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如右下图所示的密封装置.先调节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情况可能有( ) 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 烧碱变质 B.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 烧碱潮解 C.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 烧碱潮解 D.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 烧碱潮解 选择题答案卡(请把以上的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答案卡上.否则不得分)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103697[举报]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下图所示的装置,对纯碱(Na2CO3)和小苏
打(NaHCO3)两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
(1)写出甲、丙两种仪器的名称: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乙仪器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丙仪器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对比观察法”或“定量分析法”),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下图所示的装置,对纯碱(Na2CO3)和小苏打(NaHCO3)两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
(1)写出甲、丙两种仪器的名称: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乙仪器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丙仪器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3)该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对比观察法”或“定量分析法”),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化学活动小组的小江同学为了测定某不纯氧化铁试样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其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B、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2)小江通过称量反应前后D部分的质量,来计算试样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若按这一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则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会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3)对于小江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方案,你有什么改进意见?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写出装置A、B、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江通过称量反应前后D部分的质量,来计算试样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若按这一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则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会
(3)对于小江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方案,你有什么改进意见?
22、请你参与下列燃烧条件的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两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
[设计实验]:小军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红磷的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2)如果在小军的方案中想看到水中白磷燃烧,形成“水火相融”的景象,你的操作是
(3)小红根据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发现小军设计的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帮小军在原装置上进行完善,你的方法是
(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5)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目的,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两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
[设计实验]:小军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红磷的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如果在小军的方案中想看到水中白磷燃烧,形成“水火相融”的景象,你的操作是
对准水中白磷通入空气(或氧气)
.(3)小红根据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发现小军设计的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帮小军在原装置上进行完善,你的方法是
在两个试管的试管口塞上胶塞
.(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
.(5)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目的,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议:
将煤加工成蜂窝煤后再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