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风向 C.暖流流向 D.寒流流向
试题详情
读下图并回答12-14题。
试题详情
12.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试题详情
13.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 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 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试题详情
14.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地
试题详情
15. 下面的地形剖面图(图b)是根据图(图a)中的哪条剖面线画出的( )
试题详情

A.A―B B.C――D C.E――F D.G――H 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16-17题。
试题详情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试题详情
16.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试题详情
17.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C.旅游业开发 D.疏通河道
试题详情
右图表示某产业部门从20世纪80~90年代的布局变化。(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转移方向)据图回答18-20题。
试题详情
18.该产业部门属于( )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试题详情
19.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 A.向该产业生产条件具有优势的区域转移 B.①国家出经济衰退 C.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超过①国家 D.占领更多国家的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试题详情
20.有关①②③④国家和地区的今后产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可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 B.②可侧重发展以开发新产品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C.③可成为①②地区研发的产品制造地 D.④可成为产品研发中心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回答21-22题。
试题详情
21.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 A.明显滞后 B.明显过快 C.发展比较合理 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试题详情
22.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①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位于中亚地区的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据比较可靠的估测,该地区石油最终可开采的总储量为250亿~350亿桶,可与英国的北海油田相媲美,接近世界储量的3%。读右图回答23-25题.
试题详情
23.里海沿岸共有五个国家,图中序号①和②所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 A.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 B.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 C.土库曼斯坦、乌克兰 D.乌兹别克斯坦、伊朗
试题详情
24.长期以来,关于里海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五国争论不休.该问题的实质是( ) A.里海的战略地位问题 B.里海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 C.里海地区油气管线的走向问题 D.里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试题详情
25.近年来,里海及其东岸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处于大高加索山脉的雨影区 ②全年受信风或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③大量引用流入该湖泊的河水灌溉土地④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Ⅰ卷(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试题详情
26. 下图是某年8月东南沿海某地某日气象观测资料。根据资料回答问题(8分)
试题详情

(1)与资料相对应的气压系统和气象灾害分别是
、
(2分) (2)该气象灾害的特点是
。(2分) (3)当台风中心位于台北市,此时上海市盛行风向为
。(2分) (4)评述该天气系统的有利影响:
(2分)
试题详情
27. 读左图我国某区域图和右图该河流山西段某区域图,回答问题。(共17分)
试题详情

(1)左图P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2分) (2)左图中河流初冬和早春易出现的水文灾害是
(1分) 并简述其发生过程:
(2分 ) (3)分析左图中鄂尔多斯内流区的形成原因(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回答):
(2分) (4)左图所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是 (1分) 指出左图中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两种环境问题,并就其中一种环境问题分析原因。 问题:
(2分) 原因:
(4分)
试题详情
资料:右图流域中,坐落着一座古镇,这座古镇叫碛口。在繁华时期,每日有几百只船、筏往来停泊在碛口的码头。数以千计的骆驼、骡马驻足碛口镇,大批西北出产的粮油、皮毛、盐碱、药材等货物沿黄河而下,源源不断运至碛口,仅麻油一项,每天就卸几万斤。然后,再用骡马、骆驼运到太原、晋中、北京、天津、汉口等地。其时,省内外流传着两句谣谚:“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形容碛口往来货物的吞吐量之大,又说“碛口待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街流”。骡马、骆驼回程时,再驮上棉花、绸缎、茶叶、火柴等日用品,经碛口转销到黄河上游的大西北和内蒙古。日复一日,碛口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了南北。
(5)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碛,水渚有石者”。 下列对碛口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河流拐弯处B.河流交汇处C.激流浅滩处D.河口位置 (6)简述碛口镇的形成。 (利用地转偏向原理说明石滩、浅滩的成因及其对航运的影响。)
(2分 )
试题详情
28. 下图是我国某高原某一流域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试题详情

(1)补画L支流的AB段河流。
(2)说出图中河流M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3)假若AB段为暗河,请指出该流域多分布的地区,并说出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原因。
试题详情
29.

(1)从右图可看出,该地坐标为
(2分) (2)图中通往日光城A的铁路线是
铁路(2分 ) 已于2006年7月通车,该铁路穿过我国面积最大的
自然保护区。(1分) (3)图中甲河流的名称是
该地区农业类型的特色是
(2分) 该地粮食作物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2分 ) (4)A所在区域可供开发的主要能源有
、
、
。(3分) 安徽省临泉一中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试题详情
第Ⅰ卷(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B A D B DB C B A D D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A A B A C A A A B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 (1)低压、台风(2分) (2)狂风、暴雨、风暴潮(2分)答出两个即可得分)
(3)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北风都可)(2分) (4)有利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27. (1)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或冬季风的背风坡也可)(2分) (2)凌汛(1分) 较高纬高河段秋冬季封冻较早,冬春季节解冻较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较低纬度河道的来水,导致河流泛滥、堤坝决口(2分) (3)降水少,蒸发旺盛;(1分)地形封闭(1分) (4)灌溉水源(1分) 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水土流失问题(答对两个即可得2分) 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风力大;地表物质松散(2分)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或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2分)) 或土地次生盐碱化的自然原因:气候干旱等(2分) 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等(2分) 或水土流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2分)
黄土土质疏松;坡度;植被覆盖率低。(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2分)(原因各2分,共4分) (5)C(1分) (6)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流一侧堆积形成浅滩,另一侧侵蚀形成激流,船运在此终止,在碛口镇形成转运点或货物的集散地。(2分)(也可从曲流和平直河道两方面论述)
28. (1)如图所示。(2分) (2)东北向西南流。从东北向西南为山谷,河流沿山谷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3分) (3)多分布在云贵高原(2分)独特自然地理特征:喀斯特地貌(如溶洞,地下河,石林等)(2分) 成因: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气候温暖湿润;易发生流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形成溶洞等独特地貌形态(4分) 29. (1)(30°N,90°E)(2分) (2)青藏铁路(2分)
三江源(1分) (3)雅鲁藏布江(1分) 河谷农业(1分)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河谷地形,热量较充足(2分) (4)地热能、太阳能、水能(3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