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北京高考五年真题与08-09模拟题分类汇编--光 学
本考点分为光的传播和光的波动性以及光的粒子性三部分,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一般以选项题的形式出现,重点放在考查光学一些重要的规律和概念上,注重课本,加强理解;“考课本”、“不回避陈题”是高考对光学命题的特点。 “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高科技”已成为高考命题的新趋向;也是这几年光学命题的热点.目前高考中几何光学已淡化了“像”的概念,侧重于“光路”的考查(折射、全反射、棱镜等),一般是考查光线的去向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问题;同时几何光学还常与力学中的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相结合命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估计以后高考试题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会加强对光学的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对物理现象、物理情景的分析能力的考查。光的波动内容近两年命题频率较高,对光的波动性进行考查,主要是以干涉和衍射以及电磁波谱知识为要点,考查波动光学的一些初步理论、以及建立这些理论的实验基础和一些重要的物理现象;尤其是波动光学近年新增知识点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光的偏振现象”、“物质波”、“激光的特性及应用”等也在高考中有所体现.光的粒子性主要考查光电效应规律理解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熟练应用.
近5年北京试题
04北京18.已知一束可见光a是由m、n、p三种单色光组成的。检测发现三种单色光中,n、p两种色光的频率都大于m色光;n色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而p色光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那么,光束a通过三棱镜的情况是 ( )
05北京15.在下列各组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波动性的是 ( )
A.光的折射现象、色散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
C.光的衍射现象、偏振现象 D.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电效应现象
06北京16.水的折射率为n,距水面深h处有一个点光源,岸上的人看到水面被该光源照亮的圆形区域的直径为 ( )
A.2 h tan(arc sin) B.2
h tan(arc sin n) C.2 h tan(arc cos
) D.2 h cot(arc cos
n)
07北京13、光导纤维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内芯和外套材料不同,光在内芯中传播。以下关于光导纤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全反射
B、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全反射
C、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折射
D、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相同,外套的材料有韧性,可以起保护作用
08北京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分光镜观测光谱是利用光折射时的色散现象
B.用X光机透视人体是利用光电效应
C.光导纤维舆信号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D.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08――09模拟题
08朝阳一模17.如图所示,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棱镜顶角α=41.30º,一束白光以较大的入射角θ从棱镜的一侧射入,通过棱镜后从另一个侧面射出,在光屏上形成由红到紫的彩色光带。当入射角θ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请根据下表中该棱镜材料对各种色光的折射率和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判断光屏上彩色光带的变化情况
( )
色光
红
橙
黄
绿
蓝
紫
折射率
1.513
1.514
1.517
1.519
1.528
1.532
临界角
41.37 º
41.34 º
41.23 º
41.17 º
40.88 º
40.75 º
A. 红光最先消失,最后光屏上剩下黄、绿、蓝、紫四种色光
B. 紫光最先消失,最后光屏上只剩下红、橙两种色光
C. 紫光最先消失,最后光屏上没有任何色光
D. 红光最先消失,最后光屏上没有任何色光
08朝阳二模17.MN为半圆形玻璃砖截面的直径,OO′为过圆心且垂直于MN的直线。两束可见单色光a、b与OO′的距离均为d,从空气垂直MN射入玻璃砖中,光路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小
B.a光的频率比b光的小
C.相同条件下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的大
D.若b光照射某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照射该金属也能发生光电效应
08崇文一模14.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自空气射向玻璃,经折射后形成复合光束c,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光光子的能量比b光光子的能量大
B.在玻璃中,a光的光速小于b光的光速
C.从玻璃射向空气时,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
D.经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得到干涉条纹,a光条纹宽度小于b光条纹宽度
08东城二模15.如图所示,一验电器与锌板用导线相连,现用一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关灯之后,验电器指针保持一定的偏角 ( )
A.将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增大
B.将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不变
C.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改用强度更大的紫外线灯照射锌板,验电器的指针偏角将增大
D.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改用强度更大的红外线灯照射锌板,验电器的指针一定偏转
08丰台一模13.用蓝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现将该蓝光的强度减弱,则( )
A.从光照至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
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
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
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08丰台二模14.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红光通过单缝S后,投射到具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1和S2与单缝S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只减小两条狭缝S1、S2之间的距离,条纹间距将增大
B.若只减小两条狭缝与屏之间的距离,条纹间距将增大
C.若只在两条狭缝与屏之间插入一块与屏平行的平板玻璃砖,条纹间距将增大
D.若只把用红光照射改为用绿光照射,条纹间距将增大
08海淀一模16.彩虹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大量小水珠对阳光的色散造成的,如图所示为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一个小水珠发生全反射和色散的光路示意图,其中a、b为两束频率不同的单色光。对于这两束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单色光a比单色光b的频率高
B.由水射向空气,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于b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C.在水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D.如果b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08海淀二模13.在下列各组光学实验现象事实中,都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的一组是( )
A.白松亮斑、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虹
B.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
C.光的双缝干涉现象、偏振现象
D.日食、光电效应现象
08西城一模15.如图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示意图,S为单缝,S1、S2为双缝,P为光屏。用绿光从左边照射单缝S时,可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减小双缝间的距离,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减小
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增大
C.将绿光换为红光,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减小
D.将绿光换为紫光,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增大
08西城二模15.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沿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半径垂直ab面入射,有光线从ab面射出。以O点为圆心,将玻璃砖缓慢转过θ角时,恰好没有光线从ab面射出。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 )
A. B.
C.
D.
08宣武一模14.在下列自然现象之中,可以用光的干涉理论解释的是 ( )
A.天上的彩虹 B.阳光在树林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
C.肥皂泡上的彩色花纹 D.水中十分明亮的空气泡
09海淀零模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B.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
C.电子束通过某一晶体时可能产生衍射现象
D.干涉法检查被检测平面的平整度应用了光的双缝干涉原理
09西城零模14.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当用频率为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B.当用频率为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C.当照射光的频率大于时,若频率增大,则逸出功增大
D.当照射光的频率大于时,若频率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
09崇文一模13、如图所示,一细光束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成a、b、c三束单束光,对于三钟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最大
B、在真空中c的波长最大
C、通过一个双缝干涉器实验装置,a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最小
D、若用b光照射某金属板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c光照改金属板
也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09西城一模15.某位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测量某种液体的折射率。如图所示,他在一个烧杯中装满了某种透明液体,紧贴着杯口竖直插入一根直尺AB,眼睛从容器边缘的P处斜向下看去,观察到A经液面反射所成的虚像A′恰好与B经液体折射形成的虚像重合。他读出直尺露出液面的长度AC、没入液体中的长度BC,量出烧杯的直径d。由此求出这种透明液体的折射率为( )
A. B.
C.
D.
09丰台一模16.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a、b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折射现象(a>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学科网
A.光束b的频率比光束a的频率低学科网
B.光束a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光束b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学科网
C.水对光束a的折射率比水对光束b的折射率小学科网
D.若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则光束b的临界角比光束a的临界角大学科网
09朝阳一模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横波和纵波都能发生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B.任何金属在可见光照射下都会发射光电子
C.一切物体都可辐射红外线
D.任何频率的光照射基态的氢原子都可使其达到激发态
09东城一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