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L= cm3= m3 , 0.9×103kg/m3= g/cm3.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1475520[举报]
(2008?黄浦区一模)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同学用U型管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他们首先猜想: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用实验来探究跟这些因素的关系.他们选用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乙容器中装有水;丙容器中装有盐水(ρ水<ρ盐水).然后,他们把压强计的金属盒如图25放置在液体中,用不同的方法改变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h和离容器底部的距离d,并观察U型管中液面高度差L.他们的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记录在下列表:
(1)根据实验设计可知,他们猜想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
(2)根据实验次数
(3)根据表二、表三中的实验次数5与9、6与10、7与11或8与12可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
(4)小明同学根据表一、表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他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有关.你认为该结论是
(5)根据实验数据,小红得出结论:①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成正比;②当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你认为根据以上实验数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表一 | 甲容器 | ||||||
实验次数 | h∕cm | d∕cm | L∕格 | ||||
1 | 10 | 30 | 4 | ||||
2 | 20 | 20 | 8 | ||||
3 | 30 | 10 | 12 | ||||
4 | 30 | 5 | 12 | ||||
表二 | 乙容器 | ||||||
实验次数 | h∕cm | d∕cm | L∕格 | ||||
5 | 10 | 40 | 4 | ||||
6 | 20 | 30 | 8 | ||||
7 | 30 | 20 | 12 | ||||
8 | 40 | 10 | 16 | ||||
表三 | 丙容器 | ||||||
实验次数 | h∕cm | d∕cm | L∕格 | ||||
9 | 10 | 40 | 5 | ||||
10 | 20 | 30 | 10 | ||||
11 | 30 | 20 | 15 | ||||
12 | 40 | 10 | 20 |
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h、离容器底部的距离d以及液体的密度ρ
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h、离容器底部的距离d以及液体的密度ρ
有关.(2)根据实验次数
1与6(2与7或3与8)
1与6(2与7或3与8)
可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当离容器底部距离相同时,深度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3)根据表二、表三中的实验次数5与9、6与10、7与11或8与12可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
有
有
(选填“有”或“无”)关系.(4)小明同学根据表一、表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他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有关.你认为该结论是
错误
错误
(选填“或“错误”)的.理由是从表一中3与4的数据可以看出,金属盒在同一深度的水中,离容器底部的距离d虽然不同,但压强相同,说明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金属盒离容器底部的距离d无关.
从表一中3与4的数据可以看出,金属盒在同一深度的水中,离容器底部的距离d虽然不同,但压强相同,说明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金属盒离容器底部的距离d无关.
.(5)根据实验数据,小红得出结论:①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成正比;②当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你认为根据以上实验数据,
只可得出结论①
只可得出结论①
.(选填“只可得出结论①”、“只可得出结论②”或“结论①和②都可以得出”)小明和小华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分别用f1=l5cm和f2=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下表是他们记录的部分数据
像的性质 |
焦距f/cm |
试验序号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倒立、缩小 |
15 |
① |
40 |
23 |
② |
35 |
27 |
||
10 |
③ |
40 |
13 |
|
④ |
35 |
14 |
(1)若以“透镜的焦距为单位”进行比较,在成倒立、缩小的像时: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是 u>2f ;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是 2f>v>f .
(2)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碱小,像距 变大 ;若物距相同,焦距大,像距 越大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