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月考试题汇编:化学平衡(2)

1、( 广东天河中学09高三模拟)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

2、( 广东天河中学09高三模拟) (13分)“氢能”将是未来最理想的新能源。

(1)实验测得,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2.9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2H2(g)+O2(g) 2H2O(l);△H=-142.9kJ?mol―1

B.H2(g)+O2(g) H2O(l);△H=-285.8kJ?mol―1

C.2H2+O22H2O(l);△H=-571.6kJ?mol―1

D.H2(g)+O2(g) H2O(g);△H=-285.8kJ?mol―1

(2)某化学家根据“原子经济”的思想,设计了如下制备H2的反应步骤

①CaBr2+H2OCaO+2HBr     ②2HBr+HgHgBr2+H2

③HgBr2+__________       ④2HgO2Hg+O2

⑤2H2 +O22H2O

请你根据“原子经济”的思想完成上述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绿色化学”的思想评估该方法制H2的主要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核能把水分解制氢气,是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下图是其中的一种流程,其中用了过量的碘。(提示:反应②的产物是O2、SO2和H2O)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法制取氢气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目前有科学家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水煤气(CO+H2)合成甲醇:
CO(g)+2H2(g)CH3OH(g)。甲醇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合成甲醇反应,其反应热△H______0。(填“>”、“<”或“=”)

 

②其它条件不变,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_________。(填“加快”、“减慢”、“不变”)重新平衡时c(CH3OH)/c(CO)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据研究,合成甲醇反应体系中通入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分) 

 (2)   HgBr2+CaOHgO+CaBr2(1分)  循环过程需要很高的能量,且使用重金属汞,会产生污染。(2分)

 (3)   ①:SO2+I2+2H2O2HI+H2SO4(1分)  ②:2H2SO42SO2↑+O2↑+2H2O (1分)  SO2和I2 可循环使用,无污染。(1分)  (4)①<(1分)   ②:加快;增大(2分)  ③:Cu2O+COCu+CO2 (2分 不写可逆号扣1分)

3. (哈尔滨德强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2B(g)2C(g),△H>0;平衡移动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P1< P2,纵坐标指A的质量分数

B.P1> P2,纵坐标指C的质量分数

C.P1< P2,纵坐标指A的转化率

D.P1< P2,纵坐标指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4 (哈尔滨德强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YW+Z,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U)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X、Y、W、Z四种物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B)

A.  W、Z均为气体,X、Y中只有一种为气体

B.  X、Y均为气体,W、Z中只有一种为气体

C.  X、Y或W、Z中均只有一种为气体

D.  X、Y均为气体,W、Z均为液体或固体  

 

 

5. (哈尔滨德强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10分)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2SO2(g)+ O2 (g)     2SO3(g) ;△H<0  

(1) 降低温度,平衡向                     移动,  二氧化碳转化率        ,化学反应速度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碳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                              

(3)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用文字表达)

(4)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6.(北京五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在已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w.w.w.k.s.5.u.c.o.m

                                                                                                                              ( B   )

    A. 反应混合物的浓度                     B.  反应物的转化率

    C.  正.逆反应速率                       D.  反应混合物的压强

7.(北京五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可逆反应A(g)+BC(g)+D,A和C均为无色气体,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

       A.增大A的浓度,平衡体系颜色加深,则说明D是有颜色的气体

B.若升高温度,C的百分含量减少,则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若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说明B和D一定都是气体

D.如果B是气体,则增大A的浓度会使B的转化率增大

8.(北京五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恒温条件下,

把NO2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N2O4达到

平衡后,慢慢压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D  )

A. 体积减半,则压强为原来的两倍

B. 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一定会变浅

       C. 体积减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2倍

       D. 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密度增大

8.(北京五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6分)恒温下,将a mol N2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1) 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1(N2)=13 mol,n1(NH3)=6 mol,计算a的值。

   (2) 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 L(标准状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计算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

              n1(始)∶n1(平)=            

   (4) 原始混合气体中,a∶b=            。

答案

w.w.w.k.s.5.u.c.o.m

.(1) a=16

       (2) n(NH3)=×25%=32 mol×25%=8 mol

       (2) 5∶4

       (3) 2∶3

       (4) 1∶2

       (5) 3∶3∶2

9.(北京市东城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部分学校月考) 2007年10月10日,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尔特生日的当天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奖励他在表面化学领域做出开拓性的贡献。合成氨反应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时效率显著提高,就是埃尔特的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D  )

       A.铁做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B.将氨从混合气中分离,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C.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D.增大压强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10.(北京市东城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部分学校月考)已知反应A2(g)+2B2(g)     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正向移动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11.(北京市东城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部分学校月考)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p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小于p

L(s)+aG(g)     bR(g)

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

其中压强P1<P2,由此可判断( B   )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a>b

       C.G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增大压强,容器内气体质量不变

 

 

 

 

 

 

 

 

14.(2008年吕叔湘中学高三化学试卷11月期中)设反应①Fe(s)+CO2(g)FeO(s)+CO(g);△H=Q1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Fe(s)+H2O(g) FeO(s)+H2(g);△H=Q2的平衡常数为K2,在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

 

T/K

K1

K2

973

1.47

2.38

1 173

2.15

1.67

(1)从上表可推断,反应①是       (填“放”或“吸”)热反应。

(2)现有反应③H2(g)+CO2(g)CO(g)+H2O(g);△H=Q3平衡常数为K3

①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断反应③是          (填“放”或“吸”)热反应。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右移,可采取的措施有       

A.缩小容器体积   B.降低温度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设法减少CO的量  E.升高温度

②根据反应①与②推导出Q1、Q2、Q3的关系式Q3=      

 (3)现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CO2,再慢慢通入H2

使发生上述反应③,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改变H2的起始量,

容器中CO的体积分数也随之改变,在图中画出CO的体积分

数随n(H2)变化的示意图。

w.w.w.k.s.5.u.c.o.m

答案

.吸   吸   DE    Ql-Q2

15.(2008年吕叔湘中学高三化学试卷11月期中)某温度下,保持压强不变,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 + 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C )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

16.(2008年吕叔湘中学高三化学试卷11月期中)在某温度下2molA3mol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C(g)+D(g)5min后达到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有如下关系

c a (A)×c(B)=c(C) ×c(D)。若在此温度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B的转化率不变,则此时A的转化率(  A )

A60%             B40%         C20%        D10%

17.(2008年吕叔湘中学高三化学试卷11月期中)T℃时,将气体X与气体Y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  化如图(I)所示。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T1、T2两种温度下,Y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Ⅱ)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 )

A.t2时,保持其它条件和物质状态不变,增加压强,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时,若密闭容器中各物质起始浓度为:0.4 mol?L-1 X、0.4 mol?L-1 Y、0.2 mol?L-1Z。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达到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C.图(Ⅱ)中T1>T2,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X的转化率增大

18.( 洛阳一高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11月月考)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是(B)

 

 

 

 

 

 

 

 

A.30min时降低温度,40min时升高温度

B.8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mol/(L?min)

C.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20min~40min间该反应的平衡右移。

19.(广西省柳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对于平衡体系mA(g)+nB(g)pC(g)+qD(g);△H<0。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B  )

    A.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增大1倍,此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0.48倍,则m+n>p+q

    B.若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

    C.若温度、体积不变,当m+n<p+q时,则往平衡体系中再加入少量气体E(E与所有

组分均不反应),A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则反应中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

20. ( 河北唐山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可逆反应:mA(g) +nB(g)           pC(g)+qD(g)在温度T1、T2,压强P1、P2下,产物D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 T1< T2                                                                                    B. P1<P2                              

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m+n<p+q

 

21. ( 河北唐山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          NH+ 4+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氨水中的离子浓度关系满足:c(OH)= c(H)+c(NH+ 4)

B.加水稀释0.10mol/L的氨水,溶液中c(H)减小

C.氨水中加少量NH4Cl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氨水中加少量盐酸,平衡正向移动

22、(辽宁省抚顺一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在一定条件下,将2molX和3mol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nX(g)+3Y(g) 2Z(g) 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a%,Y的转化率为b%,若a<b,则n的值为

A.1                       B.2                       C.3                           D.4

23、(辽宁省抚顺一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2SO2(g)+O2(g)2SO3(g);△H=-QkJ/mol(Q>0),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I                          II                         III      

A.图I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w.w.w.k.s.5.u.c.o.m

B.图II研究的是t0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III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图III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低

24、(江苏09届魏集高级中学高三化学10月考)在一个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如下反应:2A(g)+B(g)== xC(g),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积和温度不变,0.6molA、0.3molB和1.4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平衡后若缩小容器体积,C的浓度c(C)、C的体积分数C%、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和正反应速率[v(正)],随压强(p)的变化,一定符合的是(  D )

 

 

25. ( 赣州市十县(市)重点中学0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

       A.增加少量W,正反应速率减小    B.当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降低温度 ,平衡不移动         D.平衡后加入Z ,上述反应的△H减小

26、(广西百色高中08-09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某温度下,已知反应mX(g)+nY(g)qZ(g);△H>0,m+n>q,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反应速率(X)=(Y)           B.降低温度,的值变大

C.增加Y的物质的量,X的转化率增大  D.加入X,反应的△H增大

27、(浙江09届海宁市高三9月模拟)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 C)

   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则该反应平衡常数变为原来的1/2

C.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 s)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28、(2009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第二次统测)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

29、(2009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第二次统测)(12分)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着如下反应:

CO2(g) + H2(g)      CO(g) + H2O(g)      

其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t℃

700

800

850

1000

1200

K

2.6

1.7

1.0

0.9

0.6

 (1) K的表达式为:                 ; (2)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反应(“吸热”或“放热”)

(3) 能判断该反应是否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O浓度不变

C.v(H2)正 = v(H2O)逆       D.c(CO2) = c(CO) 

(4) 在850℃时,可逆反应:CO2(g) + H2(g)   CO(g) + H2O(g),在该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

时间/min

CO2 (mol/L)

H2 (mol/L)

CO (mol/L)

H2 O ( mol/L)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c3

计算:3min―4min达到平衡时CO的平衡浓度c3和CO2 (g)的转化率,要求写出简单的计算过程(c3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三位数)。

w.w.w.k.s.5.u.c.o.m

 

答案

(1);(2分)  ;(2)放热;(2分)

(3)B、C;  (3分,若只选一个对的得1分,全对得3分)        

(4)设3min―4min达到平衡时CO、H2 O的平衡浓度为c3, 则CO2 、H2的平衡浓度分别为0.200-c3和0.300- c3

根据:  K= c3?c3/(0.200-c3)?(0.300-c3)= 1    (2分)

c3=0.120mol/L               (2分,写0.12的给1分) ;     

            CO2 (g)的转化率 : 0.120/0.2×100% = 60%   (1分)

 

30.(09海淀区高三期中)(共5分)

    在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m A(g)+n B(g)  EMBED ChemWindow.Document  p C(g)+q D(g)。

(1)若开始时加入A物质m mol,欲使A与B的转化率相等,则加入B物质_______mol 。

(2)相同的压强下,充入一定量的A、B后,在不同温度下C的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则T1(填“>”、“<”或“=”)________T2,该反应的正反应的△H(填“>”、“<”或“=”)_________0。

(3)一定条件下,从正反应开始达到化学平衡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4所示,测得达到平衡时A、B、C、D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

①若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向原平衡体系中再通入A、B、C、D各1 mol,则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                      

②若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向原平衡体系中再通入A、B、C、D各1 mol,则体系中气体的密度(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                            

答案

(1)n

  (2)>     >

  (3)①增大  ②不变

31.(09海淀区高三期中)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2∶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 + 2Y2Z ,达到平衡后, X的转化率不可能

    A.25%       B.20%       C.15%      D.10%

32.(09海淀区高三期中)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X (g) + nY(s)  pZ (g);ΔH<0,达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w.w.w.k.s.5.u.c.o.m

A.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B.通入氦气,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C.增加X或Y的物质的量,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D.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33.(四川省通江中学高三10月考)在某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2 mol的X和1mol的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X(g) +Y (g)   3R(g);ΔH=a kJ/mol。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R的浓度为0.6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X,Y,Z的浓度都相等

B.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4 a kJ

C.其他条件不变时,同时将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减半,达到新平衡时,R的体积分数减小。

D.其他条件不变,若将容器的体积压缩为1 L,平衡不移动,气体密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34.(广西省柳州市2009届高三10月模拟考)对于平衡体系mA(g)+nB(g)pC(g)+qD(g);△H<0。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B  )

    A.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增大1倍,此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0.48倍,则m+n>p+q

    B.若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

    C.若温度、体积不变,当m+n<p+q时,则往平衡体系中再加入少量气体E(E与所有

组分均不反应),A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则反应中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

35、(江苏睢宁县2009届高三化学10月调研试卷)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      Z(g)+W(g)―Q;(Q>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平衡后加入X,上述平衡正向移动,X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D)平衡后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文本框: 反应速率

36.(江苏睢宁县2009届高三化学10月调研试卷)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若反应为A(g)+B(g)C(s),则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增大压强

C.由图像关系可以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由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的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为K1=K2

37. (江苏睢宁县2009届高三化学10月调研试卷) (8分)右图是一套电化学实验装置,图中C、D均为铂电极,U为盐桥,G是灵敏电流计,其指针总是偏向电源正极。

⑴As(砷)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VA族,则Na3AsO4溶液的pH__________(填“>7”“<7”“=7”)。

⑵向B杯中加入适量较浓的硫酸,发现G的指针向右偏移。此时A杯中的主要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⑶一段时间后,再向B杯中加入适量的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现G的指针向左偏移。

此时整套实验装置的总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再过一段时间后,G的指针逐渐归零,此时实验装置中的化学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7(1分)  ⑵无色溶液变成蓝色(1分)   AsO+2H+2e=AsO+H2O(2分)

⑶I2+AsO+H2O=2H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