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军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
命题人:徐世德 校对人:金杭尧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史记》 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 C.商朝卜辞 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大
A.甲同学有纯正的贵族血统 B.乙同学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辅助天子打仗屡立战功 D.丁同学是西周王室成员,智慧又儒雅
3.下列对西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解散全国军队 B.推行郡县制 C.诛杀各国诸侯 D.厉行严刑峻法
5.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以下最能反映这个特征的是
A.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B.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精耕细作技术逐渐成熟 D.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6.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①维护国家大统一的需要 ②小农经济存在的需要 ③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 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A.遵循满族传统,设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国事
B.遵循明代政治制度,“率循祖制,咸复旧制”
C.选调翰林等官员入南书房,讨论国事
D.设立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咸命所寄”
8.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评价)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9.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剧 ②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③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日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史料中的“联军”指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军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八国联军 D.抗战胜利后在华的美国侵略军
11.右图是
①纪念66前南京大屠杀中30多万遇难同胞 ②痛斥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 ③警示世人铭记历史,深思历史 ④牢记历史,祈求世界和平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辛亥革命后,时人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辛亥革命
A.政权被北洋军阀所篡取 B.帝国主义玩弄两面手法,扼杀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妥协 D.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13.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B.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C.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D.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未达到农村
14.右图是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长征的起点和终点都不在四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却建在四川,你认为下列理由不正确的是
A.红军长征在四川经过的时间长、活动范围广
B.四川是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
C.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D.四川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
15.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了以下篇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16.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主权的两个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民主这一词汇源于古希腊 B.希腊是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C.西方文字和古希腊的词汇一脉相承 D.民主的含义即人民掌握主权
17.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丙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B.甲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C.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
18.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等许多现代社会普遍接受的政治原则,最早起步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9.2008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根据你对《1787年宪法》的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②各州选出选举人组成选举团选举总统 ③美国的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④美国总统若遭弹劾,可以解散国会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0.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21.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为当时俄国革命指明的新的方向是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发动武装起义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2.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其中“道路已经指明”的含义是
A.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去战胜敌人 B.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 D.确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3.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苏州丝织业“机匠”“听机户呼织,计日取值”
B.制瓷、纺织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税收制度进行改革,推行“一条鞭法”
D.商品经济发展,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24.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
2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26.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如图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其史论、史观和史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英雄创造历史 ③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④领导阶级的先进与否,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7.下列标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少产”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④①③②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28.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这对当今我国最有价值的启示是
A.大力倡导实业兴国 B.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C.注意产业结构调整 D.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29. 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
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成为“海上马车夫”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开辟新航路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30.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1.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电气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A B C D
32.“New Economy”是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一大变化。它出现于下列哪位美国总统在任时
A.Herbert C.Hover B.F.D.Roosevelt C.Ronald W.Reagan D.Bill Clinton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3小题12分,第34小题8分,第35小题14分,第36小题18分,共5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唐朝中央机构图 材料三 美国中央政府机构图
请回答:
(2)材料二、三中,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2分)其本质目的有何不同?(2分)
35.在世界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崛起的过程给世人留下了令人瞩目的印象,认真总结大国崛起的经验,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1)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4分)
(2)普法战争后,德国走上崛起之路。指出德国崛起的重要前提及其实现方式,并概括推动德国崛起的主要内外因素。(6分)
(3)分析英国、德国崛起道路的共同之处,并就中国崛起之路谈谈你的看法。(4分)
36.问答题(本题18分)
中国、美国、日本是环太平洋的三个重要国家。三国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定地区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回答:
(1)19世纪末以来,伴随美、日的争夺,列强侵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分)
(2)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和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在目的、政策、方式上有很大不同,试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因素有哪些?(6分)
(3)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结合这一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①为什么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当年拒绝与周恩来握手,而尼克松却“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4分)
②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③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日关系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学军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A
B
D
D
D
B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A
B
D
B
C
A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A
B
B
A
D
D
C
D
31
32
C
D
二.材料解析题(52分)
33.(1)东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分)西方:民主制度。(1分)
东方:①地理环境:内陆大河流域,平原;②生产方式: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农耕文明。③思想:法家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奠定思想基础。(3分)
西方:①地理环境:多山、多岛、多海湾,土地少而贫。②生产方式:工商业发达,海洋文明。③独特地理环境和城邦政治缔造古希腊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 (3分)
(2)相似之处:权力分立,相互制衡。(2分)
不同:中国: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或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1分)美国:防止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制度。(或维护资产阶级利益)(1分)
34题参考答案
1
A:荷兰称霸;B:美国称霸
2分
2
相同点:分权、(1分)制衡(1分)(如果回答“资本主义制度”,给1分)
相异点:美国总统是拥有实权的国家元首,英国国王是没有实权的国家元首;(2分)美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英国政府必须对议会负责。(2分)
6分
35.(1)政治: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实现。(2分)
经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实现。(2分)
(2)德意志统一,通过三次战争实现。(2分)
主要内因:推动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2分)
主要外因:推行殖民扩张政策。(2分)
(3)共同之处:都经历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都推行对外殖民扩张政策。(2分)
看法:中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要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之路。(2分)
36.(1)侵华格局的变化:分5个阶段表述:19世纪末,列强共同支配――一战期间,日本暂时独霸――20世纪20年代,再次列强共同支配――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中期,日本独霸――抗日战争后,美国独霸中国。(5分)
(2)不同的原因:从经济发展水平、全球战略、地理位置、资源因素、文化因素等展开,答出其中3点给全分。参考答案:①经济发展水平:美国经济实力强大,利用经济手段侵略;日本经济实力弱,仅靠经济侵略不占优势。②全球战略:美国以争夺世界霸权,尤其是西半球霸权为主要目标,而日本则以建立东亚霸权为主要目标。③地理位置:美国远离中国,不便于大规模军事入侵,而日本靠近中国,便于大规模入侵。④资源因素:美国领土广大,资源丰富;日本是岛国,资源缺乏,急于抢占原料和市场。⑤文化因素:日本神道教,崇尚暴力。
(3)①拒绝的原因:战后世界主要矛盾(两大阵营对峙);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战争美国的失败。握手的原因:双方国家力量变化,美苏争霸,美国处于下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4分)②影响:从改善原因阐述影响,言之有理即可(2分)③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