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压轴卷新课标语文试题

题  号

第Ⅰ卷

第Ⅱ卷

总分

得  分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I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每对词语中, 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

      A.辅/路蓝缕    果/喘息定     晕/精神铄          萃/市

      B.蒿/方兴未    弃/气凝神     舌/咬文字           倒/

      C.施/火积薪    抽/相形见     袄/然而止          服/

      D.自/栩栩如生    裂/依佛门     害/虚与委          呜/哽

试题详情

2.下列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殒身不恤       良晨好景          江山如画            斐然成章

B.不容置喙       精益求精          居心叵测            惊涛骇浪  

C.觥筹交错      沧海一粟            刻舟求剑            完璧归赵

D.博闻强识       因噎废食            壮志难酬            暴风骤雨

试题详情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 “                               ”,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②中国古代先贤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论警语,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         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杨柳青木版年画里,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         ,这都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吉祥。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淀     精妙绝伦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淀     完美无缺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聚     完美无缺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聚     精妙绝伦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那些保健品柜台的推销员们,身穿白大褂,正襟危坐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高深莫测的仪器后面,让你错以为是医院里前来义诊的医务工作者。

      B.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组来到了山东莱芜,在晚会上,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老英雄们又一次听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抗战歌曲。

      C.美国电影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播出,它采用现代科技并融合了中国元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是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他的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一些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人,比如非法移民、小偷、逃犯、傻乎乎的边缘人等。

试题详情

二、(9分,每小题3分)

6.下列不属于“学校应努力建成和谐校园,并成为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的示范园地”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学校作为培养人才和引领文明的重要阵地,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者的培养。

B.学校作为培养人才和引领文明的重要阵地,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C.校园的和谐对社会的和谐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创建中举足轻重。

D.创建和谐校园要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师生成才为关键。

试题详情

7.下列不属于为了“创建和谐校园要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师生成才为关键”的做法的一项是                                                                                              (    )

      A.充分体现“人本”教育与“和谐”教育的思想,努力创造有利于师生成才的校园人文环境,发挥校园人文内涵的教育功能。

      B.学校育人要以学生成才为中心,为学生的全面成才服务。

      C.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尊重人才、关心人才、聚集人才和重用人才。

      D.和谐校园的创建最终应落实到师生的成才方面,和谐校园只是师生成才的手段。

试题详情

三、(9分,每小题3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

      A.轼从旁观,则能诵习其辞    窃:偷偷地、暗中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者             酬:报答

      D.故天下信其诚,争尊之         师:师从、学习

试题详情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②屠暴起,刀劈狼首

      B.①童子何用知                             

②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C.①吾得为人                               

如是,熟能御之

      D.①公独不识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试题详情

1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的一组是                            (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试题详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    )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显扬,她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言来传世,尊敬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试题详情

四、(2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琵琶行》)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   ____  ___。(李白《将进酒》)

   (4)____ _   ___,谈笑间,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人固有一死,_________     _______         。(司马迁《史记》)

 

五、(12分)

试题详情

16.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是坏事,但也是好事,它可以做“反面教员”。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写出几点“感谢”的理由。(4分)

如果不是三鹿“太狠”,把三聚氰胺的含量搞到“2563mg/kg”,致使出现儿童患病直至丑闻曝光的话,我们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三鹿!

“感谢”一:                                                             

                                                                          

“感谢”二:                                                             

                                                                          

试题详情

19.文章题为“背景”。联系文章内容,说说“背景”的含义。(4分)

答:                                                                          

                                                                              

试题详情

20.作者说“我的背景是北大”“有了它,我们不再感到自己没有‘来头’,不再感到那种身后没有屏障的虚弱与惶恐”的理由是什么? (6分)

答:                                                                          

                                                                              

试题详情

21.怎样理解“背景是一座山,大山”的含义?(6分)

答:                                                                           

                                                                              

试题详情

19.选文开头说“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柳永对词的发展所作出的主要贡献。(3分)

答:                                                                          

                                                                              

 

试题详情

20.结合上下文,理解“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这句话的意思。(4分)

答:                                                                          

                                                                              

试题详情

21.通读全文,回答:

(1)文章题为《读柳永》,说说“读”字的妙处。(3分)

答:                                                                           

                                                                              

(2)概述“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的原因。(3分)

答:                                                                          

                                                                              

试题详情

22.文章从柳永的人生遭遇和做人成事的经历中论述了一个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请你从古今名人中举出一两个这样的例子加以说明。(5分)

答:                                                                          

                                                                              

七、作文(60分)   

试题详情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C【解析】C项四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cuò”、“chù”、“jiá”、“sāng”。 A项前面三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bì”、“fǔ”、“jué”,第四对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则为“huì”和“kuài”。 B项前面三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ài”、“jiáo”、“bǐng”, 第四对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则为“yūn”和“yùn”。 D项四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xǔ”、“jūn和guī”、“yí”、“yè”。

2.A【解析】“良辰好景”的正确写法为“良辰好景”。

20090505

4.C【解析】“评头论足”是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5.D【解析】“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搭载神舟七号……”说法不合逻辑情理,应是“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搭载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或理解为主谓搭配不当,将谓语“搭载”改成“搭乘”。

二、(9分,每小题3分)

6.D【解析】该项不是“学校应努力建成和谐校园,并成为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的示范园地”的原因。

7.D【解析】D项不属于为了“创建和谐校园要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师生成才为关键”的

做法。

8.D【解析】依据文章最后一段可知:“教师对学生成才环境改善作用突出。”

三、(12分,每小题3分)

9.C【解析】“酬”这里的意思是“实现”。

10.A【解析】两个“以”都是介词,“拿、把”的意思。B项前一个“之”代词,“它、他”的意思;后一个“之”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C项前一个“之”代词,“他的”的意思;后一个“其”是连词,表示假设,“如果、假如”的意思。D项前一个“而”连词,“然而”的意思;后一个“而”是代词, “你、你的”的意思。

11.B【解析】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是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12.B【解析】“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1)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2)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

   (3)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达到)太平的心愿(意图),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钓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来显扬,他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察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14.(1)辞别黄州东坡,之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词人用“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这个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思念之情。

   (2)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仍不具体。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过后的耕作,与前“东坡”相应,而且饱含词人归耕农亩(或: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

15.(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3)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4)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5)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五、(12分)

16.示例:至今都不会知道“向奶粉添加三聚氰胺”的“潜规则”;我们至今都不知道各个“名牌”的婴儿奶粉里竟含有几十到几百mg/kg的三聚氰胺;我们的“未来花朵”至今都还在服用这些毒药进行“慢性自杀”;我们至今都不知道我们经常吃的鲜奶、冰激凌、奶糖等奶制品也含有三聚氰胺,我们也在“慢性自杀”。

17. 示例:全面发展育英豪,素质教育出通才。我校高三(8)班的张鸿同学获得省作文比赛一等奖,这是他在获得省物理奥赛一等奖、市长跑第一名以后最近两个月连续得到的又一个荣誉。张鸿同学给我们树立了全面发展的榜样,希望大家像他一样处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18.示例:(1)显示了实验楼的功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

   (2)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语出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六、(18分)

(一)

19.所谓“背景”,就是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学历、资历、身份、地位以及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等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20.(1)北大参与了我的身份的确定;(2)北大曾经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人品,给了我们前行的方向;(3)北大始终作为一道背景,永远地矗立在我们身后的苍茫之中。(4)无论是在学术会议上,或是应邀到外校讲学、演讲,北大都给了我自信与勇气。它默默地为我增加着言语的重量,并且神奇般地使我容光焕发。它甚至免去了我的尴尬与困境。

21.(1)背景一方面给了我们种种好处,但同时也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2)背景的力量之大,居然能够使你不敢仅仅是利用它、享受它,还能提醒与鞭策你不能辜负于它。(3)背景既给予了我们,又在要求着我们。背景给了我们方便,给了我们荣誉,但又被别人拿了去,成了衡量我们的未免有点苛刻的尺度。

22.要点:文章最后两段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深化中心,升华主题。

 (二)

19.选文第一段交待了徐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具体环境,丰富的物产和自然风光。交代这些方面的特点为下文写苏东坡苦心治理水患和创作大量作品埋下了伏笔。

20.(1)平实;(2)准确;(3)概括;(4)大量使用数字,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答出要点即可得满分)

 21.(1)五安石曾设法疏浚黄河水道,付出昂贵代价,工程竟归失败。用以反衬苏东坡治水方面的突出才能。(2)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被他劝回。用以说明苏东坡有一定的影响力。
 (3)禁卫军在他的恳求下欣然相助。说明他的行为富有感召力。(4)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表明他的治水卓有成效。(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22.表现:奋不顾身,不顾个人安危;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有超人的智慧与才能。(答对两点即可)

思想根源:关注民生疾苦,为国家分忧解难。

认识:答案略。只要扣住思想根源的某一个方面,表达出自己对这种思想根源的正确认识,语言通顺即可。

七、作文(60分) 

23.参照200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提示]成功的人生并不是每一方面都很出色,只是他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挖掘内在的潜能。当我们在一条路上走了许久却看不到未来时,也许换个思路,人生就会柳暗花明!人生的选择很多时候很难一选即准,有时候往往拐个弯,恰恰就会让你成功,因此你必须学会放弃,而又要学会选择。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