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服饰

交大附中  彭禹

[教学目标]

1.知道服饰的类别、构成和功能;理解中国服饰发展的历史文化因素、自然环境对服饰及生产力的限制以及生产力对自然环境的突破、文明交流对服饰的影响以及对生产力的促进及与文明其他要素之间在历史中的交互影响;理解服饰作为等级结构的重要内容,是社会阶层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服饰等基本物质生活的需求促进生产力的变化并从而造成社会结构的改变。

2.通过教师对服饰的类别与功能的示范讲授与学生的模仿归纳,使学生初步掌握史学分类归纳的方法;通过教师对自然环境等文明要素与服饰之间历史的、发展的交互关系的分析讲授,使学生初步掌握以文明史的分析方法理解历史中的文明现象;通过教师对史料的分析讲授,使学生初步理解“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历史学归纳方法。

3.理解服饰的历史是人类在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变迁中求生存、求发展过程的一部分,人类的每一处微小的进步都要通过复杂的历史变迁与艰苦的努力取得,从而激发学生理解历史、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并通过对中国古代服饰的丰富灿烂的文化、贡献、成就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各种文明要素对服饰在历史中变迁的交互影响。

难点:各种文明要素对服饰的交互影响在历史中的变迁。

说明:

1.服饰并非受到单一要素的影响,而是处在多种要素的共同作用下,这种作用在历史中具有时代差异;服饰又对这些文明要素具有反作用,或是通过某些文明要素对另一些文明要素发生间接的作用。理解各种文明要素对服饰在历史中变迁的交互影响为本课的重点。

2.自然环境在服饰出现的初期有着近于决定性的影响。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扩大、不同地区间交流的增加、服饰开始逐步变得多样化,自然对服饰的约束逐步减小;人类在步入等级社会之后,服饰成为社会阶层差异最突出的表征,其标识功能增强,历史文化也赋予服饰更多的内容,服饰本身也成为等级社会下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社会对服饰的需求刺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终于使人类社会得以突破等级社会结构并进入现代社会;在现代社会中,服饰保留了历史赋予的功能与类型,但又与以往有所不同。如何理解其中的复杂关系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设计]

1.  导入新课。

以材料一、二、三、四说明服饰对于学习历史的意义所在。

2.追溯服饰的早期历史,同时分析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服饰的分类、服饰的御寒与装饰等功能,讲授生产力的提高及文明交流的扩大对服饰的影响。

以材料五说明早期服饰的产生以及早期服饰地域分明的特点,这种特点是直接受制于自然环境的。

讲授早期的材料利用及中国缫丝制绢。

以头衣为例,对服饰进行分类,学生模仿教师区分出体衣、足衣、配饰三类。

教师以服饰的护体功能为例说明服饰的功能,学生模仿区分出服饰的御寒、装饰等功能。

教师根据材料六讲授生产力的提高使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补充简介文化交流及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同样给予了服饰更多的内容。

当社会生活中出现”难得之物“的时候,人类距离走出平均、平等的原始社会的日子就不远了。

 

 

 

 

 

 

 

 

试题详情

3.服饰与人类一同进入等级社会。分析服饰与等级社会的关系及服饰的标识功能。

从材料七说明服饰的标识功能,并说明服饰的标识功能常常是和装饰功能结合在一起的。等级社会下,服饰的材料、式样等等要素都成为等级制度的一部分,既用来体现社会阶层的差别,同时又因为生产力的限制(获得材料及加工能力的匮乏)使得服饰成为阶层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从材料八说明生产力的提高(能够获得更多的新的材料,有更方便、廉价的加工能力)使得服饰的差别、等级的差别终于同时有了被打破的希望。

 

 

 

 

 

 

试题详情

4.社会需求刺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提高导致等级社会结构被打破,服饰随之进入现代社会。

 

结合材料八回顾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说明巨大的市场需求促成了技术革命的发生,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是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传统的等级社会结构终于被打破,服饰不再作为等级的专属品而存在。

从材料九说明现代社会中服饰的标识功能更多地运用在社会分工上,从材料1十说明领带的历史正说明服饰在等级社会步入现代社会的同时也从社会阶层的象征更多地变为装饰的部分和作为现代人个性的体现。

 

 

 

 

 

  

 

试题详情

5.总结归纳。

归纳服饰的类别与功能,并理清服饰与各种文明要素的关系,这一部分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成并给出板书。

在归纳时应提醒学生注意各文明要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服饰具有不同的影响,而且服饰、服饰的生产以及社会对服饰的需求在不同历史时期内也对这些文明要素具有反作用。其中服饰通过社会需求反作用于文明交流可以丝绸之路为例。

 

 

 

 

 

[资料附录]

材料一:根据他(一名神甫)的记载,1696年当地有钱的农民为了穿着不惜牺牲一切:“青年男子头戴金边或银边的帽子,衣着与此相称;青年女子梳的发髻足有一尺高,其他服饰同样讲究”。――布罗代尔(法)《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第一卷,三联书店1992年版, 367页。

材料二:塞维尼夫人一六八?年接见一位女佃农。但是这位“标致小农妇穿一件配上波纹绸里子的荷兰呢长袍,袖子上还有开缝……”――布罗代尔(法)《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第一卷,三联书店1992年版, 367页。

试题详情

材料三:文革刚开始的时候,全国都穿军衣、系皮带、戴袖章和像章。……一开始是把军衣里面的白色衬衣领子翻在外面。……人们利用家里的布头,做出各种各样的“假领子”。……渐渐地,军衣也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了。……人们……把裤腿做得又短又窄,窄得仅仅能将腿塞进去。人们把这种裤子称为高吊裤。脚上不再流行穿军鞋,而是流行一种“鸭板鞋”??黑色的有点像鸭嘴的布鞋面,两侧缝着两指宽的松紧带,白色的塑料底。那时只有上海才能买得到这种鞋,有人去上海出差,回来的时候往往背着一大包“鸭板鞋”。――吴萌《文革往事之二,云想衣裳花想容》,历史课程网http://eblog.cersp.com/userlog/6353/archives/2006/20604.shtml

材料四:谁也无法阻止……穿好衣服的愿望……甚至在最寒酸的角落里人们也讲究穿着。――布罗代尔(法)《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第一卷,三联书店1992年版,367页。

材料五:服饰的起源。――教科书第48页;华夏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分别及其与自然的关系――教科书第48―49页。

材料六:服饰生产技术的进步。――教科书第49页。

材料七:服饰的标识功能及其与等级社会的关系。――教科书第50――51页。

材料八:笛福(《鲁滨孙飘流记》的作者,18世纪)曾嘲笑伦敦盛行印花(棉)布时的种种荒唐行径,他指出,贴身女仆比她们的女主人先穿进口花布。――布罗代尔(法)《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第三卷,三联书店1992年版, 657页。

材料九:服饰制度根本性的转变与服饰的现代功能。――教科书第51页――52页。

材料十:领带小史。――教科书第52页《史海拾贝》。

[板书设计]

自然环境

试题详情

                                     护体

                                     御寒

试题详情

装饰

试题详情

1.凯撒大帝的限制说明了服饰历史中的什么现象?

凯撒大帝的限制说明服饰因其装饰与标识功能在古罗马成为等级制度的一部分。

试题详情

2.以上两则材料反映出文明史中的什么现象?

罗马人对丝绸的热爱与丝绸西传的历史说明了古罗马对丝绸的巨大需求是促进当时文明交流的动力之一,而文明的交流则促进了古代罗马生产力的发展。

[课件]

见附件。

 

 

试题详情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