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16世纪以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烟草等农作物逐渐传到欧洲和亚洲,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这一现象指的是
A 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商业革命
D 价格革命
2.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事实上 ①否定了专制特权 ②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 ③揭示了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④否定了宗教的权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
3.
14-18世纪欧洲相继形成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①都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②都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观念,追求自由平等③都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④都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辨证关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
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各政治派别采取的一致性政策有
①废除封建制度 ②反对君主制度 ③抵御外敌入侵 ④采取限价政策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5.
1792年成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与1649年成立的英吉利共和国,相似之处是
①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建立
②都进行过反侵略战争
③都曾被复辟王朝所取代 ④都曾处死封建国王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 D ②④
6.
1787年,美国制定了一部宪法,其对美国从相对独立的13个州发展为统一国家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 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大权
B 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门
C 确立共和政体,总统和议员通过选举产生
D 规定了美国人民有言论、集会等基本权利
7.
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年宪法》和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他们
A 都反对封建王朝的专制制度
B 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比较大
C 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都体现资产阶级的权利要求
8.
独立前的海地
A 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后来又遭受法国的殖民掠夺
B 先后是西班牙和法国的殖民地,殖民者在这里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C 一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804年才成为独立国家
D 在1791年爆发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起义,其著名领袖是伊达尔哥
9.
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发明和使用机器,但是有一项发明却是所有发明付诸实践的最关键因素,曾经被称为“工业城市之母”,这项发明是
A 珍妮纺纱机 B 改良蒸汽机 C 火车机车 D 轮船
10.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谷物法”,规定在小麦价格未达到每夸特80先令时,不准进口外国粮食。1836年激进派议员成立“反谷物法同盟”。1846年议会废除这一法律,外国粮食可自由进入英国。“谷物法”的废除充分说明了
A 英国粮食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增强
B 议会中工人议员增加
C 自由贸易原则最终胜利
D 满足了议会中新贵族的要求
11.
亚当?斯密阐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时代背景是
①英国进入工业革命时期 ②科学成就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③ 启蒙思想盛行于欧洲
④机器生产已经取代手工工场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2.
美国学者形象的说:“美国诞生于农村,后来搬入城市,这个过程是十九世纪后半期完成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迅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 19世纪中期初步完成工业化
B 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C 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
D 存在大量种植园经济
13.
列宁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说:“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此语的主要依据是
A 农民实际上并未得到根本解放
B 改革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地主的利益
C 改革保留了农奴制残余
D 农奴必须付出高出当时地价几倍的价钱去赎买份地
14.
下列既有民族解放运动性质,又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事件有
①美国的独立战争 ②意大利的统一 ③日本的明治维新 ④印度民族大起义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
15.
德国俾斯麦基金会主席夏埃尔说:“俾斯麦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政治家。虽然他当时同意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但却不同意把军队用来扩张国家的领土。”这说明
A俾斯麦不是一个扩张主义者
B俾斯麦将重心放在国家的统一上
C 俾斯麦主张推行“铁血政策”
D俾斯麦主张把德国统一在奥地利的领导之下
16.
19世纪6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呈现出的特点有
①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②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工人运动实现国际联合
④出现了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7.
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过程中曾起过促进作用的因素有
①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的使用
②无线电报的发明和使用
③列强在所占地区建立资本主义企业
④国际垄断集团的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18.
新航路开辟后,首先沦为殖民地的亚洲国家是
A 菲律宾
B 印度
C 中国
D 印度尼西亚
19.
亚洲革命风暴期间,亚洲各国
①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②封建统治者大多屈服于殖民势力
③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④民族资产阶级已发展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0.
对于1870年普法战争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①普鲁士扫除了统一道路上的最后障碍 ②引发了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③新生的德国成为了欧洲大陆新的霸主 ④有力的促进了德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1.
1871年俾斯麦在给阁僚的一封信中说:“对于具有正当理由的劳动阶级的要求,只要在能与国家利益相调和的范围内,政府应通过立法及行政手段予以满足”,此时的俾斯麦担任
A 普鲁士首相
B 德意志同盟首相
C 德意志帝国首相
D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
22.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 通过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 确立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
C 确立君主立宪制,开展工业革命
D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
23.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推动了一些老工业部门的技术革新和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
A纺织业 B造船业
C机器制造业 D钢铁工业
24.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面对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的趋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所作出的自发的调整是
A 出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C 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出现垄断
D 建立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经济秩序
25.
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火车一汽车一轮船一飞机
B 火车一轮船一汽车一飞机
C 轮船一火车一汽车一飞机
D 汽车一火车一飞机一轮船
26.
调整经济(产业)结构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一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制约了法国工业化进程。具体而言这主要是指
①农业结构 ②工业结构 ③资本结构 ④商业结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7.
19世纪60年代,美国和日本在革命或改革中采取的土地政策相似之处是
A 私人可以购买土地 B
拍卖奴隶主、地主土地
C 禁止土地买卖 D
小块土地卖给农民
28.
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重要原因是
①进行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
②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发展迅速 ③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④内战后工业、农业得到较协调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9.
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理大发现 B 跨国公司的出现 C 垄断组织形成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30.
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里“统一“的主要方式是
A 正常的文化交流 B 西方的殖民掠夺 C 工业革命的推广 D 东方的借鉴学习
31.
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由国家主导进行 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 ③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 ④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2.
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是
A 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B 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
C 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D 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企图控制全世界
33.
下列一战期间的重大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国宣布投降
②日德兰海战 ③日本对德宣战 ④俄国二月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④① D ②④③①
34.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之所以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主要是因为他
A 通过化学反应提出质量守衡定律
B 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
C 确立了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D 制定化学元素周期表
35.
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36.
孙中山对列宁评价道:“你向我们指出了共同斗争的道路,你将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永远活在被压迫民族的心里。”由此可见列宁的贡献是
A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B 开创了俄国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
C 鼓舞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D 摧毁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37.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版图,其中变动最大的是
A 爱琴海地区 B 奥匈帝国 C 德国 D 法国
38.
《凡尔赛和约》规定,“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这意味着
A 德国不能在西线发起进攻
B 法国的国防安全得到暂时保证
C 德国西部处于被肢解状态
D 德国可以向东扩展空间
39.
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提出“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其主要目的是
A 维护公海航行自由
B 限制德国潜艇的发展
C 打破英国海上优势
D
维护美国海上霸权
40.
1929年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时,苏联
A 正在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正在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
C 正在进行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
D 正在进行第三个五年计划建设
41.
与英美相比,德国法西斯统治的主要特征是 ①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 ②抛弃了议会民主制
③对外争夺殖民地 ④强化思想文化控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2.
1936年,日本制定的《基本国策纲要》中,提出了“向南方海洋”发展的侵略方针,体现这一方针的史实是
①“二二六”兵变 ②同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③偷袭珍珠港 ④中途岛海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43.
1933年3月德国国会通过“授权法”规定:法律由政府制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议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次日生效。这项法案
A 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了道路
B 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的权力
C 是针对凡尔赛和约有关规定的
D 是对原有宪法的进一步完善
44.
以下关于大国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欧洲的主要矛盾是英法矛盾 ②19世纪晚期欧洲大陆主要矛盾是法德矛盾 ③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是英美矛盾 ④20世纪30年代起世界的主要矛盾转化为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国家的斗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45.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与西班牙反法西斯民族战争失败的共同原因有
①法西斯势力相对较为强大 ②孤立作战,缺乏国际援助 ③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④美国通过《中立法》,执行“中立”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增加对中国援助的历史背景是
A 苏德战争爆发
B 日本向东南亚扩张,企图建立亚太霸权
C 珍珠港事件爆发
D 《大西洋宪章》发表
47.
斯大林格勒战役促使法西斯集团瓦解,这主要是指
A 德国法西斯在战场上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
B 德国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守
C 意大利宣布投降
D 法西斯集团的信心开始动摇
48.
下列事件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作用的是
①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②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③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④《开罗宣言》的签署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④
49. 20世纪,大国之间靠牺牲他国利益达成的协议有
①《布列斯特和约》 ②《九国公约》 ③《五国条约》 ④《雅尔塔协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50.
二战中法国的光复主要得益于
A 《开罗宣言》
B 雅尔塔协定 C 德黑兰会议 D《波茨坦公告》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 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
二、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51题15分,第52题17分,第53题18分, 共50分。
51.(1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心二意的同盟伙伴
(2)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盟国失败的原因。(8分)
52.(17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各国利益关系更加错综复杂。(2分)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及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20世纪初最终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世界大战不可避免。(3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技成果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2分)
(2)意大利在一战中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协约国作战,削弱了同盟国力量。(2分)
德国遭到封锁,德国军事生产拖垮了经济。(2分)
美国对协约国提供贷款,协约国在经济实力上占有优势。(2分)
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2分)
52. (17分)
(1)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提高农产品价格;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实行生产
定额,重税惩罚超产产品。(6分)
目的在于解决农产品生产的过剩问题,以克服经济危机。(1分)
(2)实质:用国家干预和调整经济的方式克服危机,维护资本家利益,巩固资本主义民主制
度。(2分)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当时苏俄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2分)
(4)相同:都为克服经济和政治危机;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和调整力度大。(2分)
不同:美国是限制农业发展速度,苏俄是促进农业迅速发展(2分);美国是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干预和调整力度,苏俄是减少对农业的干预和调整力度。(2分)
53.(18分)
(1)丘吉尔意在让美国为维护英国利益不怕冒对日作战的危险。(2分)
(2)尽量避免过早同法西斯国家交战;利用战争机会发展经济,增加黄金储备以发战争财。(2分)
(3)进展: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苏德战场出现转折;苏军大举反攻,矛头直指德国本土;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规定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的一致行动,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0分)
原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盟军,希望尽早结束战争,减少伤亡,力图限制苏联影响,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4分)