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用照相机拍照.胶片上得到的是被拍摄物体的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虚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1466020[举报]

不能调焦距的照相机在拍摄远处、近处的物体时,通过调节暗箱的长度,即调节像距v,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通过镜头所成的像都清晰地成在胶片上.人的眼睛也相当于照相机,那么,眼睛是怎样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能被看得清清楚楚的?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们经过思考,提出了下列猜想:“眼睛能将远处物体和近处物体都在视网膜上成像,从而使远近物体都能被看清楚,其原因可能是晶状体的焦距发生变化,但像距不变.”猜想是否正确呢?该实验小组经过讨论后,利用f19 cmf210 cmf311 cm3个凸透镜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实验过程中,改变物距,换用不同的凸透镜,但保持像距不变.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如下表:

分析实验数据:

(1)比较实验2与实验1发现,当观察物体变近时,要在原处得到清晰的像,可换用焦距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

(2)比较实验3与实验1发现,当观察物体变远时,要在原处得到清晰的像,可换用焦距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该小组同学经过分析、思考,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即眼睛看远处物体和近处物体都很清楚,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改变晶状体所构成的透镜的________来实现的.

(3)该小组是按照怎样的思维过程进行探究活动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照相机可通过调节物距u、像距v,使远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的像清晰地留在底片上。人的眼睛是怎样将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看得清清楚楚的?某实验小组经过思考,提出了下列猜想:眼睛能将远处物体和近处物体都看得清楚,是因为眼睛的焦距发生了变化。    
究竟猜想是否正确?该实验小组经过讨论后,利用f= 9cm,f=10cm、f=11cm的三个凸透镜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实验过程中改变物距,换用不同的凸透镜,但保持像距不变(注意这一点),实验现象和数据知表:
分析实验数据:
(1)比较实验2与实验1发现,当被观察物体变近时,要在原处得到清晰的像,可换用焦距较 __________(选填 “大”或“小”)的凸透镜。
(2)比较实验3与实验1发现,当被观察物体变远时,要在原处得到清晰的像,可换用焦距较 ________(选填  “大”或“小”)的凸透镜。该小组同学经过分析、思考,证实自己的猜想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即眼睛看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能很清楚,是通过调节晶状体厚度的变化,改变______而实现的。
(3)市面上有一种照相机就是仿照眼睛晶状体能自动调焦的功能而设计的。在某处拍完远景后,再拍近景特写,要想在胶片上仍得到清晰的像,则它的焦距应变 ________(选填“大”或“小”)。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怎样解释全息照相

一般照相机照出的照片都是平面的,没有立体感.用物理术语来说,得到的仅是二维图像,很多信息都失去了.当激光出现后,人类才第一次得到了全息照片.所谓全息照片就是一种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或透射)光波中全部信息的先进照相技术.全息照片不用一般的照相机,而要用一台激光器.激光束用分光镜一分为二,其中一束照到被拍摄的景物上,称为物光束;另一束直接照到感光胶片即全息干板上,称为参考光束.当光束被物体反射后,其反射光束也照射在胶片上,就完成了全息照相的摄制过程.全息照片和普通照片截然不同.用肉眼去看,全息照片上只有些乱七八糟的条纹.可是若用一束激光去照射该照片,眼前就会出现逼真的立体景物.更奇妙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可以看到原来物体的不同侧面.而且,如果不小心把全息照片弄碎了,那也没有关系.随意拿起其中的一小块碎片,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原来的被摄物体仍然能完整无缺地显示出来.全息照相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利用两束光的干涉来记录被摄物体的信息.这个理论很早就有人提出过,但只有激光才能达到它所要求的高度单色性.因此,只有在激光器诞生以后人们才实现了这一梦想.

(1)全息照相应用了哪些光学知识?

(2)全息照相利用了激光的什么特性?

(3)全息照片有什么特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图甲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通常把使用图乙中35毫米有孔胶卷的照相机称为135照相机.“快门“是使胶片获得必要曝光量的时间控制机构.“幕帘快门”是135照相机常用的一种快门,它由前后两个幕帘组成;位于胶片前约3毫米处.图丙是“幕帘快门”的工作原理图.拍摄照片时,先将快门上弦,此时前、后幕帘的首尾部分重叠在一起,从胶片的左端运动到右端(如图丙-(a)),与幕帘连接的弹簧同时被卷紧,为快门的开启提供动力;然后按下快门按钮,快门开启,前帘先向左运动,而后帘依据摄影者设定的曝光时间滞后一段时间和前帘形成合适的缝隙宽度L后再开始运动(如图丙-(b)).这样,缝隙从胶片的右端运动到左端,使整个胶片依次获得曝光(如图丙-(c)).运动结束,胶片又全部被遮住,与幕帘连接的弹簧恢复原状,即松弦(如图丙-(d)).

下表是国产DF-1相机(135型)曝光时间与快门缝隙的对应关系
T(秒)1/10001/5001/2501/1251/601/451/30
L(毫米)2.55102041.55583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DF-1相机曝光时间与快门缝隙的对应关系表可以得出,各档曝光时间对应的幕帘运动速度有何特点?
(2)不同型号照相机的“幕帘快门”的缝隙运动方向是不同的.以摄影者为参照物,有的自左向右,有的自右向左,有的自上而下,有的自下而上,用这些相机拍摄运动物体时都会造成像的畸变.图丁中(a)、(b)分别表示的是:拍摄时相机与汽车位置的示意图和不发生畸变的图象的示意图;图丁(c)、(d)所示的是:使用不同型号相机拍摄高速运动的汽车时形成的像.请根据像的畸变情况,写出快门缝隙的运动方向.(a)______ (b)______(在横线上填上:“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或“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
(3)图是用135相机拍摄的某学生(身高1.7米)在试用新标准乒乓球(直径40毫米)的照片.拍摄时选用的快门速度为1/30秒.请估算照片中兵乓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4)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拍摄照片时需要用闪光灯来照明.闪光灯是一种发光时间短(约几毫秒),发光强度高的光源.由于幕帘快门是通过两个幕帘间形成的缝隙使整个摄影画面曝光的,所以要使闪光灯瞬间发出的光全部进入画面,必须在快门全开(前帘已复位,而后帘尚未释放)的瞬间闪亮.DF-1型照相机的闪光灯联动装置是在前帘复位到终点附近时接通闪光灯的电路,使闪光灯工作.从DF-1相机快门缝隙与曝光时间的对应关系表可知,为达到与闪光灯的同步,曝光时间应如何选择?
(5)图是用某台旧的DF-1照相机的1/250,1/125秒快门速度拍摄的,并用闪光灯照明的画面.试根据画面上留下的闪光影像(较深的区域),计算该相机“幕帘快门”的缝隙运动速度.

(6)某摄影爱好者为了在胶片上获得直径约为2毫米的太阳的清晰的像,他应选用多大焦距的摄影物镜来进行拍摄?已知太阳发出的光经8.31分钟射到地球,太阳的直径为1.39×109米.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