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09年高三年级高考模拟(二)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定在答题卡和试
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II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的(一)(二)两个不同的阅读文本中任选一
个作答,不能全选。如果全选,将按第一个文本进行判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焙干(bèi) 脊梁(jǐ) 模式(mó) 裨益(bì)
B.框架(kuàng) 跻身(jǐ) 皈依(guī) 边塞(sài)
C.伺候(sì) 扒手(pá) 呵护(hē) 绮丽(qǐ)
D.外埠(fù) 嘈杂(cáo) 气氛(fēn) 泯灭(mǐ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亲怩 伏罪 湎怀 居心叵测
B.痉孪 霎那 砥砺 爱屋及乌
C.悭吝 要挟 安详 立竿见影
D.揣摩 惬意 去逝 登峰造极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没有意思硬要说,那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B.金老师对他的学生说:“我们在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C.看到张明在带球过人时被撞倒在地,李山走过去问:“伤的严重吗?张明。”
D.因为道路堵塞,考查组比平常多用了二、三个小时才赶到县城里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中央纪检监察会议强调,一定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反腐教育,并且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他们廉洁奉公,避免退化变质。
B.有过一段心酸的经历,经受一些磨砺,也许会成为青年人成长中难得的一笔财富。
C.小说《圆青坊老宅》借一群芸芸众生极为平凡的生活,传递出那个南方小城骚动不安的特殊气氛。
D.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这次国家燃油税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公平、规范、节约、减负”四个原则,这项改革一定要不负众望。
二、(9分,每小题3分)
在中国曾进行一项调查。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延东及其课题组曾在2002年10月至11月间,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5000名城市居民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高层、中高层、中层、中低层、低层”这五个层次中,选择中间三类的人数比例达到了83.8%。赵延东将之总结为“中间阶层认同”。
波兰社会学家奥索夫斯基曾指出,如果人们在社会不平等结构的认知上倾向于阶梯式分层模式而非两极对立的阶级模式,则说明社会成员的大多数属于中间阶级或阶层。而根据赵延东的调查,当前中国城市社会的结构正表现为一种阶梯式的阶层结构,多数公众认可自己处于中间阶层。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将中国社会的“中间层”定义为,受过高等教育,从事非体力劳动,以知识与技能服务于社会,家庭年收入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大城市居民。根据他们在2002年―2004年间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五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进行的电话调查和深度访谈,可以看出中国的中间阶层们有较强的政治参与热情,偏好文艺、财经、自然科学等类别的读物,20%的中间阶层的人会看一些周报(刊)或周末报,这个比例几乎是其他群体的两倍。而涉足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文化活动的则较少。
但是,与众多发达国家的“中流”们不同,中国的“中流”们自我定位显然偏低。根据赵延东的研究,中国被调查者认可“中低层”的比率达到26.5%,中高层只有10.4%。相比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中国社会人群表现出一种自我阶层认同向下“偏移”的倾向。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地加入“下流社会”,他们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收入降低,更集中表现为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动力普遍低落,他们没有进步的企图,“对人生热情低下”,甚至产生“怎么样努力也没有用”的念头。这些本该是“未来中流”的人,慢慢沦入“下流社会”。
日本学者指出,“中流阶层”事实上并没有太稳固的物质基础做支撑,“中流”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感觉,在经济发展期,大家相信只要个人努力,就能按照意愿顺利上升,而随着经济的下滑,社会差距拉大,这种公平感丧失,“中流”的共识也就解体了。
6.下面有关“中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流”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与家庭背景、学历、职位等因素有关,同“中产阶级”一样。
B.在经济能力、所处社会地位的高低和社会威望的大小三方面中,“中流”更注重后两方面。
C.各国的“中流”自我定位普遍偏低,自我阶层认同向下“偏移”。
D.“中流阶层”没有太稳固的物质基础做支撑,对人生热情低下。
7.下列不属于中国的中间阶层的特点的一项是 ( )
A.受过高等教育,从事非体力劳动,以知识与技能服务于社会。
B.有较强的政治参与热情,相当一部分人会关注一些周报或周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