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一中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2.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 ①割占中国领土 ②清政府巨额赔款 ③开埠通商 ④划定使馆界 ⑤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设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
3.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
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
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
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
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4. “长毛(指太平军)造反那时候,老通宝的祖父和陈老爷同被长毛掳去,同在长毛窝里混上了六七年,不但他们俩同时从长毛营盘里逃了出来,而且偷得了长毛的许多金元宝”。这段文字不能说明的是①有些农民参加太平天国运动是被迫的②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战争无本质区别③组织涣散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④农民阶级不能作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5.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6. 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
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7.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