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2334008[举报]
《中国新闻网 》 2010年7月11日报道: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起锚日,同时也是“中国航海日”和“世界海事日”,世博园印尼馆再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中国船舶馆的大屏幕上,也再现了600多年前郑和率领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浩浩荡荡扬帆驶向大海的波澜壮阔的场面。下图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当年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向②地航行时,应该选择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当船队到达①地向③地航行时,很可能利用的风是· ’
A.西南风 B.东南信风 C.东北信风 D.西北季风
3.当年船队从④地向我国返航时,要在5月份起航,这时他们在通过印度洋时是
A.逆风顺水 B.顺风顺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逆水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资料:中国和西方的海上贸易始于汉代,此后,随着造船业航海技术的提高,中国与西方的海上贸易日益发展,并逐渐形成一条“海上丝绸之路”。郑和7次下西洋,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掌握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贸易的繁荣,唐宋元时期,在相互交流中,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海路直接、间接地传入中亚、西亚、东南亚和西方诸国。同时,中国也从西方引进了玻璃制造术、新的熬糖法等先进技术,以及象牙、宝石、珍珠、琥珀、香料等奢侈品,丰富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内容,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上述资料所记载的文化扩散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扩散,从资料中看描述的文化扩散的内容主要是___________(物质、精神)文化的扩散,主要涉及了该种文化的几个方面?
(2)根据所学知识推知郑和下西洋是_____________季去____________季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图把郑和航海路线补充完整:从港口太仓刘家港出发,经______________,最后到西亚和北非。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中国和西方的海上贸易始于汉代。此后,随着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提高,中国与西方的海上贸易日益发展,并逐渐形成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交通使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得到不断进步。郑和7次下西洋(见图30—2),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掌握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他不仅使用罗盘指示方向,而且利用测位、对景定位、天文定位等方法测定船位,善于运用驶风技术和利用季风,大大提高了征服海洋的能力。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贸易的繁荣。唐宋元时期,在相互交流中,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海路直接、间接地传到东南亚、中亚、西亚和西方诸国。同时,中国也从西方引进了玻璃制造术、新的熬糖法等先进技术,以及象牙、宝石、珍珠、琥珀、香料等奢侈品,丰富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内容,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上述资料中所记叙的文化扩散类型主要是________扩散,从资料中看描述的文化扩散的内容主要是________(物质、精神)文化的扩散,主要涉及的该种文化的几个方面是________。
(2)资料中提到郑和航海“善于运用驶风技术和利用季风”,根据所学知识推知郑和下西洋是________季去,________季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图把郑和航海路线补充完整: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经________,最后到达西亚和东非。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上述资料中所记叙的文化扩散类型主要是________扩散,从资料中看描述的文化扩散的内容主要是________(物质、精神)文化的扩散,主要涉及的该种文化的几个方面是________。
(2)资料中提到郑和航海“善于运用驶风技术和利用季风”,根据所学知识推知郑和下西洋是________季去,________季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图把郑和航海路线补充完整: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经________,最后到达西亚和东非。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上万人的船队远航,与大海波涛、明岛暗礁及变化万千的恶劣气候搏斗,必须准确地测定船舶的地理位置、航向和海深等。那么,这样大的船队航行,靠什么来导航呢?这就是古代的天文定位技术。我国古代很早就将天文定位技术应用在航海中。东晋僧人法显在访问印度乘船回国时曾记述:“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宿而进。”到了元、明时期,天文定位技术有很大发展。当时采用观测恒星高度来确定地理纬度的方法,叫做“牵星术”,所用的测量工具叫做牵星板。根据牵星板测定的垂向高度和牵绳的长度,即可换算出北极星高度角,它近似等于该地的地理纬度。郑和率领的船队在航行中就是采用“往返牵星为记”来导航的。在航行中,他们还绘制了著名的《郑和航海图》。我国的航海图虽然宋代就已应用,但多只是以近海为主,不能满足大船队的远航需要。郑和与他的助手王景弘依据多次航行所得的海域和陆地知识,制成了远航图册,名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蕃国”,后人称之为“郑和航海图”。
想一想:
郑和下西洋靠什么来导航,有没有用到原始的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