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艺术

大同中学  姚军

[教学目标]

1.了解艺术的起源、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了解秦俑、敦煌雕刻艺术的历史概况及其代表作、艺术特征;了解米开朗琪罗、罗丹其人及其代表作。比较中国秦汉时期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塑,从中了解中西方雕刻艺术风格的差异,进而了解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通过剖析艺术作品背后的不同历史背景,了解不同时代社会文化、思想、风尚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2.引导学生从观察艺术品入手,综合该艺术品所处时代、地域、文化等历史因素,理解艺术风格差异背后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发动学生寻找比较的个案,如中西绘画、不同时代的书法艺术、中西建筑等,分析、归纳信息,形成观点,分析艺术与社会、文化、政治、风尚、时代的关系。

3.通过欣赏不同时代、地域的雕刻艺术,激发学生喜爱艺术、欣赏艺术的兴趣;通过欣赏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西方雕塑艺术的美学特点差别。

难点:雕塑艺术与不同社会、文化、政治、风尚、时代的关系

说明:

1.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的差异,会使人类对自然、人生采取不同的态度,产生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从雕塑艺术这一个案,可管窥中西美学思想迥异之门径,领略东西方艺术的不同魅力,故为本课重点。

2.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注重意境,三国以后的中国雕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教造像艺术上,这些造像艺术是文化交流的产物;西方雕塑的源头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追求逼真与完美,它经历了从中世纪的“宗教的婢女”到20世纪初“由神殿走向世俗”的流变过程。可见,雕塑艺术是不同社会、文化、政治、风尚、时代的反映,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讲授“艺术的起源”。

(1)从社会人类学的角度讲授“艺术”的概念。

 

按照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哈维兰的说法,“艺术是人类一种专门行为的产物。它是我们想象力创造性的运用,它有助于我们阐明、理解、欣赏生活。”[1]

(2)引导学生思考艺术的起源。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两方面思考。

艺术在它的萌芽、早期,是带有极大实用性的,拿船工号子来说,现在看来这些号子节奏明朗,很好听,具有纯粹的审美价值,但在航海期间,具有非常实际的作用,能统一行动、鼓舞士气。(另有一例子见材料一)[2]可见最早的艺术与人们的宗教、图腾意识有关,人们在这些活动中无意识地创造了最初的艺术,包括壁画、器皿上的纹样、简单的石雕像等,并且建立了最初对于美的追求。(见材料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逐渐出现了社会分工,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食物的采集与生产,成为创造艺术的工匠,在后,更有专职的艺术家出现,所谓艺术,除了有人们不同的审美情趣外,还形成一定的技术来表现之,两者相得益彰;因此,考察历代艺术可以从中管窥当时的社会生活形态以及文化特征,也可以看到文明的发展程度。

2.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比较中国秦汉时代和古希腊时代的雕塑艺术。

(1)通过比较观察(具体材料参见材料三、材料四),请学生谈谈对两者风格区别的观感。

1.古希腊雕塑的最高成就在于人体,而秦汉以前中国的雕塑,动物形象似比人物更为逼真;2.古希腊人物雕塑注重解剖结构,准确而科学地描绘人物的形态,秦汉时期的中国雕塑则注重气韵,特别是汉朝的雕塑重神韵,重动感,显示了中西审美情趣的不同。

(2)讲授秦兵马俑的艺术特征。(笔者一直认为秦兵马俑的雕塑不是中国先秦至汉代的主流艺术特征,而有其陪葬品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因此要单列出讲授)

通过观察秦兵马俑的照片,提问学生:这些秦俑与其他秦汉时期的人物雕塑相比有何不同?

前面列出的秦汉雕塑艺术以写意为主要特征,而秦俑则写实。

提问学生,对此有何解释?

 

 

试题详情

可以引导学生从秦人立国之本的文化风格与秦俑的作用来解释。1、秦人有明显的务实精神,这种精神在价值观、伦理观、文化艺术方面表现得相当明显;2、作为陪葬器物,秦始皇希望这些兵俑真正能够起到守卫他地下王国的作用,因此塑造形象务求真实,如秦俑塑造之初都是彩绘覆身,极尽真人之貌;3、从现在的考古发现看,出土秦俑近万件,作为大规模的陪葬器物,要大规模生产,分工合作。秦俑的主要构件由拼装组成,现在研究,发现秦俑的主要构件往往造成多组不同的造型风格,由此构件间通过排列组合,形成秦俑大共性下的个性,这种规模生产的结果使得工艺技术越来越精湛,秦俑的写实风格愈加成熟。

试题详情

3.讲授敦煌雕塑艺术。重在论述外来文化对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风格流变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艺术的发展重在文明之间的交流。

(1)引导学生思考敦煌雕塑艺术兴盛的原因。

试题详情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本质上在于中国人彼岸世界精神需求的缺失,实际是因为战乱动荡的时代人们对于宗教慰籍心灵的需求。

亚历山大东征给印度带去了古希腊的风格,促使印度人用一种理想化的方式去塑造他们的觉悟者,犍陀罗艺术也传入了中国。在此,可以强调文化交流、融会对于艺术发展的影响。

(2)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敦煌雕塑艺术的美学魅力。敦煌艺术庞大难以全面涉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下面一二话题展开:

试题详情

A.比较北魏与盛唐时代造像人物形象与服饰,可见唐代的敦煌艺术经过几百年的本土化后,呈现出纯正的中土风格。

B.从佛教造像种类入手,如六朝时期弥勒造像最多,反映了战乱年代的人民对于和平的向往;而到唐代,供养人的造像多了起来,甚至有同菩萨造像势比高的情况,这反映了和平年代人们精神生活的世俗化。

试题详情

4.引导学生比较文艺复兴时代的雕塑艺术以及罗丹的雕塑艺术,探讨艺术风格变化背后蕴藏的社会历史背景。

(1)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回忆文艺复兴的时代特征。

文艺复兴的雕塑艺术风格承袭了古希腊、罗马的传统,并有了新的突破。写实风格仍然为当时重要特征。

(2)引导学生比较米开朗琪罗与罗丹的雕塑。谈谈罗丹雕塑的特征。

试题详情

罗丹的做法不再如古典时代的雕塑,呈现完美、如真实般的人体,而是有意造就粗糙表面和粗犷表面造型的颇有个性的风格,不回避人的体格缺陷、性格弱点。

引导学生理解这一艺术风格变化的原因。

试题详情

罗丹所处的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古典、浪漫主义走向印象派的时期。工业时代的产品整齐划一,加之照相技术的出现,那种最大程度还原人体造型的原则受到了冲击,艺术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些艺术问题。(罗丹的雕塑思想详见教材分析)

试题详情

5.小结本课内容。点明导言中提出的教学要求:(1)艺术与时代思想、文化、风尚间的依存关系;(2)剖析中西艺术主要风格的差异。

[资料附录]

材料一:有一次,一位欧洲艺术家在非洲的一个乡村画了一些牛的素描,当地居民很难过地说:“如果你把它们随身带走,我们靠什么过日子呢?”

19世纪在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的穴壁和岩石上最初发现它们时,考古学家起初不相信这样生动逼真的动物图画竟会出自冰河时代的人之手。当地进而发现了简陋的石头工具和骨头工具,人们逐渐肯定洞中的野牛、长毛象和驯鹿图画确是远古人刻画或绘制出来的;它们捕捉的就是那些动物,所以对它们如此熟悉。我们走进这些岩洞,穿过又低又窄的通道,一直深深地进入幽暗的山腹之中,向导的手电筒突然一闪,照亮了画出的一头公牛,这确实是一种奇异的体验。显然,要是仅仅为了装饰这么一个不便出入的地方,谁也不会一直爬进那可怕的地下深处。而且,那些画除了腊斯科洞窟(the cave of Lascaux)中的一些以外,很少有清清楚楚地分布在洞顶和洞壁上的。相反,它们有时是一个紧接着一个地绘制或刻画,没有什么明显的顺序。对于这些现象,最近情理的解释仍然是:这就是对图画微粒的普遍信仰所留下的最悠久的古迹;换句话说,原是狩猎者认为,只要他们画个猎物图――大概在用他们的长矛或石斧痛打一番――真正的野兽也就俯首就擒了。

――贡布里希[英]《艺术的故事》,P41―42,三联书店1999年版。

材料二:当山顶洞人在尸体旁撒上矿物质的红粉,但他们做出上述种种“装饰品”,这种原始的物态化的活动便正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开始。它的成熟形态便是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以及远古图腾活动。

――李泽厚著《美的历程》,P11―12,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材料三:

试题详情

 

 

 

 

 

 

青铜辫索冠人头像          击鼓说唱俑                     马踏飞燕

――图片资料取自“海纳百川”网站,http://hnbc.hpe.sh.cn/

材料五:

试题详情

D75b.bmp (308278 字节)
 

 

 

 

 

 

 

 

米洛的阿芙罗蒂德         萨莫色雷斯的尼开神像          杀蜥蜴的少年

――图片资料取自“海纳百川”网站,http://hnbc.hpe.sh.cn/

[板书设计]

 

先秦至汉代雕塑艺术

秦俑雕塑艺术

敦煌雕塑艺术

古希腊雕塑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

罗丹雕塑艺术

社会、思想背景

注重表现意境(根植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作为秦始皇的陪葬品,“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健陀罗造像艺术也传入中国

关注人体之美

人文主义

照相技术对于雕塑写实风格的冲击

代表作

击鼓说唱俑、马踏飞燕

跪射俑

唐代造像

米洛的阿芙罗蒂德、杀蜥蜴的少年、萨莫色雷斯的尼开神像

哀悼基督、大卫

青铜时代、思想者

艺术风格

注重气韵

写实风格

外来艺术风格不断中国化,隋唐时代造型世俗化、柔美而端庄

勾勒完美的人体造型

人性在艺术造型中觉醒,与古希腊雕塑艺术一脉相承

不拘泥于造型的完美,艺术形象世俗化,突出人性的美

[训练设计]

   

试题详情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是秦始皇兵马俑,图二是四川绵阳出土的汉代“抚琴俑”,图三是敦煌第45窟菩萨像,是盛唐时期的作品。观察这三幅图,结合历史、文化背景,提取相关历史信息三条。

本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注重在言之有理、言之理深。

试题详情

1.三尊人物雕塑中,汉代的雕塑较为抽象,而秦兵马俑和敦煌菩萨像则更为写实。

试题详情

2.从图三可以看到,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雕塑艺术产生很大影响。

试题详情

3.因为兵马俑的造型极为写实,所以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秦朝时武器防具的制作已经十分精良了。

[课件]

见附件。

 

 

[1] 引自《当代人类学》,P527,[美]威廉?A?哈维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 笔者感到针对材料一,教师可以呈现一幅西班牙腊斯科洞穴的公牛壁画,并且加以描述,注意提及这些动物画都挨得很近,甚至有在旧画上创作新画的现象,且这些动物的身上大多画有箭簇等武器的形象,请同学猜猜这是为什么?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可见这些壁画多半不是为了纯粹的美观而创作的。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