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地区和部分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最新模拟试卷汇编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整理人:lyphm002

江苏省南通市2009届高考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期末考试)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新红学的奠基人――俞平伯

俞平伯是“五四”以来集“作家”与“学者”于一身的著名人物之一。作为一位作家,他的诗歌与散文卓有成就;作为一位学者,他博学宏通,著作等身。

俞平伯的古典文学研究活动,和他的创作活动一样,都是在当时时代潮流影响下开始的。他自1921年开始研究《红楼梦》,这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些领导人物为了提倡白话文学,为了反对传统的文学偏见,把小说、戏曲提到文学正宗地位并加以推荐和颂扬有关。

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上的成果很多,举凡考证、校订和批评,都有涉及,他的论著使他无愧于蜚声中外的“红学”家。从《红楼梦》研究的历史来看,他在20年代刊布的《红楼梦辨》尤是十分重要的著作。

“五四”以来的学人大抵把胡适、俞平伯视为新红学的代表人物。由于新红学的特点是考证,因而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红楼梦》作者和版本的考证。当然也涉及《红楼梦》思容的评论,但那不是主要的。如果说,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主要集中在作者(包括作者的身世、家世等)的考证问题上,那么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则是主要集中在文本本身的考证上。即使胡适那篇文章也涉及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非一人所作问题,但与俞平伯的论说角度不同,当时刘大杰在致俞平伯的信中就认为:“胡适之先生是从外面书上的考证,先生是从内容的研究,证明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绝不是一个人做的。”俞平伯在《红楼梦辨》中举出大量内证并结合外证,考定后四十回确非曹雪芹原作,从而构成信说。《红楼梦辨》成为《红楼梦》版本学的开端著作之一。书中还举出前八十回的内证来考索曹雪芹原著八十回后的内容,同时根据戚蓼生序本中的批语考索另一个续本的内容,后来随着脂砚斋重评本的发现,证明俞平伯所考非是另一个续本而雪芹原本的内容,因此实际上也就是钩沉工作。1954年俞平伯在受到政治上的不公正待遇后,继续坚持《红楼梦》的研究,完成了<红楼梦》流传史上第一部参汇几种早期脂评本的校本――《〈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他还对《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成就,作了很多有独到见解的论说。

作为新红学的奠基人之一的俞平伯,与胡适有一个重大不同,那就是他不像胡适那样,把文学研究中的考证方法绝对化。胡适在考证曹雪芹的身世和家世后,得出了一个“自叙传”说。俞平伯在《红楼梦辨》中也曾有过“自叙传”的说法,但在《红楼梦辨》出版后的第3年,即1925年,俞平伯发表《〈红楼梦辨〉的修正》一文,修正了“自叙传”说。为此,他还希望胡适不要完全依赖“呆的方法和证据”,要用文学批评的眼光来看《红楼梦》,也只有这样,才能净扫“索隐派”里所表现的俞平伯对文学本体论批评观念的坚持,同他在诗词研究中坚持文学本体论是一致的。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俞平伯的古典文学研究活动,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些领导人物提倡白话文学,反统的文学偏见有关。

B.新红学的特点是考证,因而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红楼梦》作者和版本,当然也涉及《红楼梦》思想内容的评论,但那不是主要的。

C.俞平伯和胡适通过对《红楼梦》内容的考证,都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非一人所作。

D.俞平伯根据戚蓼生序本中的批语,考索另一个续本的内容。实际就是曹雪芹原本的内容。

16.请分条概括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上的重要贡献。(6分)

17.请概括分析俞平伯和胡适对《红楼梦》的考证有哪些方面的不同。(6分)

选做题:乙、实用类文本(15分)

15.(3分)  C(胡适是从作者的身世、家世上考证的)

16.(6分)

①俞平伯写了《红楼梦辨》,并考定后四十回确非曹雪芹原作,从而构成信说。

②俞平伯完成了第一部参汇几种早期脂评本的校本――《〈红楼梦〉八十回校本》。

③俞平伯还对《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成就,作了很多有独到见解的论说。

④俞平伯发表《<红楼梦辨>的修正》一文,修正了“自叙传”说。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3点即得6分。

17.(6分)

①考证的角度不同:胡适主要集中在作者(包括作者的身世、家世等)的考证上,俞平伯则是主要集中在文本本身的考证上。

②考证的方法不同:胡适运用索隐的方法考证,俞平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考证。

③考证的结果不同:胡适在考证曹雪芹的身世和家世后,得出了(红楼梦》是“自叙传”说,俞平伯修正了“自叙传”说。

评分建议:每方面2分,意思答对即可。

 

江苏省泰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二学期期初联考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5分)

访北大教授钱理群

钱理群,北京大学资深教授,生于1939年,中国内地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被视为北大的神话和传奇。

记:印象中古人立传必歌功颂德,您怎么看自己写的这本《我的精神自传》?

钱:《我的精神自传》没有歌功颂德,应该只是一本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我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验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界所遭遇的大问题、大困境,表达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的东西。

记:您觉得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出现的哪些新问题值得反思?

钱:知识分子在90年代后出现了新问题,那就是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首先是生活本身的变化,知识分子自身越来越贵族化,越来越脱离中国的土地,特别是两极分化之后知识分子越来越关注自己,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一种自恋、自怜、自娱之中,而忽略了身外的广大的世界。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也有知识分子把知识分子与民众关系的问题推向极端,在他们心中,民众就是暴民,民众总是非理性的。这就导致了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

记: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一直期待能出一个像鲁迅那样有知识分子精神的人,您觉得有可能吗?

钱:我们年轻的时候,所有人类文明都在被批判,所以我们的知识结构有非常严重的缺陷,跟鲁迅那个年代不能相比。知识结构有缺陷,生存状态紧随其后,暴露出致命的问题,所以我们这一代是最没趣味的、最没文化的一代,就是这样一个差距,导致我们不太可能再出现鲁迅这样的人,至少在我们这一代不会有。我在北大每年都要讲鲁迅,都受到学生的欢迎。这说明,喜欢思考问题的人还是很多的,他们对鲁迅的态度可以分成两派,一派接受鲁迅,另一派不接受鲁迅,但我发现,这与学生个人的生命选择有关系,一部分人选择“生命之轻”,他们就难以接受鲁迅,另一部分人选择“生命之重”,他们就接受鲁迅。

记:您曾是被北大学生投票直选出来的10位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退休5年,您现在可以评价一下目前北大的状态吗?

钱:就目前北大的现状,我只能说她已经和我们理想的北大渐行渐远了。北大的很多传统已经被摒弃。令人焦虑的是现在的中学教育与升学无关的不教,大学与就业无关的不教。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这完全与做学问相违背。大学不能成为职业学校,也不是一个取得就业资格的地方。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大学就失去了最根本的东西,这就是学术和精神。

16.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资深教授钱理群,被视为北大的神话和传奇,是中国内地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

B.现在的知识分子越来越脱离中国的土地,越来越关注自己,陷入一种自恋、自怜、自娱之中。

C.在那个特定年代,中国曾有的人类文明都遭到批判,导致知识结构有非常严重的缺陷,跟鲁迅那个年代不能相比。

D.目前北大的现状和理想的北大渐行渐远了,这是现在的中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的。

17.上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出现了什么新问题?试分条概括出现的原因。(6分)

                                                                        

18.钱理群为什么认为现今出一个像鲁迅那样的人不太可能?(6分)

                                                                          

 

 

二、实用类文本

16、D (中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是原因之一)

17、知识分子在90年代后出现了新问题,那就是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2分)

   ①生活本身的变化,知识分子贵族化,脱离民众。

   ②知识分子越来越关注自己,而忽略了包括民众在内的身外的广大的世界。

   ③有的知识分子把知识分子与民众关系的问题推向极端,认为民众总是非理性的(每点2分,以上三点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18、①知识结构有缺陷。成长的时代,所有人类文明都在被批判,跟鲁迅那个年代不能相比。②生存状态暴露出致命的问题。我们这一代是最没趣味的、最没文化的一代,这是一个差距。③部分选择“生命之轻”的人,难以接受鲁迅。(每点2分)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三年级第五次考试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贝聿铭:创造令人震惊

徐梅

“人生并不长,我的原则是,只做自己认为美丽的事,创造出有震惊效果美感。”

“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建筑,注释人生。真正想赚钱的业主不会请我,真正有眼光的人并不多。”老人给年轻设计师的忠告是,“评论并不是最重要的,要坚持走自己路。”

“建筑不是画画,你可以不看,它总是站在那儿,旁人看不顺眼,免不了有批评。所以说,建筑师脸皮要厚一点。”

卢浮宫外的金字塔入口是贝聿铭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设计。尽管法国政府为他颁发了奖章,但是人们对这件作品争论迄今未休。

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里不止一次拿贝聿铭的设计“开涮”,比如国际刑警组织的侦探驾车请来符号学家兰登,配合调查卢浮宫凶杀案。车子经过卢浮宫,侦探问:“你喜欢我们金字塔吗?”

兰登皱了皱眉:“密特朗是个很大胆人。”

其后,兰登与法希一同探访卢浮宫。兰登出于客气,敷衍了一句,“你们的金字塔真宏伟。”法希则毫不客气地说,那是“巴黎脸上一块疤”。

贝聿铭应密特朗之邀参与卢浮宫重建时,已经64岁。得知他要在卢浮宫外放上一座玻璃金字塔,法国人气昏了,指责这个建筑已经超出了法国人的心智空间,它是一个庞大的、破坏性十足装置。

“巴黎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对贝聿铭的抨击进而演化成一场运动,贝聿铭回忆说,当时翻译都吓坏了,“几乎没有办法替我翻译我答辩”。

他们与法国人一起对所有设计方案都进行了论证,结果,“金字塔方案是最简明、最有力”。

年轻时候做过不少商业建筑的贝聿铭,功成名就之后,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博物馆、音乐厅、名人堂这类文化建筑设计上。

苏州博物馆则有大隐隐于市的气度。贝聿铭将馆址选在拙政园、狮子林和忠王府旁边,很多人认为,这座全新的博物馆将破坏原有建筑的和谐,损害古建筑群完整性。

贝聿铭没理会这些指责,“这是设计生涯中最大的挑战,但是我不会改变我的设计初衷。”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建设,他先后8次亲抵苏州,为博物馆制订了“不高不大不突出”设计原则,通过借景与映衬,使得新旧园景笔断意连,最终赢得了肯定。

年轻时做过不少先锋设计的他,晚年时越来越多地展现出复古和传统的风格,他解释是,“建筑不是服装,不可以赶时髦。建起来以后,不能说明年不流行了就立刻拆掉” 。

但他也不愿意人们说他保守,“我从来不把自己定位成古典或者现代派,我相当多的作品都是西式建筑,但在设计方面我力争把古典和创新相结合,并且摸索新路改进自己风格。”

为达到最理想的设计风格,他宣布不参加任何形式的竞标。“建筑师不能对人说:‘请我吧!’自己的实力是最好的说服工具。怎么表现你的实力?那么就要敢于选择,敢于放弃,决定了事情,就要有信心进行下去。”

16.下列关于“卢浮宫外的金字塔入口”的叙述和分析,符合文意一项是(3分)

A.在卢浮宫外建筑一座庞大的玻璃金字塔,超出了法国人的心智空间,这一设计成为一件颇具争议作品。

B.入口结构形式融入了异域文化元素,因此很长一段时期法国人曾对此争论不休。

C.设计方案能够通过,也得益于方案本身的高度简明、有力,更离不开密特朗支持。

D.本文引用《达芬奇密码》中的片段,含蓄地表达了对贝聿铭设计否定态度。

答案:A  (B争论迄今未休;C主要得益于方案本身设计;D作者的态度是肯定。)

17.下列关于“苏州博物馆”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3分)

A.苏州博物馆的选址,引发了很多人担心和否定,印证了贝聿铭“真正有眼光的人并不多”观点。

B.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是贝聿铭最具影响、最具争议性的设计,给他带来了设计生涯中最大挑战。

C.苏州博物馆那种大隐隐于市的气度,完全得益于贝聿铭制订的“不高不大不突出”设计原则。

D.贝聿铭面对指责不改设计初衷,最终赢得肯定,很好地诠释了“评论并不是最重要的,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观点。

答案:D(A“有眼光”与否是就业主而言;B最具影响力和争议性是卢浮宫金字塔;C还有和周围古典园林借景与映衬。)

18.贝聿铭在建筑设计方面,成名前后发生了变化。请具体说明。(6分)

答案:在设计类型上,成名前做过不少商业建筑(1分),成名后更侧重文化建筑设计(2分);在设计风格上,成名前做过不少先锋设计(2分),成名后更多地展现复古和传统风格(1分)。

19.文中包含着贝聿铭关于建筑设计哪些观点?请分条概括。(6分)

答案:(1)建筑要创造有震惊效果美感;(2)建筑不是服装不能赶时髦,(或:建筑设计要有独立性,追求个性);(3)要把古典与创新结合起来。(每点2分)

 

江苏省姜堰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试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

               从混血儿到美国总统

奥巴马1961年生于美国夏威夷,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母亲邓纳姆是堪萨斯州的白人,这一段婚姻没有维持多久,邓纳姆后来与印尼留学生结婚,也把6岁的奥巴马带到印尼。奥巴马10岁时回到夏威夷,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奥巴马的父母离婚后,父亲1982年在肯尼亚死于车祸前,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成年后的奥巴马在自己的回忆录《父亲的梦想》中披露,由于父亲是黑人,母亲是白人,他曾一度对自己的种族身份感到迷惑,并为此使用大麻和可卡因等毒品。

奥巴马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1991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就读期间,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黑人主编,这是人才济济的哈佛法学院所有1600名学生当中的最高荣誉,奥巴马首次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这个位置通常被视为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当法官秘书、进而步步高升的敲门砖,但奥巴马毕业后,却选择了芝加哥一家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小型律师事务所,当了多年的“穷人代理人”。

经过3年的法律实践和民间行动,奥巴马决定适时参加选举政治,直至当选联邦参议员。2007年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正式宣布竞选2008年美国总统,他在演讲中说:“在林肯呼吁结束分裂、团结一致的老议会前,美国人的希望和美国梦仍在继续。” 奥巴马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博得了黑人的好感,同时也博得了草根阶层的好感。在演说中,奥巴马发出变革的呼声:“我在学习华盛顿政治做派上投入时间不多,但我很早就意识到,华盛顿的做派必须变革。”他的参选演说获得了很多反对种族歧视支持人类平等权利的人的支持。

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正式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奥巴马生逢其时,美国民众厌倦了伊战泥潭、经济停滞以及霸道刚愎、支持率极低的小布什总统,对政府和国会都十分失望,渴望改变现状;在美国人看来,奥巴马由白人祖父祖母抚养、又在亚洲短暂生活;在哈佛受精英教育,又回到非洲裔社区做基层工作,他的经历代表了美国一代的梦想。

奥巴马承诺,如果他成为美国总统,他将使整个美国在共同使命感的感召下团结起来,使美国的历史翻过近年来政治四分五裂、愿望一再落空的灰色一页。于是在竞选中他不断重复“改变”、“希望”和“相信”这几个关键词。

许多人对奥巴马政府寄予希望,但奥巴马在记者会上说,美国正面临“历史性的危机”,“这场危机是长期形成的,我们没有捷径可走,而且经济在好转之前还可能进一步恶化。” 他补充说:“全面的复苏不可能马上出现。许多专家现在相信,我们明年可能损失数以百万计的工作。”

                                                         节选自《奥巴马传》

16.关于奥巴马的生活经历,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混血儿的身份,使奥巴马曾一度对自己的种族身份感到迷惑,干过不好的事。

B.奥巴马曾经在美国、印尼、肯尼亚生活过,丰富的生活经历也是他竞选的有利条件。

C.奥巴马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黑人主编后,首次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

D.奥巴马从基层工作做起,使他更深切地接触民众,关注民生。

17..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黑人总统,这表明黑人在美国地位的提升,同时也是民主政治进步的标志。

B.奥巴马坦率承认自己政治经验不足,但他发出的变革的呼声却打动了美国民众。

C.美国民众厌倦了伊拉克战争,且认为小布什总统执政期间经济停滞。

D.奥巴马出言谨慎,他认为自己执政后,经济仍会低迷一阵,但最终会好转。

18..奥巴马决定参加总统竞选时,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用意是什么?(6分)

                                                                                 

                                                                                19..根据文意,概括奥巴马竞选获胜的原因。(6分)

                                              

                                                                                                                                         

16. B    原文没有说明奥巴马曾在肯尼亚生活过,属于无中生有。

17. A    原文说“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改成“唯一”偷换概念18. 为了博得黑人的好感,为了博得草根阶层的好感,为了获得一切反对种族歧视支持人类平等权利的人的支持。(三点每点2分,若答成“为了竞选成功”只给1分。)

19.①美国民众渴望改变现实。

②奥巴马多元文化背景。

③奥巴马在哈佛受精英教育。

④奥巴马从底层作起的个人经历。(2点3分,3点4分,4点6分)

 

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高三期末考前语文模拟考试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江丙坤:两岸和平斡旋者

    海基会董事长也许是这位76岁老人最后一次担任的公职了,在他的人生岁月中,有50年的光阴都花在公职服务上。他的判断依然清晰,谈话极富逻辑性,而且严谨、务实,能明显感受到这是一位优秀的技术官员。   

    在担任“经济部长”期间,他被属下开玩笑说是“江科长”,理由是这位部会首长事必躬亲,对细节要求极为严格,连桌上及书柜都整整齐齐,一尘不染。

    他经常把公文装在一个有轮子的红色大行李箱里带回家批改,在车上、飞机上也照常工作,而且速度非常快,批示一份公文平均只需两分钟。   

    他儿子说:“我对父亲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在家里办公桌前批改公文的背影。”

    2008年,江丙坤接任海基会董事长,吸引了外界目光。尤其是他邀请对岸的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来台访问。这是海协、海基两会历史上第一次在台湾举行磋商,陈云林也是台湾历史上到访级别最高的对岸官员。历史把江丙坤这位老人再一次推向舞台的中央。

    国民党全面执政后,看似平坦的两岸协商依然暗流涌动,至少对于江丙坤而言,要面对的困难还非常多。  

    4月29日,民进党籍立委在“立法院”重提了一段3年前的往事,令紧张形势更为复杂:这位“立委”说,2005年3月,江丙坤访问大陆的时候,与国台办主任陈云林曾经签订了十点共识,结果被当时还是台联立委的赖幸媛痛骂是“台奸”,双方翻脸,几乎闹到要对簿公堂的地步。而江的子弟兵、国民党的“立委”李嘉进也曾经表示,这件事让江丙坤足足气了半年。但是经历了无数人生风浪的江丙坤,最终选择不计前嫌。

    赖幸媛是马英九任命的“陆委会主委”,按照海基会的章程,其业务授权和指导机关为“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注:简称“陆委会”)。

    对这一现象,民进党大老、前“立委”林浊水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场,则有相当刻薄的判断:“最后,海基会本在谈判上要听命‘陆委会’节制,但江丙坤以国民党副主席身份掌控海基会,任何当‘陆委会主委’的国民党员在党内都是他下属,他大可当太上‘陆委会’,没想到却冒出一个不必听命于他的人当‘主委’,其愤怒可想而知,所以他说两会谈判前要先由‘国共平台’凝聚共识才行,也就是要以国共平台架空马、赖的大陆事务体制,让马成江政策的执行者。”  

    就在两会商谈在台举行前夕,还有大批深绿人士跑到江丙坤的南投老家,向江丙坤喊话:“不要卖台!”

  两岸的是是非非,在国民党再次上台后迎来了一线曙光。11月初陈云林赴台访问。两岸之间迎来了再一次的互动高峰。

    两岸未来的走势如何,也许就像江丙坤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一样――七分靠努力,三分靠机缘。 

                                          (节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11月,有删改)

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多年的公职服务和政治生活塑造了江丙坤在公众视野中的良好形象。

 B.对于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褒贬毁誉,江丙坤能极力保持淡定和从容。

 C.引用儿子对江丙坤的评价属于问接描写,是为了从侧面塑造人物。

 D.大批深绿人士到江的故乡南投喊话,表明江丙坤缺少台湾民众支持。   

16.国民党已经在台湾全面执政。在两岸协商方面,江丙坤还要面对什么样的困难?(6分)

答:                                                                          

17.文章最后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5.D(“表明江丙坤缺少台湾民众支持”错误,深绿人士是反对党,不能代表台湾民众。)

16.(1)不被同僚、同事理解、接受,甚至被痛骂。(2分)(2)要以国共平台架空马、赖的大陆事务体制。(2分)(3)来自于深绿人士的政治喊话和舆论压力。(2分)

17.主要写两岸关系的和解以及江丙坤对两岸未来走势的判断。(2分)这样写有力地刻画出江丙坤“两岸和平斡旋者”的形象,(2分)同时在文章结构上起点题的作用,深化了文章主旨。(2分)

18.写作题示: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具有很浓的时代气息。它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赛场”应是行文的重点内容:“生活”是限制语,要求文章必须反映生活中的比赛、竞争,体现人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等。正如材料中所说,“生活处处是赛场”,行文时可取材范围很广。另外,我们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要写生活中的比拼,体现出竞争的紧张性、曲折性和生动性。注意材料中“有人,先赢后输;有人,先输后赢;有人……”一句所给出的提示。

二要体现一个集中而鲜明的中心,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彰显发愤图强的人生态度。例如,通过对一些体育赛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输在起跑线上并不可怕,决定 一个人最终成败的,往往不是起跑线上的谁快谁慢。并且,更重要的是,输,不能输掉希望、信念、干劲。奋起直追,一样能够变“起跑线上的输”为“终点上的赢”。所以我们可以抒写希望、信念、于劲、心态等方面在成功路上的重要性。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苏南八校期初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8分)

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中心证明,脐带中含有大量PCB(多氯化联苯)的婴儿在辨认面孔、集中注意力和整体智力水平上都不如正常婴儿。匹兹堡大学的赫伯特?内德勒曼对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县216名被少年法庭宣判的青少年和206名少年犯进行了检查。他在上个月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说,违法和骨骼中铅含量过高有明显关系。

含有机磷酸脂的杀虫剂的生产是神经性毒气转为民用的一种尝试。其中最著名的两种――陶斯讼(Dursban)和大利松(Diazinon)自1965年和1956年就一直在市场上销售。在某些“雷达”牌喷雾器和“黑旗”牌杀灭蟑螂和蚂蚁的产品中能够找到陶斯松的活性成分“毒死蜱”(Chlorpyfos)。经过重新研究后,环保局于上周宣布,禁止在家庭中使用“毒死蜱”,限制在西红柿、苹果和葡萄种植过程中使用这一成分。环保局发现,陶斯松也许会对脑部造成伤害;在某些情况下,儿童对这一物质的吸入量可能会高过安全剂量的100倍。

大利松可能将是环何局加以限制的下一个产品。该机构进行的一项初步分析发现,在房屋的“边边角角”喷洒杀虫剂,会使儿童吸入高于安全剂量250倍的大利松。

人们试图对化学物质加以控制,化工企业倾向于采取自我规范的做法,但行不通。环保局曾设法让业界以这种方式对一种含有铬酸砷铜(CCA)的杀虫剂进行控制,但最终失败了。在加压处理木材时会使用CCA,所以甲板和运动场设施中通常含有一物质。环保局的研究人员在70年代后期提出,CCA会对孕妇和儿童造成特殊的威胁,因为空混合了3种毒害神经的化合物。

多年以来,对汞污染负有主要责任的火力发电厂和垃圾焚化厂一直在设法抵制对汞加以控制。环保局曾在1996年得出结论:超过160万的美国人面临汞中毒的危险;但业界游说集团说服机构推迟一年时间才公布这一报告。这份报告支持目前的汞含量并不安全这一说法。但是,主张加强控制的人并不期望政府马上采取措施。佛蒙特州民主党参议员帕特里克?莱希说:“因为,汞在华盛顿有一批支持者。”

环保局1977年禁止了PCB的生产,但这种化合物却一直阴魂不散。珍尼特?钱皮恩和其他大约5000人正地起诉设在圣路易斯的Solutia――这家公司以孟山都工厂名义一直在安尼斯顿生产PCB。原告要求该公司就生产与污染有关的材料进行赔偿。

17.下列表述中,不能作为化学物质对人类危害的证据的一项是  (3分)

       A.脐带中含有大量多氯化联苯的婴儿,整体智力水平有缺陷。

       B.青少年违法和骨骼中铅含量过高有明显关系。

       C.“毒死蜱”使用在蔬菜水果上,容易被儿童吸收。

       D.甲板、运动场设施中含有CCA会对孕妇和儿童造成特殊威胁。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生产含有机磷酸脂的杀虫剂,是神经性毒气转于民用的实例。

       B.陶斯松、大利松和“毒死蜱”用于“雷达”“黑旗”等杀虫剂中。

       C.人们喷洒杀虫剂会使儿童吸入高于安全剂量的化学物质。

       D.环保局曾做出超过160万美国人面临汞中毒危险的结论。

19.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                                        ,第二部分说明                                    。(6分)

20.根据文意,分条概括控制化学物质非常困难的事例。(6分)

                                                                                  

                                                                                 

                                                                                 

 

17.C(第二段原文为“禁止在家庭中使用“毒死蜱”,限制在西红柿、苹果和葡萄种植过程中使用这一成分。环保局发现,陶斯松也许会对脑部造成伤害;在某些情况下,儿童对这一物质的吸入量可能会高过安全剂量的100倍。”文段中使用了“也许”“某些”“可能”等限制语,不能推断出儿童“容易”“吸收”的结论,所以本项不能作为证据)。

18.B(原文为“在某些‘雷达’牌喷雾器和‘黑旗’牌杀灭蟑螂和蚂蚁的产品中能够找到陶斯松的活性成分‘毒死蜱’”,可见‘毒死蜱’只是陶斯松中的一种活性成分,不能理解为“陶斯松、大利松和毒死蜱存在于……”)。(蜱:pí,节肢动物,对农作物有害,有的会传染疾病,也叫壁虱。)

19.化学物质的危害  (3分)           控制化学物质很困难。(3分)

20.要点(一个要点2分)

①企业自我规范的失败,如化工企业对含有铬酸砷铜(CCA)的刹虫剂进行控制,因为利益的驱动;

    ②企业抵制来自社会各方的控制,如业界游说集团说服该机构推迟一年时间才分布关于超过160万美国人面临汞中毒危险的报告。又如主张加强汞控制的人并  不期望政府马上采取措施,还有汞在华盛顿有一批支持者。

    ③企业违反禁令,在圣路易斯的Solutia公司以孟山都工厂的名义一直在安尼斯顿生产PCB。

 

江苏省徐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梅兰芳的艺术之美

92岁的谭门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原江苏省京剧院副院长王琴生先生深情地追忆1946年至1958年与梅兰芳大师同台献艺的12年。他畅谈了梅派艺术之美。

王琴生认为,梅大师的舞台形象是美的化身。他的每一个动作,一个指法,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是严格按照戏中人物内心活动和感情需要而精心设计的,完全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合乎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因而能紧紧扣住观众的心弦。同时他的唱腔、念白、舞蹈、眼神、手势,都能恰如其分地把他内心情感传递给同台角色和乐队,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动作的共振效应。因此,梅派神韵是内涵艺术之美。其次,对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能从艺术美学的高度进行缜密的构思,展现其美的形象。梅派名剧《贵妃醉酒》是梅大师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悉心研究、大胆创新的硕果之一。他摒弃了剧中“诲淫”的糟粕,而着力表现杨玉环愁肠百结的宫怨之情,留给观众无限回味的余地。

王先生说,梅大师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梅大师在艺术事业上不因袭旧规而匠心独运,锐意创新。在《三堂会审》中,梅大师就把刘秉义所穿的蓝袍改为红袍。据说,《三堂会审》源于梆子,从前,梆子小戏服色单调,只有红、蓝两种颜色,所以会审中两老生一红一蓝,示其区别,京剧沿之成习。梅大师考证刘秉义、潘必正二人的官阶相同,袍色本应一致,故而改蓝为红。这就使王金龙、苏三、刘秉义、潘必正服饰均为红色,谓之“满堂红”。梅大师对演唱时的发音和口型也很有讲究。京剧旦角最忌张开大口,表露牙齿来演唱。因为既不美观,音色也不佳。梅大师演唱时口型很小,很秀气,但唱出来的声音甜厚达远,韵醇味足。他在化妆上也勇于创新。梅大师是长方脸型,每化一次妆都有所改进。他坚持一点一滴的改革,特别是前面的水花,青年、中年时期贴得高,晚年贴得低。水花也变化了。贴的方法也变化了,显得特别美。所以他年过花甲,化妆上台,仍然光彩照人。由于梅大师专注于舞台艺术,不分巨细,精心琢磨,努力进行美的创造,所以能在舞台上和观众的心目中永远树立关的艺术形象。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梅兰芳能有效传递内心情感,使得同台角色和乐队与自己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动作的共振效应。

B.梅兰芳能从艺术美学的高度进行缜密构思,对剧中人物性格进行深入的刻画,展现其美的形象。

c.梅兰芳专注于舞台艺术,不分巨细,精心琢磨,努力进行美的创造,树立了永久的美的艺术形象。

D.在程砚秋整理全本《窦娥冤》后,梅兰芳不再上演《六月雪》,这主要因为他谦让的性格。

试题详情

16.“美的艺术也来自美的心灵”。从文意看.梅兰芳“美的心灵”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                                   

试题详情

15.(3分)D

试题详情

16.(6分)①对待艺术,梅兰芳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虚心听取同行和广大观众的意见;②待人至诚,互勉互励;③正确对待与艺术上的竞争,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④毫不保守,平易近人,急公好义。(答出其中3点即可)

试题详情

16.下列关于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承载着北方原始文化的萨满文化的唯一在世传人关扣尼先生已经74岁高龄,这意味着萨满文化濒于失传。

B. 由于民歌、刺绣、剪纸等文化类型的老艺人们相继去世,这些民族文化事实上已经失传

C.画皮和兽皮工艺等上千年的狩猎文化因丧失原料来源,也处于濒临失传的状态。D.三少数民族中的达斡尔族和鄂伦春族已经开始尝试将本民族语言书本化,这对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

试题详情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不对森林地区的三少数民族猎民实施禁猎、禁伐措施,传统的森林游猎生活也不会恶化生态环境。

B.文艺界人士如能用现代技术创作出再现三少数民族历史变迁和民风民俗的文化精品,就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动态的保护。

C.不少地方把民间文化置于档案资料库成为“死标本”。实际上这是一种不科学,也不可取的做法。

D.参照吴雅芝先生的建议,相对画皮和兽皮工艺而言,抢救挖掘微小民族历史文化的专项基金应更多地向民歌倾斜。

试题详情

18.从文中看,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濒临消亡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

                                                                           

试题详情

19.综合全文,保护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方式有哪些?

                                                                           

 

【实用类】

试题详情

16.B 【解析】原文下句“仅剩不到20人”说明尚未失传。

试题详情

17.C【解析】原文为“不仅需要挖掘整理的静态保护,更需要多种形式的动态传承”。

试题详情

18.答:①年轻人受经济大潮、现代理念和生产方式冲击,对传统技艺普遍缺乏兴趣。②三少数民族语言只有发音、没有文字,逐渐退出日常使用极其不便于传授。③三少数民族原先以狩猎为主要文化载体的丧失严重阻碍其文化遗产的传承。

试题详情

15.关于对选文第三段“那一段不太愉快的往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舅爷爷》这篇小说尽管描写细致入微,深得同行赞许,一些作家给予介绍和推荐,但王元化却仍为此遭到不公正对待。

B.王元化开始任《联合早报•夕拾》主编时,得到了姚溱的帮助,使他在这一段“不太愉快的”经历中,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

C.当时的领导认为王元化擅自发表作品,没有做好政治工作,严厉批评了他,他最终不得不离开文艺圈,进入新闻界。

D.因为发表《丑》这篇反映现实、揭露丑恶的作品,触怒了当时的检察官,王元化又不得不离开了刚来不久的《联合早报》。

试题详情

16.从文章看,王元化先生在多方面取得成就,成为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的原因有哪些?(6分)

试题详情

17.读完全文,你认为王元化先生具有怎样的人格特点?请概括。(6分)

 

乙、实用类文本

试题详情

15.C

试题详情

16.①基础扎实:热爱文学,年轻时就发表文学作品。父亲请人教他 《文心雕龙》这部文艺理论专著,培养了兴趣;②适应能力强:在逆境中和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不沉沦,不气馁,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③治学态度科学,方法得当: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中西文学比较方法,视野开阔;④有同事及权威人物的支持。 (6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试题详情

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多年的公职服务和政治生活塑造了江丙坤在公众视野中的良好形象。

    B.对于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褒贬毁誉,江丙坤能极力保持淡定和从容。

    C.引用儿子对江丙坤的评价属于问接描写,是为了从侧面塑造人物。

    D.大批深绿人士到江的故乡南投喊话,表明江丙坤缺少台湾民众支持。   

D(“表明江丙坤缺少台湾民众支持”错误,深绿人士是反对党,不能代表台湾民众)

试题详情

16.国民党已经在台湾全面执政。在两岸协商方面,江丙坤还要面对什么样的困难?(6分)

答:6-9节

(1)不被同僚、同事理解、接受,甚至被痛骂。(2分)

(2)要以国共平台架空马、赖的大陆事务体制。(2分)

(3)来自于深绿人士的政治喊话和舆论压力。(2分)

试题详情

17.文章最后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6分)

答:主要写两岸关系的和解以及江丙坤对两岸未来走势的判断。(2分)

这样写有力地刻画出江丙坤“两岸和平斡旋者”的形象,(2分)同时在文章结构上起点题的作用,深化了文章主旨。(2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