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09年高三年级高考模拟(二)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定在答题卡和试

       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II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的(一)(二)两个不同的阅读文本中任选一

   个作答,不能全选。如果全选,将按第一个文本进行判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干(bèi)     梁(jǐ)           式(mó)          益(bì)

       B.架(kuàng)   身(jǐ)           依(guī)          边(sài)

       C.候(sì)       手(pá)           护(hē)           丽(qǐ)

       D.外(fù)       杂(cáo)          气(fēn)           灭(mǐn)

试题详情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亲怩                 伏罪                      湎怀                      居心叵测

       B.痉孪                 霎那                      砥砺                      爱屋及乌

       C.悭吝                 要挟                      安详                      立竿见影

       D.揣摩                惬意                      去逝                      登峰造极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没有意思硬要说,那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B.金老师对他的学生说:“我们在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C.看到张明在带球过人时被撞倒在地,李山走过去问:“伤的严重吗?张明。”

       D.因为道路堵塞,考查组比平常多用了二、三个小时才赶到县城里来。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中央纪检监察会议强调,一定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反腐教育,并且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他们廉洁奉公,避免退化变质。

       B.有过一段心酸的经历,经受一些磨砺,也许会成为青年人成长中难得的一笔财富。

       C.小说《圆青坊老宅》借一群芸芸众生极为平凡的生活,传递出那个南方小城骚动不安的特殊气氛。

       D.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这次国家燃油税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公平、规范、节约、减负”四个原则,这项改革一定要不负众望

试题详情

二、(9分,每小题3分)

    在中国曾进行一项调查。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延东及其课题组曾在2002年10月至11月间,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5000名城市居民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高层、中高层、中层、中低层、低层”这五个层次中,选择中间三类的人数比例达到了83.8%。赵延东将之总结为“中间阶层认同”。

    波兰社会学家奥索夫斯基曾指出,如果人们在社会不平等结构的认知上倾向于阶梯式分层模式而非两极对立的阶级模式,则说明社会成员的大多数属于中间阶级或阶层。而根据赵延东的调查,当前中国城市社会的结构正表现为一种阶梯式的阶层结构,多数公众认可自己处于中间阶层。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将中国社会的“中间层”定义为,受过高等教育,从事非体力劳动,以知识与技能服务于社会,家庭年收入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大城市居民。根据他们在2002年―2004年间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五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进行的电话调查和深度访谈,可以看出中国的中间阶层们有较强的政治参与热情,偏好文艺、财经、自然科学等类别的读物,20%的中间阶层的人会看一些周报(刊)或周末报,这个比例几乎是其他群体的两倍。而涉足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文化活动的则较少。

试题详情

    但是,与众多发达国家的“中流”们不同,中国的“中流”们自我定位显然偏低。根据赵延东的研究,中国被调查者认可“中低层”的比率达到26.5%,中高层只有10.4%。相比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中国社会人群表现出一种自我阶层认同向下“偏移”的倾向。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地加入“下流社会”,他们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收入降低,更集中表现为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动力普遍低落,他们没有进步的企图,“对人生热情低下”,甚至产生“怎么样努力也没有用”的念头。这些本该是“未来中流”的人,慢慢沦入“下流社会”。

    日本学者指出,“中流阶层”事实上并没有太稳固的物质基础做支撑,“中流”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感觉,在经济发展期,大家相信只要个人努力,就能按照意愿顺利上升,而随着经济的下滑,社会差距拉大,这种公平感丧失,“中流”的共识也就解体了。

试题详情

6.下面有关“中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流”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与家庭背景、学历、职位等因素有关,同“中产阶级”一样。

       B.在经济能力、所处社会地位的高低和社会威望的大小三方面中,“中流”更注重后两方面。

       C.各国的“中流”自我定位普遍偏低,自我阶层认同向下“偏移”。

       D.“中流阶层”没有太稳固的物质基础做支撑,对人生热情低下。

试题详情

7.下列不属于中国的中间阶层的特点的一项是                                                      (    )

       A.受过高等教育,从事非体力劳动,以知识与技能服务于社会。

       B.有较强的政治参与热情,相当一部分人会关注一些周报或周末报。

20090507

       D.家庭年收入在中等以上水平,居住于大城市。

试题详情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试题详情

三、(12分,每小题3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楚境上,关吏絷之            迨:等到。

       B.王见                          趣:通“趋”,奔赴。

       C.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祸          贾:招致,招引。

       D.矫虚以人                       诳:欺骗

试题详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瑕恐获罪王                        进上卿瑕

       B.投璧祭河欲渡                      王不行,示赵弱怯也

       C.尊卢沙,亦一人也                  吾还也

       D.王上计                            天下熙熙,皆利来

试题详情

11.下列各项编为四组,都表现尊卢沙“大言”的一项是                                       (    )

       ①吾将说楚王以王国之术                ②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

       ③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④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

       ⑤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⑥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12.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用寓言手法抨击了那种不学无术、以夸夸其谈混世的不良风气,很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也足以让后人鉴戒。

       B.作者写到了楚国关吏、大夫、上卿受骗上当,都带着符合于他们身份而各有顾忌的心态,显示了驾驭叙事技巧的娴熟功力和把握笔下人物心理的准确性和分寸感。

       C.本文行文简洁清晰,不蔓不枝,描摹人物细腻传神,生动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

       D.尊卢沙受了三年的牢狱之灾,且被割了鼻子释放后,才有所觉悟,“欲言,扪鼻即止”的描写,看似幽默,实则包含了作者的沉痛之心。

 

第Ⅱ卷 (共114分)

 

试题详情

四、(2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五、(12分)

试题详情

16.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只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①椰林一眼望不到边,林中遍生青草。

       ②在林的另一端,有一条莹洁的小河。

       ③映在水中,连水也是浓绿色。

       ④饭后在椰林中散步。

       ⑤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绿得很浓。

试题详情

19.作者写庐山,为什么要从唐寅在庐山留下的一幅画作写起?(4分)

                                                                                

                                                                                

试题详情

20.怎样理解文中“现代人的‘旅游’同古人的比起来,总觉得带了若干轻浮的意味”这句话?(4分)

                                                                                

                                                                                

试题详情

21.文中两次提到“扑上来、扑上来”,试比较它们的不同。(4分)

                                                                                

                                                                                

试题详情

19.文章开头,作者是如何描写司马迁塑像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试题详情

20.第五段“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一句中的“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4分)

                                                                                

                                                                                

试题详情

21.本文以“天地苍茫一根骨”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试题详情

22.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联系本文,举例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6分)

                                                                                

                                                                                

七、(60分)

试题详情

23.请以“四季都可以鲜花开放”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试题详情

 

一、(15分)

1.A(B“跻”读“jī”;C“伺”读“cì”;D“埠”读“bù”)

2.C(A应为“亲昵”“缅怀”;B应为“痉挛”;D应为“去世”)

3.B(A第二个分号改用冒号,表示总分关系;C问号改为逗号,句号改为问号;D顿号去

   掉)

4.D(A“退化”应为“蜕化”;B“心酸”应为“辛酸”;C“芸芸众生”指众多的普通人,

   不能用“一群”修饰)

5.A(B句式杂糅,把“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问题”和“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杂糅;C搭

   配不当,“拓展”和“形式”不搭配;D偷换主语)

二、(9分)

6.B(A中流与中产阶级是两个概念;C中国的“中流”们自我定位显然偏低;D“对人生

   热情低下”中说中国的年轻一代,并非所有中流)

7.C(中流涉足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文化活动的较少)

8.A(B“已经”表述不当;C不是充分条件,“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D据原文看不

   出是最重要原因)

三、(12分)9.B(趣:催促)

10.B(A于,从;向。B且,并且。C其,其中;还是。D为,替;为了)

11.D(③,晋和诸侯的图谋;⑤,尊卢沙在情势逼迫下的所谓对策,只是无奈的敷衍;⑥,尊卢沙惨痛的教训)

12.D(“沉痛之心”有误,作者更多的是调侃和讽刺)

四、(24分)

13.(1)先生不小看我们这偏远的国家,不以千里为远,将使我们的楚国强盛。(注意“鄙夷”“远”“康”三个词语的翻译)

   (2)不久,晋侯率领诸侯的军队到了楚国国境,楚王害怕极了,召见尊卢沙让他定退敌的计策。(注意“已而”“帅”“却”三个词语的翻译)

   (3)如果晋国军队不是很快就到达,或许他还能稍稍施展一下他吹牛的本领;而他没有过多少时候就败露,这也是很不幸的了!(注意“使”“售”“妄”“败”四词语的翻译)

14.(1)①宁静(寂静、安谧)(1分)/凄清(萧索、冷落)(1分)

       ②反衬(衬托、以响衬静)(1分),烘托渲染(1分)

   (2)①温暖亲切(欣慰、喜悦)(1分)

       ②日暮时分,独自行走在冷寂、萧瑟阴森的山区让人惊惶不安,心生恐惧;月亮初升,又见边境的烽火没有越过秦地,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内心得到几分慰藉;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终于看到山村人家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每层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5.(1)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4)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

五、(12分)16.④①②⑤③

17.答案示例:对显示器:别人盯着你看,证明你在被关心。

对鼠标:被人攥在手心,何尝不是一种温暖。

对键盘:常常被人敲打,才能时时保持警觉。

对主机:被人按了“肚脐眼”,换来的却是生命流动的感觉。(4分,每句2分,任选两个即可)

18.第①句,改为“本人住处离校很远”

第③句,删除“大约”(或“左右”)

第④句,把“更好的”调到“投入”之前

第⑥句,删除“务必”(4分。找出一个病句并改正得1分;只找出病句,没有改正,该句不得分)

六、选做题(18分)

   (一)

19.(1)唐寅的画作画出了庐山迷茫和阴冷的气息,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2)用唐寅作画时的复杂心境,比况自己的感受:诸事椎心。(每点2分)

20.(1)这句话是说,在现代旅游中,人们更多地注重外在的、表面的、有些污浊的快乐。

   (2)很少从内心深处体悟自然本身的闲逸情趣。(每点2分)

21.第一处实写雾的浓重,渲染了阴杀的气氛。第二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脑海中不断涌出“失落的一些事物”、“一些具体的人”,表现心情的茫然、烦闷。(每点2分)

22.作者认为庐山的本质是人的气息,壮丽,秀美,清爽,渴求淡泊(2分),但这些渐渐消失了,庐山现在成了一处与阴暗争斗密切相关的场所(2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伤痛(2分)。

   (二)

19.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了的司马迁的形象。(共4分。突出他的眼神和胡须,2分;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了的司马迁形象,2分)

20.司马迁由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2分)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着追求中挺立起来的独立人格。(2分)

21.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手法,表达生动形象。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点出本文主旨。(每点2分)

22.①应写出“中国脊梁”的意思。“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挺身而起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3分)②应举出恰当的例子。(1分)钟南山和钟南山们可谓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包括两弹一星功勋专家邓稼先、数学家陈景润、著名作家朱自清、老舍、经济学界泰斗陈岱孙、于光远等,他们对民族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深厚情怀,爱国家甚于爱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人生历程和思想是一笔巨大财富。(2分)

七、(60分)

23.作文(略)

       附:参考译文

       秦国有个叫尊卢沙的人,喜欢说大话,时间一久他自己也深信不疑了。秦国人嘲笑他,尊卢沙说:“不要嘲笑我,我将要去向楚王陈说使国家强盛的方法。”于是飘然自得地往南方的楚国去了。

       等他到了楚国的边境,楚国守卫的官吏拘捕了他。尊卢沙说:“你们小心一些,别抓我,我是来给楚王当老师的。”守边的官吏把他送到朝廷,大夫安置他住进宾馆,问他:“先生不小看我们这偏远的国家,不以千里为远,将使我们的楚国强盛。和您接触的时间不长,不敢倾说心里话,其他的事情不敢多问,暂且想听听你打算怎样做楚王的老师?”尊卢沙大怒地说:“这不是你能知道的!”大夫没法知道尊卢沙的底细,只好把他送到上卿瑕那里,瑕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样询问他。尊卢沙更加愤怒,作出要离开地样子。瑕害怕楚王怪罪,立刻向楚王报告。

       楚王催促尊卢沙来见,尊卢沙没到,使者已跑去请了三四趟。等到见了楚王,尊卢沙只是拱拱手而不跪拜,招呼着楚王对他说:“楚国东面有吴国和越国,西面有秦国,北面有齐国和晋国,都虎视眈眈的盯着楚国不放松。我新近路过晋国边境,听说晋国约集诸侯准备进攻楚国,他们宰了白马,排列起珠盘玉敦,歃血结盟说:‘不灭了楚国,发誓不相见!’并把璧玉投入河中祭祀河神,准备渡河。大王你还能安枕大睡吗?”楚王站起来问对策,尊卢沙指着天发誓说:“让我尊卢沙为卿,楚国如果不强盛,有这太阳为证!”楚王说:“好的,那么请问先该做哪一件事?”尊卢沙说:“这不能空口说白话。”楚王说:“好吧。”立刻任命他为卿。

       过了三个月,没有异常情况。不久,晋侯率领诸侯的军队到了楚国国境,楚王害怕极了,召见尊卢沙让他定退敌的计策。尊卢沙瞪着大眼回答不出来。逼着他说,他才说:“晋国的军队勇猛极了,我替大王着想,最上等的办法,不如割地给晋国同他们讲和。”楚王愤怒极了,把他关了三年,割掉他的鼻子后放走了他。

       尊卢沙对人说:“我从今以后才知道说大话是会招祸的。”于是他终身不讲大话,刚想讲,一摸摸不到鼻子立即住口。有学问的人说:战国时,读书人大都喜欢说不着边际的大话,大概都是想通过说大话来求得富贵。尊卢沙也就是其中的一个。如果晋国军队不是很快就到达,或许他还能稍稍施展一下他吹牛的本领;而他没有过多少时候就败露,这也是很不幸的了!一一考察往事,凡是故弄玄虚欺骗人的,都不会有好结果。这样看来,尊卢沙被割掉鼻子,并非不幸,而是理所当然的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