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①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右 4 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2)和生石灰反应.产生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16075[举报]

涓€棰樹竴棰樻壘绛旀瑙f瀽澶參浜�
涓嬭浇浣滀笟绮剧伒鐩存帴鏌ョ湅鏁翠功绛旀瑙f瀽
绔嬪嵆涓嬭浇
下面几位同学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四个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
[实验一]小强采用A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拉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2)该反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Cu+O2
加热
CuO
Cu+O2
加热
CuO
,铜丝表面的变化是
红色变黑色
红色变黑色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l%(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                                          
[实验二]:小红采用B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用放大镜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氮气
氮气
,根据实验推断它的性质有
难溶于水,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难溶于水,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总容积的
1
5
,其原因可能是
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
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
,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总容积的
1
5
,其原因可能是
装置内的部分空气逸散出来,就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体积大于五分之一
装置内的部分空气逸散出来,就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体积大于五分之一

(3)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
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
,化学反应表达式为
P+O2
点燃
P2O5
P+O2
点燃
P2O5

[实验三]小华同学打算采用C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25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注射器(注射器的容积为40ml,且润滑性很好)相连,注射器的前沿停在20ml刻度处.(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
气密性良好
气密性良好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注射器活塞在11mL刻度处
注射器活塞在11mL刻度处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在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有大量的白烟冒出
有大量的白烟冒出
注射器活塞先向右移动
注射器活塞先向右移动
试管冷却后,注射器活塞最后向左移动
试管冷却后,注射器活塞最后向左移动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
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等
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等

[实验四]小明用图D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1)如图A仪器的名称是
烧杯
烧杯

镁带燃烧的反应表达式为
Mg+O2
点燃
MgO
Mg+O2
点燃
MgO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镁与氧气反应,集气瓶内压强减少,内外产生压强差
镁与氧气反应,集气瓶内压强减少,内外产生压强差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21
21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
氮气
氮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你填写有关空格.
(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产生大量的白烟
产生大量的白烟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瓶内的氧气消耗完(或瓶内的氧气浓度太低了)
瓶内的氧气消耗完(或瓶内的氧气浓度太低了)

(3)待该物质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水经导气管流向集气瓶中约
1
5
体积处
水经导气管流向集气瓶中约
1
5
体积处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
1
5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
1
5

(4)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
1
5
,这可能的原因是(任写两点)
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装置气密性不够好;红磷量不足;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
装置气密性不够好;红磷量不足;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

(5)若(3)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
1
5
,这可能的原因是(任写一点)
燃烧的红磷刚插入集气瓶时没有塞紧,燃烧一段时间后再塞紧;没有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导气管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等
燃烧的红磷刚插入集气瓶时没有塞紧,燃烧一段时间后再塞紧;没有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导气管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等

(6)由本实验可以推测氮气的物理性质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如右图所示,请填写下列空白:
(1)点燃前
取一支蜡烛,观察,石蜡是
固体
固体
体(填状态),用小刀切下一块,把它投入水中.石蜡的硬度
(选填“大”或“小”),密度比水
(选填“大”或“小”),
不能
不能
溶于水(选填“能”或“不能”).
(2)点燃蜡烛
用火柴点燃蜡烛,从图中①能观察到,火焰分
层,火柴梗的
外焰
外焰
(选填“外焰”、“内焰”或“焰心”)处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
外焰
外焰
温度最高.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如图所示②),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水雾
水雾
,迅速倒转烧杯,向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
浑浊
浑浊
,以上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3)熄灭蜡烛
蜡烛刚熄灭时,有白烟产生,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的白烟(如图所示③),蜡烛
被点燃(选填“能”或“不能”),说明蜡烛燃烧实际上是
蜡烛蒸气
蜡烛蒸气
在燃烧.
(4)探究
某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他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C
C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