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 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配置包含所有必需物质的培养基,并将其中一种化合物用氚标记。将愈伤组织细胞放在培养基中培养,几小时后,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这些细胞发现放射性物质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可以肯定,标记的化合物是
A、某种氨基酸 B、尿嘧啶核苷 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D、葡萄糖
2、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存在的场所不同
B、体液免疫中,将就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C、免疫系统不能有效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时,会产生自身免疫病
D、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3、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B两种微藻,得到两种微藻的生长曲线甲。乙图表示A、B微藻分别利用其中磷元素的。现将两种微藻等体积的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略低于KA的环境中,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是
4 .左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
A .① ② ③ B .① ③ ③C .③ ① ② D .① ① ②
5、DNA分子含有四种碱基(A.G.C.T),DNA的碱基组成和排列排列顺序决定着生物的遗传特性。分类学上,用G+C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各类生物DNA的碱基组成特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每一种生物的DNA都有一定的碱基组成
B.用热变性温度法测定DNA的碱基组成时,G+C之和所占的百分比越大,热变性温度就会越高
C.G+C含量相近的生物,它们的亲缘关系就一定相近
D.若不同生物之间G+C含量差别大就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远
6. 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
A. a、b都代表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
B. a在1h~2h之间血糖下降,某些氨基酸的合成可能会增加
C. b在1h~2h之间血糖处于高处,表明蛋白质分解受到抑制
D. b在2h后下降主要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并合成糖元所致
7、化学与科技、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ww.1010jiajiao.com
A.提倡使用“无氟”冰箱主要是因为制冷剂氟里昂中的氟原子会破坏臭氧层
B.2008年初,我国南方出现大面积的冰雪灾害,抗灾时通常使用的融雪剂中有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化合物.
C.
D.三聚氰胺(C3N6H6)俗称“伪蛋白”、“蛋白精”,加入到奶粉中,目的是提高含氮量,即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口感舒适,便于饮用。
8、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不随取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 )
A.水的沸点;蒸发水所需热量 B.水的密度;水中通入足量CO2后溶液的pH
C.水的体积;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 D.水的物质的量;水的摩尔质量
9、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CaCl2、NaO、HCl、HD
③电解质:明矾、石膏、冰醋酸、石炭酸 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⑤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
⑥同分异构体:乙醇、乙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⑥
10、下列叙述中一定能判断某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B.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改变 D.混合体系的压强发生改变
11、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C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乙实验既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1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碱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四个,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元素
13、金属铜的提炼多从黄铜矿开始.黄铜矿的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之一的化学方程式为2CuFeS2 + O2 == ________ + 2FeS + 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程式中所缺物质应为 CuS
B.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SO2 只作氧化产物
D.若有 1 mol SO2 生成,则反应中有 4 mol 电子转移
14. 2008年1月份,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50年不遇的大雪灾,高压输电线路大面积受损,冻雨使输电线表面结冰,重力增大,导致线断塔倒。某学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了利用输电导线自身电阻发热除冰的救灾方案,将高压输电的升压变压器改为高压变压器,输电线路终端降压变压器用模拟负载R0代替,处理后的电路原理如图所示,RL为输电线电阻,为了模拟输电线,实验时用一根长电阻丝代替R0,并将电阻丝放入冰雪中,在变压器原线圈两端加上交变电流后即出现冰雪融化的现象。为了研究最好除冰效果,下列模拟实验除给定操作外,其它条件不变,不考虑其可行性,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是
A.将调压变压器滑动触头P向上移动一些
B.将调压变压器滑动触头P向下移动一些,同时延长通电时间
C.通过计算,选择适当输出电压,并闭合S将模拟负载R0短时短路
D.通过计算,选择适当输出电压,并将模拟负载R0的阻值增大一些
15.原题(南通市2008届基础调研测) “神州六号”飞船的成功飞行为我国在2010年实现探月计划――“嫦娥工程”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假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飞船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R的圆形轨道Ⅰ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再次点火进入月球近月轨道Ⅲ绕月球作圆周运动.求:
⑴飞船在轨道Ⅰ上的运行速率;
⑵飞船在A点处点火时,动能如何变化;
⑶飞船在轨道Ⅲ绕月球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
改编成:“神州六号”飞船的成功飞行为我国在2010年实现探月计划――“嫦娥工程”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假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飞船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R的圆形轨道Ⅰ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再次点火进入月球近月轨道Ⅲ绕月球作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
A.飞船在轨道Ⅰ上的运行速率为
B.飞船在A点处点火时,动能变小;
C.飞船在轨道Ⅲ绕月球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为
D.飞船在轨道Ⅰ的速度v1、轨道Ⅱ上B点的速度v2、Ⅲ轨道速度v3间关系为v1>v3 >v2
16.原题---1930年劳伦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其原理如图所示,这台加速器由两个铜质D形盒D1、D2构成,其间留有空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由加速器的中心附近进入加速器
B.离子由加速器的边缘进入加速器
C.离子从磁场中获得能量
D.离子从电场中获得能量
改编成--1930年劳伦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其原理如图所示,这台加速器由两个铜质D形盒D1、D2构成,其间留有空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每回旋一次的轨道半径变大,在磁场中回旋时间也不断变长
B.为使离子能不断加速,两D形盒间所加的电场必须为匀强电场
C.增加两个D形盒间所加的电压,则射出D形盒后离子所获得动能将变大
D.当增加加速器所在的磁场后,粒子回旋的次数将增加,最后射出加速器后的速度也将变大
17.原题--- 08北京卷)1.在如图所示的空间中,存在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同时存在沿x轴负方向,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一质子(电荷量为e)在该空间恰沿y轴正方向以速度v匀速运动。据此可以判断出
A.质子所受电场力大小等于eE,运动中电势能减小,沿着z轴方向电势升高
B.质子所受电场力大小等于eE,运动中电势能增大,沿着z轴方向电势降低
C.质子所受电场力大小等于evB,运动中电势能不变,沿着z轴方向电势升高
D.质子所受电场力大小等于evB,运动中电势能不变,沿着z轴方向电势降低
改变:在如图所示的空间中,存在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同时存在沿x轴负方向,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一带电小球(电荷量为e)在该空间在该空间做匀速圆周运动。据此可以判断出
A.质子所受电场力大小等于eE,运动中电势能减小,沿着z轴方向电势升高
B.质子所受电场力大小等于eE,运动中电势能增大,沿着z轴方向电势降低
C.质子所受电场力大小等于evB,运动中电势能不变,沿着z轴方向电势升高
D.质子所受电场力大小等于evB,运动中电势能不变,沿着z轴方向电势降低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得得0分。)
18. 如图a、b所示,是一辆质量为6×
A.汽车的长度 B.3s末汽车的速度
C.3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
D.3s末汽车牵引力的功率
19. 某同学在学习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之后,自己制作了一个手动手电筒,如图是手电筒的简单结构示意图,左右两端是两块完全相同的条形磁铁,中间是一根绝缘直杆,由绝缘细铜丝绕制的多匝环形线圈只可在直杆上自由滑动,线圈两端接一灯泡,晃动手电筒时线圈也来回滑动,灯泡就会发光,其中O点是两磁极连线的中点,a、b两点关于O点对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线圈经过O点时穿过的磁通量最小
B.线圈经过O点时受到的磁场力最大
C.线圈沿不同方向经过b点时所受的磁场力方向相反
D.线圈沿同一方向经过a、b两点时其中的电流方向相同
20. 如图a所示,一根水平张紧弹性长绳上有等间距的Q’、P’、O、P、Q质点,相邻两质点间距离为lm,t=0时刻O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沿y轴正方向振动,并产生分别向左、向右传播的波,O质点振动图像如b所示,当O点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时刻,P点刚开始振动,则 ( )
A.P’、P两点距离为半个波长,因此它们的振动步调始终相反
B.当Q’点振动第一次达到负向最大位移时,O质点已经走过
C.当波在绳中传播时,绳中所有质点沿x轴移动的速度大小相等且保持不变
D.若O质点振动加快,周期减为2s,则O点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时刻,P点也刚好开始振动
21. 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两绝缘小物块放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其中B带正电Q,A不带电;它们一起沿绝缘水平面以某一速
度匀速运动。现突然使B带电量消失,A带上正Q
的电量,则A、B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 )
A.一起匀速运动 B.一起加速运动
C.A加速,B减速 D.A加速,B匀速
第II卷(共174分)
本卷共10小题,共174分。
22. (18分)1)(4分).①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他已在每条纸带上按每5个点取好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几条纸带都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①B、C、D三段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____。②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m/s2。(取三位有效数字)
2)(14分)现仅有以下器材:
电流表A1:量程
电流表V1:量程3.0V 电流表V2:量程100.0V
滑动变阻器R:0~10Ω
电阻箱R0:0~9999.9Ω,
蓄电池组E:电动势E=6V,内阻r约0.1Ω 电键S及导线若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