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十校2009年4月高考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1题,满分30分。

    2.用黑色钢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O―16   P―3l   S―32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

2.下图所示的概念图表示错误的是                                                                        (    )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质是新陈代谢的唯一场所,而细胞核只是代谢控制中心,没有具体代谢活动

      B.试管婴儿、试管苗和克隆羊的技术基础都是细胞或组织培养技术

      C.人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打寒颤和甲状腺素增加,说明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和甲状腺

      D.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内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

试题详情

       A.该组织可能来自卵巢,乙细胞属于B组

      B.若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A组细胞,

可以使B组细胞数增加

      C.B组细胞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

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D.C组中有一部分细胞可能正在发生非同源染

色体上的自由组合

试题详情

5.将牛的胚胎分割后进行移植,可孕育出多头性状一致的小牛。下列哪项与该过程的实质  是相同的                                                   (    )

      A.将胰岛素基因导人大肠杆菌,经过筛选得到可用于生产的工程菌

      B.淋巴细胞与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C.利用植物的根尖组织细胞培育大量幼苗

      D.DNA分子在不同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下,形成许多片段

试题详情

      A.该坐标图可表示受无机物轻度污染后水体中藻类的

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B.该图可表示群落中物种多样性随南极――赤道――

北极的纬度变化趋势时,则这种    变化属于群落

的水平结构

      C.该坐标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随时间发生的

变化,则b点表示环境出现剧烈变化

      D.若该图表示一国家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时,在a~b段该国老年人数量比例较小

试题详情

7.运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双氧水的稀溶液清洗伤口可以杀菌消毒

      B.家庭可以用铝盐将自来水净化成纯净水饮用以保障身体健康

      C.家用的电开水壶的污垢可用食醋除去

      D.用酸性的碘化钾淀粉溶液可检验食盐是否为加碘盐

试题详情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试题详情

      A.6.2克白磷分子中含P―P键为0.6NA

试题详情

      B.10.0 mL18.0mol/L的浓硫酸中氢离子数为0.36 NA

试题详情

      C.6.4 g S6与S8的混合物中所含S原子数一定为0.2 NA

试题详情

      D.80 mL 10mol?L-1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4NA

 

 

 

试题详情

 

 

 

 

 

 

 

 

 

 

 

 

      A.图①表示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反应CO(g)+H2O(g)=CO2(g)+H2(g)的△H大于0

      B.图②为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正、负极通人气体体积之比为2:1

      C.图③表示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用结晶方法从a、b混合物中提纯a

试题详情

       D.图④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于甲

试题详情

10.对下列各种溶液中所含离子的判断合理的是                                                     (    )

      A.向无色溶液中加氯水变橙色,溶液中可能含:SO42-、Br-、OH-、Ba2+

      B.在pH=7的溶液中可能含有:K+、Na+、Al3+、F‑-

      C.加铝粉有氢气放出,则溶液中可能含有:K+、Na+、H+、NO3-

      D.在c(H+)=10-14mol/L溶液中可能含有:Na+、AlO2-、CO32-、SO32-

试题详情

      A.金丝桃素的分子式为C17H22O3N

      B.金丝桃素不能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

液反应

      C.金丝桃素能在NaOH溶液中加热反应得到

两种芳香族化合物

      D.金丝桃素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酯化、消去和氧化反应

试题详情

12.现有常温下的四份溶液:①0.01mol/L的CH3COOH溶液;②0.01mol/L的HCl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③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B.将①、④混合,若c(CH3COO-)>c(H+),则混合液一定呈碱性

      C.将②、③混合,若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D.将四份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

试题详情

      A.1:l:4           B.1:3:1             

       C.3:3:8           D.1:1:1

试题详情

14.在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代表质子的方程是                                                     (    )

试题详情

      A.                  

试题详情

       B. 

试题详情

       C.                  

试题详情

       D.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A.增大角,且≤90°,光束Ⅱ、Ⅲ会远离光束I

试题详情

      B.减小角,且>0°,光束Ⅲ可能会从上表面消失

      C.用同一套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观察Ⅱ、Ⅲ的干涉条纹,

光束llI的条纹更宽

      D.光束I仍为复色光,光束II、Ⅲ为单色光,光束Ⅱ在

玻璃中传播速度比光束Ⅲ大

试题详情

 

 

 

 

 

 

 

      A.波沿z轴负方向传播

试题详情

      B.0.8s末质点P沿传播方向传到30m

试题详情

      C.质点P的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

      D.波的传播速度为30m/s

 

 

试题详情

磁场,它的底边在x轴上且长为2L,高为L。纸面内

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沿x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

运动穿过磁场区域,在t=0时刻恰好位于图中所示的

试题详情

 

 

 

 

 

 

20090506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A.电压表读数为28.2V                           B.电压表读数为20V

试题详情

      C.输入功率为56.4W                              D.电阻R阻值为10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0.美国“铱”星公司原计划的“铱”卫星通讯系统是在距地球表面780km的太空轨道上建  立一个由77颗小卫星组成的星座。这些小卫星均匀分布在覆盖全球的7条轨道上,每  条轨道上有11颗卫星。由于这一方案的卫星排布像化学元素“铱”原子的核外77个电  子围绕原子核运动一样,所以称为“铱”星系统。后来改为由66颗卫星,分布在6条轨道上,每条轨道上11颗卫星组成,仍称它为“铱”星系统。已知地球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关于“铱”星系统的66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其运行的轨道平面必须处于赤道平面内

      B.“铱”星运行轨道高于同步卫星轨道

试题详情

      C.“铱”星系统的卫星运行速度约为7.5km/s

试题详情

      D.“铱”星系统的卫星运行速度约为3.07km/s

试题详情

21.在200年8月18日,我国选手何差娜获得蹦床运动奥运首金,实现了历史的突破。一位蹦床运动员从静止开始在蹦床上沿竖直方向运动,弹簧床对运动员的弹力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通过传感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所示。结合图像,不计空气阻力,可知:

试题详情

 

 

 

 

 

 

       A.运动员的质量为50kg

       B.运动过程中,运动员最大加速度为50m/s2

试题详情

       C.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离开蹦床上升的最大高度h=3.2m

       D.运动过程中,运动员最大速度vm=8m/s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2.I.(6分)某研究陛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

合外力的关系。装置中的铝箱下端连接纸带,砂桶中可放置砂

子以改变铝箱所受的外力大小,铝箱向上运动的加速度a可由

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现保持铝箱总质量m不变,逐渐增大

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a、F值(F为力传

感器的示数,等于悬挂滑轮绳子的拉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滑轮的重力。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乙所示的一条过

坐标原点O的倾斜直线,其中纵轴为铝箱的加速度大小,横轴

应为         (用所给字母表示);当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较

大导致a较大时,图线         (填选项前的字母)

 

试题详情

B.偏向横轴

C.仍保持原方向不变                         

D.斜率逐渐减小

    II.(11分)某课题研究小组,收集了数码相机、手机等用旧

了的各种类型的电池,及从废旧收音机上拆下的电阻、电容、

电感线圈。现从这些材料中选取两个待测元件,一是电阻R0

试题详情

(约为2k),二是手机中常用的锂电池(电动势E标称值为3.7V,允许最大放电电流为100mA)。在操作台上还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

试题详情

    A.电压表V(量程4V,电阻Rv约为4.0k

试题详情

    B.电流表A1(量程100mA,电阻RA1约为5

试题详情

      C.电流表A2(量程2mA,电阻RA2约为50

试题详情

    D.滑动变阻器R1(0~40,额定电流1A

试题详情

F.开关S一只、导线若干

 

 

 

 

 

 

   (1)为了测定电阻R0的阻值,小组的一位成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原理图,所选取了相应的器材(电源用待测的锂电池)均标在图上,其设计或器材选取中有不妥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整?             

   (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滑动变阻器R1、电流表A1已损坏,请用余下的器材测量锂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

        ①请你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标注所用器材符号);

②为了便于分析,一般采用线性图象处理数据,请写出与线性图象对应的相关物    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             

试题详情

   (1)两只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之比V1:V2为多少?

   (2)运动员击球点的高度H与网高h之

试题详情

为多少?

 

试题详情

24.(18分)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正对着的相同半圆光滑轨道,相隔一定的距离,虚线沿竖直方向,一小球能在其间运动,今在最高点与最低点各放一个压力传感器,测试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并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当轨道距离变化时,测得两点压力差△FN与距离x图象如图,轨道半径为R,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在最高点与最低点对轨道压力差△FN与距离x及重力的关系式。

   (2)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确定小球的质量为多少?

   (3)若小球在最低点B的速度为20 m/s,为使小球能沿轨道运动,x的最大值为多少?

试题详情

 

 

 

 

 

 

 

 

 

 

 

20090506

试题详情

25.(20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斜面OA的左侧有一竖直档板,其上有一小孔P,OP=0.5m。现有一质量,带电量q=+2×10-14C的粒子,从小孔以速度水平射向磁感应强度B=0.2T、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一圆形磁场区域,且在飞出磁场区域后能垂直打在OA面上,粒子重力不计。求:

   (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2)圆形磁场区域的最小半径;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6.(12分)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同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

   (1)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                 

   (2)W与Y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3)X的硝酸盐水溶液显酸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4)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题详情

   (5)Z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液体,0.25mol该物质与一定量水混合得到一种稀溶液,   并放出Q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试题详情

   (6)向含0.5 mol碳酸钠的溶液中缓慢滴加(5)所得溶液,待全部加完后溶液中离子浓    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试题详情

27.(13分)化学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某种燃料电池,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人液化石油气(以C4H10表示),电池的电解质是掺入了Y2O3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传导O2-。已知该电池负极的    电极反应为:C4HO10+13O2--26e-=4CO2+5H2O,则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池工作时,固体电解质里的O2-         极移动。

试题详情

   (2)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反应为:CO(g)+H2O(g)      CO2(g)+H2(g)

        ①T℃时,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g)和HO(g),发生反应并保持温度不变,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T℃时物质的浓度(mol/L)变化

时间/min

CO

H2O(g)

CO2

H2

0

试题详情

0.200

试题详情

0.300

0

0

2

试题详情

0.138

试题详情

0.238

试题详情

0.062

试题详情

0.062

3

试题详情

0.100

试题详情

0.200

试题详情

0.100

试题详情

0.100

4

试题详情

0.100

试题详情

0.200

试题详情

0.100

试题详情

0.100

5

试题详情

0.116

试题详情

0.216

试题详情

0.084

C1

6

试题详情

0.096

试题详情

0.266

试题详情

0.104

C2

第5min、6min时的数据是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层测得的。

        第4~5min之间,改变的条件是        ,第5~6min之间,改变的条件是        

T℃时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试题详情

②已知420℃时,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为9,如果反应开始时,CO和H2O(g)的浓度都是0.01mo1/L,则CO在此条件下的转化率为       

        ③39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2,请判断该反应的△H      0(填“>”、“一”、    “<”)。

 

 

 

        ④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一定时,一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无关

        B.温度一定时,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改变,平衡常数一定不变

        C.温度一定时,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D.某时刻,浓度商Qc小于平衡常数Kc,则v(正)<v(逆)

试题详情

   (1)右图是硝酸工业中某些物质循环利用的流程图:

        ①当X表示NO时,则Y表示        (写化学式)。

        ②写出NO2与O2的混合气体恰好被

H2O完全吸收转化成HNO3的化学方

程式       

试题详情

   (2)实验室欲制备0.3 mol Cu(NO32晶体,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HNO3(稀)

试题详情

        甲:Cu         Cu(NO3)2

O2

HNO3(稀)

试题详情

        乙:Cu          CuO        Cu(NO32

        ①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        同学的方案更合理,此同学可节约2mol/L的稀    硝酸         mL。

试题详情

 

 

 

 

 

 

 

③欲从Cu(NO32溶液获得Cu(NO32晶体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    

其中过滤所需玻璃仪器为          (填写三种)。

④有下述装置,当装置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时,Cu电极(填编号)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②在装置中①试管的橡皮塞最好用锡

箔包住,原因是             

试题详情

29.(15分)存在于茶叶的有机物A,其分子中

所含的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取代基不含支链,

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A遇FeCl3溶液

试题详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写出X的键线式              .

   (2)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A→C的反应类型为              ,E→F的反应类型为             

   (4)1mol A可以和              mo1 Br2反应。

   (5)某营养物质的主要成分(分子式为C16H14O3)是由A和一种芳香醇R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则R的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不包括R)。

   (6)A→C的过程中还可能有另一种产物C1,请写出C1在NaOH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题详情

30.(18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问题:

      I.葫芦科中一种称为喷瓜的植物,其果皮深色(B)对浅色(b)是显性。而其性别是由3个复等位基因aD、a+、ad决定的,aD对a+为显性,a+对ad为显性。它们的性别表现与基因型如右表所示:

性别类型

基因型

雄性植株

aDa+、aDad

两性植株(雌雄同株)

a+a+、a+ad

雌性植株 

adad

   (1)由上表可知,决定雄性、两性、雌性植株的基因依次是:           

   (2)请解释雄性植株中不存在纯合体的原因?                

   (3)若将雌雄同株的四倍体浅色喷瓜和雌雄同株的纯合二倍体深色喷瓜间行种植,收获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种子,若从细胞染色体组的角度预测这些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会有         种类型。能否从果皮颜色直接判断出这些植株的类型?         (请用遗传图解解释,并作简要说明。决定雌雄的基因不需要写出)

      Ⅱ.在一群体型一直较正常的牛群中出现了一头矮生雄牛,某研究小组在讨论该矮生雄    牛形成原因时,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种群中某一个体产生了隐性突变,该突变基因随着个体间的交配,在群体中    得以扩散,矮生基因携带者交配后发生性状分离产生该矮生雄牛。

    观点二:由于非遗传因素(如饲养条件)的因素引起的。

    观点三:               

    请你设计一个杂交试验,根据子一代杂交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说明:若是遗传因    素,则这一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1)杂交试验方案        ,在正常的饲养条件下,观察子代的表现。

   (2)杂交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出现        情况,则观点一正确。

        ②若子代出现        情况,则观点二正确。

        ③若子代出现        情况,则观点三正确。

试题详情

31.(26分)农作物的产量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研究这些因素的作用规律,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请据以下I、II两个方面的研究,回答相关问题:

试题详情

 

 

 

 

 

 

 

 

 

   (1)由图可知,同一品种农作物的光合速率主要受                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甲图两曲线的差异是由植物本身的        因素决定的。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    这种因素                (请例举二种)。

   (3)若甲图是在乙图的m点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限制甲图b点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        ,限制C点后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4)在温室栽培某阳生植物时,某时刻测得的有关情况与c、n点相同,些时采取     措施,可以提高产量。采取该措施后甲图曲线的a点将发生的移动情况是         

 

       Ⅱ.合理密植也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为确定出最合理的种植密度,某生物研究 学习小组在实验田中划出了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大豆作物。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果实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区域号

区域植株数

每植株上的荚果数

每荚果中的种子数

1

2

3

4

5

20

40

60

80

100

试题详情

8.3

试题详情

6.8

试题详情

3.9

试题详情

2.7

试题详情

2.1

试题详情

6.0

试题详情

5.9

试题详情

6.2

试题详情

5.9

试题详情

6.0

   (1)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以下坐标系中用曲线表示出“区域植株数”与“每植株所结荚果数”、“每荚果所含种子数”的关系:

试题详情

 

 

 

 

 

 

   (2)简要描述曲线所反映的结果              

   (3)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随植株数增多而荚果数减少的原因。               

   (4)根据实验结果,他们可以确定出最合理的种植密度吗?为什么?         

   (5)植物开花时产生的颜色或芳香会吸引昆虫前来传粉,但也会招引害虫取食,这反映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功能。

 

 

 

 

 

 

 

 

 

 

 

 

 

 

 

试题详情

 

一、

1―6ADBCCC

二、

30.(18分)I(8分)

   (1)aD、a+、ad  (2分)

   (2)因为该物种雌性个体和两性个体均不可能产aD雌配子(2分)

 

 

 

 

 

 

20090506

       II、(10分)观点三:是由于显性突变的直接结果。

   (1)让该矮生雄牛与该群体中的多头正常雌牛交配

   (2)①正常牛与矮牛,且数量上正常牛明显多于矮牛

       ②全为正常牛

       ③正常牛与矮牛,且数量上无显著差异

31.(26分)I(14分)

   (1)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

   (2)遗传物质(遗传特性、DNA、基因)

       转基因、细胞工程、诱变、杂交

   (3)光照强度和CO2浓度CO2浓度

   (4)适当升温   a点下移

 

 

 

 

 

 

   (要求:横、纵坐标的名称、数字标清楚;准确描点、绘制曲线;标上曲线名称)

   (2)大豆的种植密度越大,每 株大豆荚果的数目越少,而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种子数目基本没有影响。(2分)

   (3)种植密度大,种内斗争激烈,平均每株大豆占有的资源(如水分、光、矿质养料等)少,所结荚果就少。(2分)

   (4)不能,因为还需统计每个区域所生产种子的质量。(2分)

   (5)有助于种群的繁殖、调节生物间关系(2分)

 

化学部分

 

一、

7―13BCCDDCA

二、

26.(12分)

   (2)(2分)

 

   (3)(2分)Al3++3H2O      Al(OH)3+3H+

   (4)(2分)SO2+Cl2+2H2O=H2SO4+2HCl

   (5)(2分)Cl2O7(1)+H2O(1)=2HclO4(aq)  △=-4QkJ?mol-1

   (6)(2分)c(Na+)>c(ClO4-)>c(HCO3-)>c(OH-)>c(CO32-)>c(H+

27.(13分)

   (1)O2+4e-=2O2-(2分)  负(2分)

   (2)①增加H2浓度(1分) 增加H2O(g)浓度(1分)  0.5(2分)

       ②75%(2分)

       ③<(1分)   ④AC(2分)

28.(18分)

   (1)①(1分)  乙  (2分)  100

       ②(2分)4NO2+O2+2H2O=4HNO3

   (2)①(1分)乙  (2分)  100   ②(2分)  B

       ③(2分)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2分)漏斗、烧杯、玻棒

   (3)①(2分)2Cu(NO32      2CuO+4NO2↑+O2

       ②(2分)NO2气体会腐蚀橡胶

   (1)(2分)羟基  羧基   (2分)

 

 

 

 

 

 

 

   (3)(1分)加成反应    (1分)酯化(取代)反应

   (4)(2分)3

   (5)(2分)4

 

 

 

 

 

 

 

 

物理部分

 

一、

14―17BCDA

二、

18.BD  19.BC  20.C  21.AC

22.(17分)I (3分)   C(3分)

       II(1)用A2替换A1(3分)

   (2)(4分)

23.(17分)

       解:(1)由于两只球从等高作平抛运动,所以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2分)

       由题意可知水平射程之比为  (2分)

       因此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之比为     (2分)

   (2)第一只球落地后反弹作斜抛运动,根据运动对称性其中DB与OB相同的平抛运动。

       则两球下落相同高度H-h后水平距离  (2分)

       (2分)

       而(3分)

       代入得

       (2分)

       即

       解得(2分)

24.(18分)

       解:(1)设轨道半径为R,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1)  (2分)

       对B点:   (2)  (1分)

       对A点:  (3)   (1分)

       由(1)、(2)、(3)式得:

       两点的压力差:  (2分)

   (2)由图象得:截距  (3分)

       解得   (1分)

   (3)因为图线的斜率   (2分)

       所以   (4)   (1分)

       在A点不脱离的条件为:  (5)   (2分)

       由(1)、(4)、(5)式代入数据得:   (2分)

25.(20分)

       解:(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可知

          (2分)

         (1分)

       解得   (1分)

         (2分)

       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可知  (3分)

       得  (1分)

   (2)由数学知识可得圆形磁场区域的最小半径  (3分)

         (1分)

   (3)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

       由数学知识可得:

          (4分)

       得  (2分)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