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质溶于水.通常伴随 的变化.把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三种物质溶于水.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溶液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17866[举报]
28、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班同学为证明NaOH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
【方案二】: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时小虎又提出疑问:pH逐渐变小,可能是由于溶液稀释造成的,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反应.小全对小虎的疑问进行了反驳,他的理由是:
测定溶液的pH时,需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
A.偏大,B.偏小,C.不变,D.以上三种可能都有
【方案三】:在试管中放入一粒NaOH固体,然后加入稀盐酸.
小华看到氢氧化钠固体消失了,认为发生了反应.而小全想了想之后却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
乙同学和丙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装置(见右图),都说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可以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分析说明:
【方案四】: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的物质不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直接加入锌粒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方案五】:定量研究是化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一同学将200 mL稀盐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直接加入到w g的CaCO3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V1体积的CO2;向另一份中先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也加入到w g的CaCO3中,反应后收集到V2体积的CO2.如果V1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方案一】:先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
红
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当观察到红色褪去
,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当得到无色溶液时,小虎认为这时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小英却认为这时还应该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盐酸过量
.接着老师又提出问题:红色消失一定证明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吗?他们经过讨论认为也可能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这时应在溶液中再滴加酚酞(或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若有不变红(或变红)
现象,则证明不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方案二】: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时小虎又提出疑问:pH逐渐变小,可能是由于溶液稀释造成的,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反应.小全对小虎的疑问进行了反驳,他的理由是:
碱溶液无论如何稀释,其pH值都不可能小于7
.测定溶液的pH时,需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
滴管或玻璃棒
把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过一会儿,将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
比较,从而得出溶液的pH.若对一未知溶液用湿润的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则测定的结果会D
.A.偏大,B.偏小,C.不变,D.以上三种可能都有
【方案三】:在试管中放入一粒NaOH固体,然后加入稀盐酸.
小华看到氢氧化钠固体消失了,认为发生了反应.而小全想了想之后却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于水
.小明用手摸了摸试管外壁,试管比较热,他认为不仅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而且是放热反应.小全思考之后仍然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氢氧化钠溶于水也放热
.乙同学和丙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装置(见右图),都说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可以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分析说明:
B
(填序号)装置更合理,理由是B装置能排除因液体的滴入而造成烧瓶内气体排出,引起玻璃管内液面发生变化
.若选用合理的装置进行实验,当出现玻璃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
现象时,可以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方案四】: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的物质不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直接加入锌粒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
;向另一份中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锌粒中,观察到无气泡产生
现象,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锌粒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方案五】:定量研究是化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一同学将200 mL稀盐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直接加入到w g的CaCO3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V1体积的CO2;向另一份中先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也加入到w g的CaCO3中,反应后收集到V2体积的CO2.如果V1
>
V2(填“>”或“<”或“=”)也能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23、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目的是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加水稀释,加入酚酞溶液,观察到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1)表中x=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排除因盐酸的加入,稀释氢氧化钠溶液而引起pH减小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目的是
赶走溶液中少量氧气
,“滴入植物油”目的是隔绝氧气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碱
性;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加水稀释,加入酚酞溶液,观察到
出现红色且不褪去
,说明是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而出现的上述现象.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 盐酸 | NaOH溶液 | △t/℃ |
1 | 3.65% | 2.00% | 3.5 |
2 | 3.65% | 4.00% | x |
3 | 7.30% | 8.00% | 14 |
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