成小白鼠”“世博会禁止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玉米让老鼠死绝”之类的谣言吓唬人。但这属于低层次的争论。怀疑者主要是缺乏生物学知识的外行和另有用意的组织,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转基因食品在被批准上市前都已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检测,其安全性获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肯定,在学术界并无疑议。美国人普遍食用转基因食品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迄今未发现一例不良反应。
②转基因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则是属于层次高一些的问题,在学术界内也会引起争议。但是对此的担心也是有意无意地被夸大了。经常被提及的是担心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后,其花粉与周围的其他植物、特别是该作物的野生种进行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例如担心转基因水稻的基因会“污染”了野生水稻,所以在有野生水稻的地区就不计划种转基因水稻。这其实并非转基因作物特有的问题。种植传统的作物同样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例如杂交水稻的基因也可能会“污染”了野生水稻,但是人们并没有因此就不在有野生水稻的地区种杂交水稻。和传统作物相比,转基因水稻不过是在原有的几万个基因中增添了一个额外的基因而已,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差别,为什么对这么一个基因就那么担心呢?
③一方面,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可能影响被人为夸大,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对环境保护的实际益处又经常被忽略。当前种植得最多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两类:抗虫害转基因作物和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农民选择种植这两类转基因作物的原因是因为它们降低了生产成本,潜在的好处是有助于环境保护。抗虫害转基因作物由于天生就能抵抗主要害虫的侵袭,种植它们大幅度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又减少了用于生产、运输、喷洒农药所耗费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废料。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能够抵抗草甘膦,这样农民就可使用这种广谱、低毒的除草剂来除杂草,而不必像种植传统作物那样使用更有针对性、但是毒性也更大的除草剂。有人也许会问,如果什么除草剂都不用,那不是更环保吗?但是不用除草剂,就要靠耕作除草,那样不仅费时费力,还耗费燃料,引起水土流失,反而破坏环境。
④已研发成功、还未开始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品种中,有的对环境保护也大有好处。例如中国自己研发的植酸酶转基因玉米。这种玉米主要是要作为牲畜的饲料使用。玉米中含有大量的磷,但是这些磷存在于植酸中,大部分没法被牲畜吸收、利用。因此牲畜以玉米为饲料,容易患缺磷症,为此往往要在饲料中添加无机磷(通常用磷酸氢钙),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玉米中的植酸多数不被消化,随粪便排出,冲入河流、海洋,对环境造成磷污染,其后果是使水体富营养化。植酸酶转基因玉米含有大量的植酸酶,能把植酸分解掉,这样牲畜就可以吸收、利用玉米中的磷,既降低了饲料成本,又减少了磷污染。又如,美国将在2012年开始大规模种植抗旱转基因玉米,减少灌溉,对保护水资源也很有好处。
⑤转基因作物对环境保护的益处是实实在在的,而它们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从未发生过,即使发生了也不可怕。某些“环保组织”却把转基因作物当成恶魔,竭力阻挠其研发和推广,这不是很讽刺吗?所以对这样的“环保组织”,完全可以称之为伪环保。
(选自2010年12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小题1】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3分)
【小题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3】第①段中划线的成语“迄今”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小题4】转基因作物的环保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苦痛者的天籁》(作者:马德)一文,回答小题(共14分)
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我有点讨厌父亲,集市上什么鱼都有,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 我问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家的鱼哩?蔡婆说,你爸爸呀,是个馋猫,为了吃我的鱼,每天晚上敲我的门。父亲真没出息。
父亲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两班倒。但父亲很少上白班。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就在那两面坡中间,有一块洼地,蔡婆的鱼塘就在那里。
父亲说,蔡婆不容易。蔡婆那个做生意的丈夫卷走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扔下三个孩子跑了。为了养家糊口,蔡婆包了山洼里的鱼塘,并在鱼塘旁盖了间简陋的土房子。然后,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每天晚上,父亲下夜班,骑车路过那鱼塘的时候,总要去敲敲她的门。嘟——,嘟嘟——,舅奶,睡了没有?屋子里亮着油灯,蔡婆还没睡。她便唤父亲进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然后,父亲才走。有时候,父亲下夜班很晚,蔡婆屋子里的油灯早已熄灭了,但父亲依然要去敲敲蔡婆的门。听着屋里的蔡婆在睡梦中含混地应了,父亲才走。
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去敲蔡婆的门,是想吃她养的鱼吗?父亲摸摸我的头,笑笑说,你还小,不懂。我已经不小了,都上初中了!我一本正经地喊。
父亲依旧每晚去敲她的门,蔡婆依旧逢年过节送鱼来。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父亲退了休,蔡婆也不养鱼了。混得不错的儿女们,把她接进了城里,让她去安享清福。有一次,我和父亲谈起了蔡婆,谈起了那些年的事。父亲突然叹了口气,说,其实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你奶奶是生你五叔的时候,难产死的。你爷爷受不了这个打击,想不开,几次想寻短见。村里有一个叫杨有贵的人,就经常来劝他,说,为了孩子们,你也得活下去啊。但你爷爷还是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那一段日子,每天晚上,杨有贵都要来咱家坐坐,或者拉家常,或者聊东说西。即便真的没话说了,也要干坐着,一直待到很晚才走。
你爷爷后来说,如果没有杨有贵这个人,如果没有他每晚来陪着坐一阵子,也许,咱们家就没有今天。所以,你爷爷临去世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伸出手来可以扶人,拿出钱来可以帮人,人在遭难的时候,就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能救人的。
爸爸深深记住了爷爷说的这句话。那几年,蔡婆不容易,爸爸想帮帮她。于是,每天晚上去敲敲她的门,就是想让她知道, 。
是啊,那些夜晚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而且那也是敲响在她苦痛心灵里的天籁之音啊!其实,这个世界还有更多不愁吃穿却心底痛苦的人。他们所缺少的,也许只是陪他们坐一坐、唠唠嗑、说说话的人。哪怕,在他们最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嘟嘟”的敲门声,也是好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
(选自《做人与处世》, 2009年第7期)
【小题1】“我”对父亲为何总去敲蔡婆的门这一举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内容梳理这一认识过程,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小题2】选出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2分) 【 】
【小题3】“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推测一下,作者在这句里可能会强调哪几个词语,为什么?(2分)
【小题4】根据全文内容及主旨,补写出文中横线上省略的句子。(2分)
【小题5】“天籁”本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等,选文标题“苦痛者的天籁”该怎样理解?并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我有点讨厌父亲,集市上什么鱼都有,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 我问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家的鱼哩?蔡婆说,你爸爸呀,是个馋猫,为了吃我的鱼,每天晚上敲我的门。父亲真没出息。
父亲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两班倒。但父亲很少上白班。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就在那两面坡中间,有一块洼地,蔡婆的鱼塘就在那里。
父亲说,蔡婆不容易。蔡婆那个做生意的丈夫卷走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扔下三个孩子跑了。为了养家糊口,蔡婆包了山洼里的鱼塘,并在鱼塘旁盖了间简陋的土房子。然后,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每天晚上,父亲下夜班,骑车路过那鱼塘的时候,总要去敲敲她的门。嘟——,嘟嘟——,舅奶,睡了没有?屋子里亮着油灯,蔡婆还没睡。她便唤父亲进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然后,父亲才走。有时候,父亲下夜班很晚,蔡婆屋子里的油灯早已熄灭了,但父亲依然要去敲敲蔡婆的门。听着屋里的蔡婆在睡梦中含混地应了,父亲才走。
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去敲蔡婆的门,是想吃她养的鱼吗?父亲摸摸我的头,笑笑说,你还小,不懂。我已经不小了,都上初中了!我一本正经地喊。
父亲依旧每晚去敲她的门,蔡婆依旧逢年过节送鱼来。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父亲退了休,蔡婆也不养鱼了。混得不错的儿女们,把她接进了城里,让她去安享清福。有一次,我和父亲谈起了蔡婆,谈起了那些年的事。父亲突然叹了口气,说,其实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你奶奶是生你五叔的时候,难产死的。你爷爷受不了这个打击,想不开,几次想寻短见。村里有一个叫杨有贵的人,就经常来劝他,说,为了孩子们,你也得活下去啊。但你爷爷还是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那一段日子,每天晚上,杨有贵都要来咱家坐坐,或者拉家常,或者聊东说西。即便真的没话说了,也要干坐着,一直待到很晚才走。
你爷爷后来说,如果没有杨有贵这个人,如果没有他每晚来陪着坐一阵子,也许,咱们家就没有今天。所以,你爷爷临去世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伸出手来可以扶人,拿出钱来可以帮人,人在遭难的时候,就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能救人的。
爸爸深深记住了爷爷说的这句话。那几年,蔡婆不容易,爸爸想帮帮她。于是,每天晚上去敲敲她的门,就是想让她知道, 。
是啊,那些夜晚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而且那也是敲响在她苦痛心灵里的天籁之音啊!其实,这个世界还有更多不愁吃穿却心底痛苦的人。他们所缺少的,也许只是陪他们坐一坐、唠唠嗑、说说话的人。哪怕,在他们最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嘟嘟”的敲门声,也是好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
(选自《做人与处世》, 2009年第7期)
【小题1】“我”对父亲为何总去敲蔡婆的门这一举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内容梳理这一认识过程,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幼时 | | |
初中 | “我”认为父亲是想白吃人家养的鱼儿去敲蔡婆家的门 | “我”不理解父亲 |
大学毕业 | | |
A.文中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人与人之间真挚温暖的情谊,暗线是“敲门”“送鱼”。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串连起前后两个故事。 |
B.文中共写了父亲两次“笑”。第一次,面对“我”的误解与责问,父亲的“笑”表明了他的宽厚大度。第二次,面对“我”的赞美,老实的父亲表现出了纯朴、实在、厚道。 |
C.文中插叙了爷爷的故事,交代了父亲之所以常去敲蔡婆的门的原因,回应了上文“我”的一连串疑问与不解,使文章更吸引人。 |
D.结尾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了主旨,给读者以启迪。 |
【小题4】根据全文内容及主旨,补写出文中横线上省略的句子。(2分)
【小题5】“天籁”本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等,选文标题“苦痛者的天籁”该怎样理解?并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扶桑花里的《诗经》
①沉睡的神态,是一片眼影,涂在春天里的睡眠上,沉默的扶桑树,仿佛等待着谁吹响天空的号角,让草尖上的晨雾,退出一条道路来。在滇西北,那一条峡谷井一样深,我与它厮守着,阅读着那本厚厚的《诗经》,心里却怀想着一个遥远的城市。滇西北的峡谷,在群山里像一座古老的寺院,在红尘之外,在内心深处。我不知道,是谁在这间破败的屋旁,植下了一棵扶桑树,经年之后,它长长的枝条已经抵达了被雨水浸黑的屋檐。扶桑花在深夜里开放着,潜伏着。等我推开门,清晨的坡地上,淡黄色的阳光已经把峡谷里的岩石和草丛蒸出一片雾气来,给它们镀上一层湿意。
②怀想着一座城市,我的梦便与这条深深的峡谷无关。
③火车开进了站台,那么多的人,手里提着行李箱,在挥别与叮嘱中挤来挤去。脚下的道路不是单行道,我站在路边,对着自己的内心,一遍又一遍地拷问:走?还是留?只身一人,在城市里,闻着房间里的霉味,我终于对自己说:该回去了。
④回到峡谷,我就走不出去了,没有谁会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回到那座城市里去,把我丢失在那里的脚印和心找回来。是的,在这幽深的峡谷里,手里拿着古老的《诗经》,我又想到了那座遥远的城市。虽然那座城市里也有紫红色的玉兰花,初春时节,都会在枝头上焰火一样绽放。但是,一去不返的人是我,而不是谁离开了峡谷,去了那座城市,让我日夜思念。
⑤靠着扶桑树粗大的树干,我把《诗经》放在脚下的一只小木凳上,听着江水在远处的山腰后面哗哗地流淌着,那水声,仿佛是一条连绵不绝的褐色绸缎,在风里无休止地展开,在炽烈的阳光下闪闪发光。群山顶上飘过一朵灰色的浮云,峡谷里顿时暗了下来,就像一只巨大的河蚌,收拢了它的壳。是啊,我离开那座城市的时候,是因为一扇门对我关上了。只有这个峡谷,就像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从来都用那群山之间的怀抱,接纳一个归来者。回到峡谷里的时候,只剩下一个人和一本《诗经》。只有峡谷,才会对我有如此的夸赞。
⑥云朵从头顶上掠过去了。我从树影里走出来,站在阳光里,面对着峡谷对面倾斜的山脊,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正午,阳光照着整个峡谷里的岩石、草丛、藤蔓、水渠、磨坊、栈道,所有的植物都在疯狂地生长着,白天的阳光把充足的温暖送到每一片叶子上,只等着暮色降临的时候,凝结的露珠又会让那些土壤潮湿,让水分沿着在地下密布的根须流淌。这样的峡谷,每一年都有花朵绽放,瓜果飘香,当我转过身来,向着身边的扶桑树做出一个拥抱的姿势,却看见枝头的几朵扶桑花早已完全绽开了,它们宽阔的花瓣火焰一样缀满了纤细的枝头,那灼目的颜色,仿佛是一首规模宏大的交响乐。我对自己说:重新开始吧。当我翻开我的《诗经》,最开始的一个篇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不是一首爱情诗,但它说出了绵长而执著的爱。《诗经》翻开了,这是第一个篇章,后面还有三百零五篇。我的小屋也只是峡谷眉心上的一颗暗红色的痣,谁又能够清楚地知道,这峡谷究竟又有多宽广呢?
(选自《厦门义学》有删改)
【小题1】全文描写了峡谷多个时段的景物,请指出是那几个时段?(3分)
第①段: 第⑤段 第⑥段
【小题2】在文章第①段中,作者用“ ”表现春天黎明的特点,用“
”表现峡谷的特点,体现了峡谷空灵的特点。(2分)
【小题3】文章的第①段为全文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表现了作者对峡谷怎样的感情?(2分)
感情基调:
对峡谷的感情:
【小题4】作者对“峡谷”和“城市”的描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5】作者写城市的玉兰花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6】作者在最后一段为什么提到《诗经》?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沉睡的神态,是一片眼影,涂在春天里的睡眠上,沉默的扶桑树,仿佛等待着谁吹响天空的号角,让草尖上的晨雾,退出一条道路来。在滇西北,那一条峡谷井一样深,我与它厮守着,阅读着那本厚厚的《诗经》,心里却怀想着一个遥远的城市。滇西北的峡谷,在群山里像一座古老的寺院,在红尘之外,在内心深处。我不知道,是谁在这间破败的屋旁,植下了一棵扶桑树,经年之后,它长长的枝条已经抵达了被雨水浸黑的屋檐。扶桑花在深夜里开放着,潜伏着。等我推开门,清晨的坡地上,淡黄色的阳光已经把峡谷里的岩石和草丛蒸出一片雾气来,给它们镀上一层湿意。
②怀想着一座城市,我的梦便与这条深深的峡谷无关。
③火车开进了站台,那么多的人,手里提着行李箱,在挥别与叮嘱中挤来挤去。脚下的道路不是单行道,我站在路边,对着自己的内心,一遍又一遍地拷问:走?还是留?只身一人,在城市里,闻着房间里的霉味,我终于对自己说:该回去了。
④回到峡谷,我就走不出去了,没有谁会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回到那座城市里去,把我丢失在那里的脚印和心找回来。是的,在这幽深的峡谷里,手里拿着古老的《诗经》,我又想到了那座遥远的城市。虽然那座城市里也有紫红色的玉兰花,初春时节,都会在枝头上焰火一样绽放。但是,一去不返的人是我,而不是谁离开了峡谷,去了那座城市,让我日夜思念。
⑤靠着扶桑树粗大的树干,我把《诗经》放在脚下的一只小木凳上,听着江水在远处的山腰后面哗哗地流淌着,那水声,仿佛是一条连绵不绝的褐色绸缎,在风里无休止地展开,在炽烈的阳光下闪闪发光。群山顶上飘过一朵灰色的浮云,峡谷里顿时暗了下来,就像一只巨大的河蚌,收拢了它的壳。是啊,我离开那座城市的时候,是因为一扇门对我关上了。只有这个峡谷,就像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从来都用那群山之间的怀抱,接纳一个归来者。回到峡谷里的时候,只剩下一个人和一本《诗经》。只有峡谷,才会对我有如此的夸赞。
⑥云朵从头顶上掠过去了。我从树影里走出来,站在阳光里,面对着峡谷对面倾斜的山脊,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正午,阳光照着整个峡谷里的岩石、草丛、藤蔓、水渠、磨坊、栈道,所有的植物都在疯狂地生长着,白天的阳光把充足的温暖送到每一片叶子上,只等着暮色降临的时候,凝结的露珠又会让那些土壤潮湿,让水分沿着在地下密布的根须流淌。这样的峡谷,每一年都有花朵绽放,瓜果飘香,当我转过身来,向着身边的扶桑树做出一个拥抱的姿势,却看见枝头的几朵扶桑花早已完全绽开了,它们宽阔的花瓣火焰一样缀满了纤细的枝头,那灼目的颜色,仿佛是一首规模宏大的交响乐。我对自己说:重新开始吧。当我翻开我的《诗经》,最开始的一个篇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不是一首爱情诗,但它说出了绵长而执著的爱。《诗经》翻开了,这是第一个篇章,后面还有三百零五篇。我的小屋也只是峡谷眉心上的一颗暗红色的痣,谁又能够清楚地知道,这峡谷究竟又有多宽广呢?
(选自《厦门义学》有删改)
【小题1】全文描写了峡谷多个时段的景物,请指出是那几个时段?(3分)
第①段: 第⑤段 第⑥段
【小题2】在文章第①段中,作者用“ ”表现春天黎明的特点,用“
”表现峡谷的特点,体现了峡谷空灵的特点。(2分)
【小题3】文章的第①段为全文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表现了作者对峡谷怎样的感情?(2分)
感情基调:
对峡谷的感情:
【小题4】作者对“峡谷”和“城市”的描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5】作者写城市的玉兰花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6】作者在最后一段为什么提到《诗经》?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