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体和文学常识篇
四、中考模拟演练:
1.(甘肃省,200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亭记》、《出师表》、《捕蛇者说》、《陋室铭》中的“记”、“表”、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
B.成语“一鼓作气”、“鸿鹄之志”分别出自《左传•曹刿论战》和《史记•陈涉世家》。
C.《范进中举》选自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D.《天净沙•秋思》和《山坡羊•潼关怀古》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是曲牌名,“秋思”、“潼关怀古”是题目。
2.(辽宁省,2001)
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有个“倒拔垂杨柳”的好汉,他的名字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出自《西游记》,请你用概括的语言,再写出其中一个有孙悟空故事的名字:
3.(南通市,2002)
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 )
A.《望天门山》《渭城曲》《春夜喜雨》都是唐朝诗人写的诗歌。
B.《出师表》中的“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C.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讳疾忌医”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口技》《扁鹊见蔡桓公》。
D.《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样子》。
4.(北京市石景山区,2002)
课文、作者、国籍(或朝代)搭配错误的是( )
A.《范进中举》 施耐庵 明朝
B.《“友邦惊诧”论》 鲁迅 中国
C.《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中国
D.《变色龙》 契诃夫 俄国
5.(甘肃省,2002)
下面的句子,诗文、题目、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宋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6.(广州市,2000)
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都德和莫泊桑都是法国的著名的文学家,他们都有著名短篇小说被翻译成中文。
B.李白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人称“诗仙”,《明月几时有》是他的作品。
C.《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都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的短篇小说集。
D.《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陌上桑》选自于《诗经》。
7.(神州市,2001)
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B.《春》是抒情散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
C.《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D.书信结尾的“此致”,一般在正文后另起―行空两格写;“敬礼”在“此致”下一行顶格写。
8.(河南省,2000)
下面的话出自哪篇课文?描写的人物是谁?
(1)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篇名:《 》 人物:____________
(2)他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
篇名:《 》 人物:____________
9.(北京市海淀区,200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名句。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诗《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宋词《天净沙 秋思》中的名句。“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这首诗中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10.(云南省,2000)
下面三个人物分别出自哪部分文学作品( )
①保尔•柯察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杨修 《三国演义》
③鲁达 《水浒传》
11.(南京市,1997)
下面有关文化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科举考试规定,秀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C.古代把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如“河阳”便是黄河北岸。
D.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五帝”指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12.(北京市,2998)
对一般书信的书写格式说法有误的是( )
A.第一行空两格写收信人的称呼,称呼后面加冒号。
B.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回行,顶格写正文。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段写。
C.结尾表示祝愿词语,如“祝”、“此致”等可以接正文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进步”、“敬礼”等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D.在信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上一行署名,下一行写日期。
13.(湖州市,2002)
下列诗文的出处及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白居易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C.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宋•柳宗元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宋•陆游
14.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A.小说三要素是指人物、情节和结局。( )
B.论点和论据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
C.戏剧,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
D.论证方法指的是立论和驳论。( )
15.填空。
A.我国的成语,有许多来自古诗文(或寓言)中,如“讳疾忌医”就见于韩非《扁鹊见蔡桓公》。请你从读过的古诗文(或寓言)中举出三例,并且说出作者和出处(或篇名)。
(1)成语___________见于___________的《 》;
(2)成语___________见于___________的《 》;
(3)成语___________见于___________的《 》;
B.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文房四宝”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文具的统称。
D.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推断,“江阴”的位置应在,“河阳”的位置应在_______。
E.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_。
①不惑 ②垂髫 ③花甲 ④加冠 ⑤而立 ⑥古稀 ⑦半百
中考真题演练(02)
(一)选择题
1.(北京市西城区,2002)句子、句子的出处、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对应有错误的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刘禹锡――唐朝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醉翁亭记》――欧阳修――宋朝
(C)禽兽之变许几何哉?止增笑耳。――《狼》――蒲松龄――清朝
(D)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魏学伊――明朝
2.(北京市海淀区,2002)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
(A)《儒林外史》和《水浒传》都是长篇章回体小说。
(B)《菜园小记》是吴伯箫的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的小说。
(C)《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学家都德,《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D)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桃花源记》、《马说》、《岳阳楼记》、《狼》。
3.(北京市海淀区,200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名句。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诗《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宋词《天净沙 秋思》中的名句。“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这首诗中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4.(北京市朝阳区,2002)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涉,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被司马迁写入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的“列传”。
(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自唐朝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七言绝句《出塞》;
(C)《最后一课》、《变色龙》、《皇帝的新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都德、俄国的契诃夫、丹麦的安徒生和苏联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D)鲁迅的小说大多收在《呐碱》和《彷徨》两部集子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杨二嫂、双喜等人都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5.(天津市,2002)对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C)五、六句以“江船火独明”反衬“野径云俱黑”,写出了乌云密布、雨意正浓的景物特点。
(D)最后两句实写作者所看到的雨后清晨美景:锦官城内到处盛开着湿漉漉、沉 甸甸的鲜花。
(B)三、四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细腻地写出了春雨轻柔无声的特点。
6.(沈阳市,2002)选出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乐享受使人委靡死亡。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读文章的人。
(C)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D)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 二。
7.(哈尔滨市,2002)对下面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敕 勒 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A)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它歌唱大自然的辽阔壮丽,大草原的肥沃昌盛,反映了牧民们以天地为家的豪迈气概和对草原生活的亲切感情。
(B)“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写天空像巨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 起来。比喻十分生动形象,充分显示出游牧民族的生活特色。
(C)诗中前几句写平川、大山、天空、四野,意境阔大恢宏,采用了静态勾画, 形象逼真;最后一句转入动态描绘,使全诗动静结合,充满了勃勃生机。
(D)诗的最后一句堪称点睛之笔,其中的“风”字有极强的表现力。由于风的吹动使牧草低伏,人们才看见了草中洁白的羊群。
8.(哈尔滨市,2002)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
9.(山东省,2002)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蒲松龄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小说家。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先帝”指刘备,“崩”在古代指皇帝的死亡。
(D)韩麦尔、保尔,柯察金分别是都德《最后一课》和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
10.(安徽省,200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捕蛇者说》选自唐代柳宗元的《柳河东集》。
(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
(C)《苏州园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朱自清。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集《羊脂球》。
11.(四川省,2002)下面作品、作者、朝代(或国籍)搭配有错的一项是( )
(A)《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南宋
(B)《人类的语言》――吕叔湘――现代
(C)《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曹雪芹――清代
(D)《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
12.(贵阳市,2002)选出下面文学常识全对的一项( )
(A)《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写的短篇小说,选自《呐喊》
(B)《水浒传》是一部著名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承恩,大约是元末 明初人。
(C)《竞选州长》选自法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D)《陈涉世家》和《曹刿论战》都选自编年体史书――《史记》,作者是司马迁。
13.(新疆乌鲁木齐,2002)下列课文、出处、作家、时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狼》――《聊斋志异》――蒲松龄――明代
(B)《论雷峰塔的倒掉》――《坟》――《鲁迅》――现代
(C)《杨修之死》――《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D)《石壕吏》――《杜工部集》――杜甫――唐代
14.(新疆乌鲁本齐,2002)下面对《望天门山》的赏析,不正确的三项是( )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A)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隔江而立、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B)“断”、“开”二字写出了江水浩大的气势和力量,“流”和“回”二字写出了江水的回旋激荡。
(C)“帆”和“日”两字字面虽不着色,但同样让人能联想到江面铺满红光,雪白的风帆在红日和江水映照下显得极其鲜艳夺目的景象。
(D)第三句中的“出”字把动态事物赋予静态美,读来可以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15.(成都市,2002)对下列文字的出处,所描写的人物及主要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是( )
①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②XX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
③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险,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 纹……
④郑屠被这XXX就势按住左手,赶将人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
(A)①《最后一课》 韩麦尔先生 心理描写
(B)②《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门子 语言描写
(C)③《社戏》 闰土 肖像描写
(D)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提辖 动作描写
16.(镇江市,2002)选出对下列两句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A)诗句以梨花比喻雪,新颖奇特。
(B)这两句诗写出了春风吹拂,梨花盛开的美景。
(C)“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
(D)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17.(扬州市,200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中,作者虚构了一个人人平等、幸福自由的“世外桃源”,这与东晋末年的黑暗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否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友邦惊诧”论》一文中,作者抓住论敌要害,先驳论点,后驳论据,批驳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谬论,揭露了英、法、美等所谓“友邦”妄图瓜分中国的狼子野心。
(C)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一文中,以自己在竞选纽约州州长过程中遭受的种种诬陷、攻击,揭露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D)《石壕吏》最后一句“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表明连年战乱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多么深重,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8.(昆明市,2002)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开头两句意思是:西湖四季的风光都很美,毕竟最美的还是荷花盛开的六 月间。
(C)全诗紧扣一个“送”字,抒发了诗人与林子方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无限伤感之情。
(D)诗人用眼前的美景告慰友人,冲淡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感情更显得含蓄深沉。
(二)填空题
(B)三、四句用对偶和对比的手法描写景物,色彩鲜明:蓝天衬托下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朝阳映照下的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1.(重庆市,2002)古诗赏析;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两句诗中描写了黄莺、_________、 ___________、水乡、城郭、酒旗、春风七种景物,展现出绚丽多彩的江南春色。(杜牧《江南春》)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但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从全词来看,这两句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的感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陕西省,200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 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3.(甘肃省,2002)文学常识填空。
①《______________》是我国新歌剧创作的一座里程碑。
②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叫 _______________。
③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____》。
4.(成都市,2002)下面两副对联所指的作家分别是谁,请将姓名及其主要作品集填在括号 里。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筹
刺贪刺虐人木三分( )( )
(2)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堂( )( )
(三)简答题
1.(宁夏回族自治区,200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名句。请你根据这几句中“乐”字的各自含义,说说加点“乐”字所指的具体内容。
2.(宁夏回族自治区,2002)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与陈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两句话自古以来就有激励后人的作用,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吗?请具体说明。
3.(宁夏回族自治区,2002)“愚公”名字中的“愚”和“智叟”名字中的“智”,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和感情。对此说说你的理解。
4.(宁夏回族自治区,2002)说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几句写景、抒情的特点。
6.(甘肃省,2002)文学欣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大哪里。
五、中考模拟演练答案
【答案】01
1.C 2.鲁智深 略 3.C 4.A
5.C 6.A 7.B
8.(1)在烈日和暴雨下 祥子 (2)最后一课 韩麦尔先生
9.C 10.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三国演义》 ③《水浒传》
11.D 12.A 13.A 14.A× B× C√ D×
15.A①世外桃源 陶渊明 《桃花源记》 ②温故知新(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孔子 《论语》 ③三顾茅庐 诸葛亮 《出师表》 ④滥竽充数 韩非 《韩非子》 B.《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诗》、 《书》、 《礼》、 《易》、 《春秋》 C.笔、墨、纸、砚 D.长江南岸 黄河北岸 E.⑥③⑦①⑤④②例1
【答案】02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B C C D B D C B C A A A D D B C C
(二)填空题
1.(1)绿叶 红花 (2)只愿或只希望 祝愿亲人年年平安 幸福长久
2.(1)鲁达(或:鲁提辖、鲁智深、花和尚)
(2)曹操(或:曹操和刘备)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①白毛女 ②曹雪芹 ③诗经
4.(1)蒲松龄 《聊斋志异》 (2)白居易 (新乐府》或《白氏长庆集》
(三)简答题
1.太守乐其乐:能超然物外,不以贬官遭谪的政治处境而悲,还能娱情山水,与民 同乐。
鸟乐:自然条件优越而鸟不自知。
人乐:不仅知道自然条件优越,而且还能娱情山水。
从太守乐:既有娱情山水之乐,同时还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乐。
2.①强调的内容不同:孟子是儒学家说的创始人,以维护当时的社会正统为己任, 所以强调“天意”;陈涉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信奉人可以支配和改变自己的命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符合各自的身份。
②说话的语气不同。孟子的话舒缓庄重,有虔诚传达“天意”的味道;陈涉的话言辞激烈,叛逆色彩很浓。
③表达的效果不同。孟子的话让人有一种肩负重任、不辱使命之感;陈涉的话具有鼓动性,能激发人反叛的斗志。
④句式不同。
3.①劳力者虽“愚”实智,而劳心者虽“智”实愚。
②自以为智者未必智,而以人为愚者人未必愚。
③实干者为智,空谈者为愚。
④褒“愚”贬“智”,蕴含着“美极为丑、丑极为美”的美学原理。
⑤挖山不止是持之以恒,所以褒。
⑥感动天帝、无陇断,说明真心付出必有回报,所以褒。
⑦子子孙孙挖山不止,说明肯为“甜”面先苦,所以褒。
⑧体弱志坚(老弱蠕子)所以褒。
4.①“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个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凄凉 镜头,正是天涯断肠人心境的直接反映(触景生情、因情设景、情景交融)。
②与“小桥流水人家”形成对比,凸现了背井离乡之人愁肠寸断的悲苦与寂寞。
5.(1)凄凉(悲凉)
(2)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岌岌可危;爱国(或抗金保疆)情怀。
6.(1)B
(2)C
(3)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伤悲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