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其中之一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2384030[举报]

一题一题找答案解析太慢了
下载作业精灵直接查看整书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
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
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
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
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
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
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
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
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
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
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
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小题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确立的观点又是什么?(4分)
【小题2】.文章由直接反驳转到间接反驳起过渡作用的是第几段?它在内容上是怎样承上启下的?请结合原文作答。(5分)
【小题3】.联系全文,对“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的共同特征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
B.他们有确信,不自欺。
C.他们前仆后继的战斗。
D.他们总不为大家所知道。
【小题4】.文章⑦—⑨段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5】.今天的中国正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国民的自信力,请依照例句按要求续写。(5分)例句:杨利伟,用自信的挥手代表了中国航天科技的高度;
续写:                                                              
                                                              
他们都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17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                 ,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1】、将选文的空白处补充完整。(2分)
【小题2】、解释下列词语。(3分)
愠:                     何以:                   识:        
诲:                     说:                    厌: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温故而知新:                                           
(2)不耻下问: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小题4】、按要求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各一句)(3分)
(1)关于学习态度:                                  
(2)关于学习方法:                                  
(3)关于孔子自谦:                                  
【小题5】、用课文原句回答:(2分)
(1)作者阐述学和思辩正关系的句子是哪句?
答:                                                          
(2)作者说明孔文子称“文”的原因是什么?
答:                                                          
【小题6】、课文中有些话已凝结为成语,试着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两三个成语。(1分)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说明文)《核工记》,回答10——14题(14分)
核工记(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馀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                                   ”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殆谓是欤!
补充注释
(1)雉(zhì):城墙垛子。 (2)司更卒:更夫。司,管理。 (3)桴(fú):鼓槌。      
(4)章:棵。(5)应门:应声开门。(6)延纳:邀请(人)进门。(7)浮屠:宝塔。(8)舣:拢船靠岸。(9)招提:寺。本义是四方,僧为四方僧,住处为招提僧坊。 (10)须弥:佛经里的高山。
【小题1】、词语解释(2分)
(1)长五分(    )          (2)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
(3)近滩一小舟。(   )       (4)谓是欤!(    )
【小题2】、句子翻译(2分)
(1)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2)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小题3】、文章理解(4分)
(1)这篇文章所记桃核工艺品的微雕世界是一首七言唐诗的意境的再现,你知道是哪一首诗吗?请在横线上填写诗句、作者以及诗歌题目。     
取诗“                ,              ”之句。      《           》(2分)
(2)计人凡七:   四,   一,   一,   一。(填写人物身份) (2分)
【小题4】、问题探究(4分)
(1)本文描写在一个桃核上雕刻的人物风景,说明顺序井然,杂而不乱,条理清晰,主体部分是按照由       、由       、由中心至边缘的空间顺序说明的。(2分)
(2)文章开头交代“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5】、比较阅读(2分)
本文与《核舟记》相比较有什么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相似之处:                                                                               
不同之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